中國電視公司 (英語:China Television Company, Ltd. ),簡稱中視 、CTV ,是臺灣 歷史最悠久的電視 公司 之一,與臺視 、華視 合稱老三臺 。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
改善本條目 或在
討論頁 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
形似新聞稿 ,或帶有過度的宣傳性語調。 (2021年8月25日 )
此條目
過於依賴第一手來源 。
(2021年8月25日 )
Quick Facts 中國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業名稱 ...
Close
Quick Facts 類型, 品牌 ...
Close
1960年
6月,中國無線電協進會 [ 1] 代表人胡維庸 申請以「自資自建」方式設立一家民營電視台,定名「中國電視台」,資本額為新台幣 600萬元,擬在台北市 圓山 架設發射台 ,採用1千瓦 電力 發射機 ,發射範圍可達60公里 ,必要時可增資至新台幣1200萬元。由於當時客觀環境因素,此案並未獲准,卻是第一個民營電視台申請案。
民國79年頻段表
1963年
台灣電視公司 (台視)成立一年半後,有意成立第二家電視台者在立法院 提出諮詢之後,行政院 決定在台視完成全國電視網後開放成立第二家電視台。包括正聲廣播公司 在內的當時全台灣28家民營廣播電台 參照日本 與歐美 各國的經驗,聯合申請成立第二家電視台。另外,尚有11個第二家電視台申請案:「新中國電視公司」(韋永成 、裴存藩 提案)、「中華電視台」(于斌 、林登 、楊志翔 提案)、「中國電視公司」(劉天祿 提案)、「中國廣播公司電視台」(魏景蒙 、黎世芬 提案)、「民本廣播公司 電視部」(胡炯心 提案)、「華僑電視公司」(雲昌鎊 提案)、「中華電視公司」(王道 、王玉坤 提案)、「聯合電視公司」(王新衡 、李葉 提案)、「中國商業電視台」(徐偉峯 提案)、「龍津電視公司」(王羽孔 提案)與「大華晚報 電視台」(耿修業 提案)。
1967年
奉中華民國總統 兼中國國民黨總裁 蔣中正 指示,整合各個第二家電視台申請案,中國廣播公司 (中廣)結合28家民營廣播電台及部份有志於電視事業之工商文化界人士集資創辦第二家電視台,定名「中國電視公司」,簡稱「中視」。三方代表協商後同意,中廣出資50%,28家民營廣播電台聯合出資28%,有志於電視事業之工商文化界人士聯合出資22%,三方聯合創辦中視。
10月17日,三方聯合成立「中國電視公司籌備委員會」,推選委員12人,聘請中廣總經理 黎世芬為籌備處主任,資本額為新台幣一億元。
1968年
9月3日8時,三方成員在中廣總部的大禮堂 舉辦發起人會議,討論中視組織章程與籌備工作項目[ 2] ;同日15時,三方成員在台北市 中山堂 堡壘廳舉辦「中國電視公司成立大會」,公推谷鳳翔 擔任大會主席,選出谷鳳翔擔任中視董事長 、黎世芬兼任中視總經理[ 3] 。
70年代員工證
1969年
1月,日本放送協會 (NHK )常務董事 兼總工程師野村達治 與五位專家細川良治 、前川溫三 、麻宋善 、白築石 、大久保志明 皆以私人身分應邀到臺灣輔導中視的籌備工作,中視節目部、工程部一併受訓;1月26日,此六人飛抵台北松山機場 。[ 4] NHK利用其送給中廣的一台黑白電視 轉播車,給中視工程部實習。[ 5] 1969年3月5日下午,中視與中廣的聯合總部「廣播電視大廈 」動土、奠基(原定於1969年2月下旬動土)[ 6] [ 4] 。由於中視向歐美各國與日本訂購的器材未能如期交貨、中視未能收足原訂資本額新台幣一億元、廣播電視大廈工程進度緩慢等因素,中視借用中廣總部三間播音室改裝成攝影棚 ,並臨時租借民房辦公;同時,主要器材設備改以空運 來台,中視全體員工取消休假,前後四個月,日以繼夜裝設器材設備、錄製節目、建立各項作業制度。[ 7]
4月,為儲備電視廣播歌星,中廣與中視舉辦「明日之星」歌唱比賽,面向民間招募好歌之人。[ 8]
8月10日,中視節目部表示,中視原則不限制已經與中視簽約的基本歌星在其他電視台參加演出,但為了人事管理 上的方便,所有的基本歌星都直接與節目部簽約,不另由各節目的製作人與歌星單獨簽約[ 9] 。
9月7日,中視公佈每日節目表,預定開播後每日播出彩色節目2小時,彩色節目時段完全播映彩色電視影片[ 10] 。
10月9日,中視開始試播彩色電視節目,呼號 BET-24,頻率186-192兆赫 ,輸出電功率 10千瓦 [ 11] 。試播從19時46分開始,先後放映《張大千的畫》、《龍井鄉》、《台灣風光》三部紀錄片 ,信號覆蓋台北、基隆、宜蘭、新竹。[ 12] 10日,中視進行第二次試播,董事長谷鳳翔在試播致詞中說,雖然廣播電視大廈未能及時落成,但先就中廣發音室改建播映室,於既定日期試播。
10月11日,台灣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晶晶 》在中視播出。
10月24日,台灣第一部彩色卡通片《龜兔賽跑》在中視播出。[ 13]
10月31日,中視正式開播,中華民國副總統 嚴家淦 主持剪綵 儀式,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俞國華 主持按鈕儀式,改變了台視獨霸台灣無線電視 業界的局面;從此以後,中視定每年10月31日為台慶 。中視開播後播映的第一個節目是《中國電視公司的誕生》,長度為5分鐘,是以影片形式預錄黎世芬向觀眾報告中視從計劃到籌備、從籌備到成立、從試播到開播的歷程。[ 14] 中視開播時的重要人物為:董事長谷鳳翔、總經理黎世芬、節目部經理翁炳榮 、新聞部經理張繼高 、工程部總工程師王善為 。[ 15]
中視開播當天(1969年10月31日)的節目表:
More information 播出時間, 節目名稱 ...
播出時間
節目名稱
18:30
開播致詞
18:35
友邦慶賀節目
19:00
卡通世界
19:15
萬壽無疆
19:30
中視新聞
20:00
慶賀特別節目
21:15
國劇:興唐滅巢
Close
中視開播之初,訂定四項經營方針:
奉行國策 ,宣揚政令,為政府與民眾服務。
配合經濟發展與經濟建設,為工商企業服務。
本「寓教於樂」的原則,為國民康樂與社會教育服務。
提高營業品質,爭取合理利潤,為促進電視發展服務。
11月15日,在交通部國際電信局 及日本電氣 (NEC)支持下,中視新聞 與美國NBC新聞 合作推出阿波羅十二號 登月衛星轉播。
12月10日,中視開始在中部地區播放「方格圖」供觀眾調整電視畫面,中南部轉播進入倒計時。
1970年
2月16日,中視完成中部 、南部 轉播站。
8月底,中視工程部遷入廣播電視大廈,隨即開始從中廣總部遷裝器材設備進廣播電視大廈。
9月26日,亞洲廣播協會 (今亞太廣播聯盟 )通過中視入會案。[ 16]
10月18日,廣播電視大廈第二攝影棚首先啟用,製作2部連續劇 ,同時裝設主控設備。[ 17]
1971年
1月中旬,廣播電視大廈第一攝影棚啟用,取代中視向中廣租用的「攝影場D」;此後,中視訂購的三部RCA TK-44A彩色攝影機到齊,中視向中廣租用的錄影機 也安裝完成。
2月1日,廣播電視大廈開始錄影工作。
3月初,由於運輸 遲緩,中視外購之部分器材直至此時始陸續全部到齊。
3月24日,中視開始在廣播電視大廈製播全部節目。[ 18]
1974年
1975年
1980年
9月25日,老三台共同投資於美國西岸 三藩市 設立「國際視聽傳播公司 」(The International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s Inc.),簡稱「IAVC」,為三台節目美洲總代理,首任總經理由中視副總經理林翔熊 兼任[ 19] 。
1985年
1986年
2月,中視啟用裝設在中部 發射台與南部 發射台的兩部12.5千瓦「TV KIMH 」型電視發射機。[ 20]
10月13日,中視總部機能完全轉移至中國電視大廈 。
1987年解除戒嚴令字卡
1987年
早期BVH-500外景手提放影機
1999年
2月1日,中視第二大樓 落成。[ 21]
9月14日,經法商法立德公證有限公司 (Bureau Veritas Quality International)台灣分公司ISO 9002 驗證通過,中視取得ISO 9002證書。[ 22]
2013年台北資訊月的中視記者
註:有關中視新聞的歷年紀錄,請參閱「中視新聞 」條目;有關中視文化公司的歷年紀錄,請參閱「中視文化公司 」條目。
1981年
中視工程部開始研究將Apple II 應用於播映作業,首先於同年世界女子壘球邀請賽 轉播時使用Apple Ⅱ顯示得分紀錄、球員姓名、打擊順序、守備位置、壘位簡圖等畫面,獲得初步成功。[ 20]
1983年
11月6日,中視第一個舞台劇 團「中視劇團」宣告成立,洪濤 擔任團長,王昌熾 擔任執行製作 ,外聘朱耕 擔任舞台監督,中視基本演員皆是當然團員,另邀中視資深退休演員為榮譽團員,中視成為老三台之中首先成立舞台劇團的電視台。中視劇團採取製作人制,團長負責行政業務,製作人負責企劃製作。中視劇團釐訂近程、中程、遠程計劃,預定每半年公演一次,完全採取低票價策略。[ 23]
1984年
5月20日,中視率先啟用「電視中文字幕電腦作業系統 」慶祝第七屆正副總統就職及公共電視節目 開播,使用的電腦是國產16位元 個人電腦 ,以特製之轉接器將電腦連接電視系統後將字幕加邊加色,每個中文字以24×24像素 組成仿宋體 ,第一個使用中文電腦字幕的節目是第一個公共電視節目《大家來讀三字經》。[ 24]
6月18日,中視工程部研發完成「微波 電腦計分表」,首次應用於同日轉播的瓊斯盃 籃球賽。
12月1日至12月9日,中視首次參加資訊週 應用展,展示「電視中文字幕電腦作業系統」等項目。[ 25]
1987年
5月15日,中視七十四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 納稅額名列全國營利事業單位所得稅納稅額第27名,獲財政部 頒獎表揚。[ 26]
7月1日,由於一年多前沈海蓉 參演中視古裝國語連續劇《金劍鵰翎 》時受傷,中視副總經理王世正 與南山人壽 副總經理粘清木 簽訂演員職業意外險合約,中視成為台灣第一家為演員投保職業意外險的電視台。本次投保的演員合計48人,包括:⑴《靈山神箭 》38人;⑵《千山萬水》、《別愛陌生人》、《含羞草》、《中視劇場》及閩南語 連續劇等主要演員共有10人。合約規定,若因演戲發生意外,基本演員最高理賠金為新台幣三百萬元,臨時演員 最高理賠金為新台幣一百萬元。簽約演員因意外殘廢 者理賠金為新台幣三萬零六百至三百萬元,受傷住院者薪資補貼為新台幣六十萬元,喪失能力者補償金為新台幣一百四十四萬元,住院醫療費用最高理賠金為新台幣九萬六千五百元。非簽約演員因公意外死亡者理賠金為新台幣一百萬元,因意外殘廢者理賠金為新台幣二十五萬至一百萬元,因意外門診或住院者最高補償金為新台幣五萬元,每日住院津貼為新台幣一千元。[ 27]
1988年
2月1日至2月25日,中視在每週一至週五12:00~12:30播映台灣第一部閩南語配音 電視影集 《金粉世家 》,中視電影組組長劉靖亞說明閩南語配音的動機:「既然外國人能說國語,那麼也可以讓他們說閩南語,沒有什麼不可以。總是要嘗試創新呀!而且我們找的配音人 都是國內頂尖拔萃的好手,我們相信一定行得通。」[ 28]
10月29日,中視舉辦餐會歡送資深演藝人員26人退休,中視總經理鍾湖濱 頒發「功在中視」獎牌與金質紀念章給這26人,而這26人是中視開播以來第一批享受退休制度資深演藝人員;這26人中,年滿60歲者有21人,年滿55歲且服務屆滿15年者有5人。[ 29]
1989年
8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文化部 )與廣電基金 公共電視節目製播組(公視製播組)為配合1989年9月1日范仲淹 誕辰一千週年而策劃、中視製作的公共電視節目第一部連續劇《一代名臣范仲淹 》在中視第八攝影棚開鏡。[ 30]
10月31日,中視董事長馬樹禮 主持中視開播20週年慶祝大會,分別請中華民國陸軍 二級上將 蔣緯國 與台北市長 吳伯雄 按鈕啟用電視節目自動播映系統(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簡稱LMS)與電傳視訊 (teletext)試播[ 31] 。此套LMS機型為Sony BZC-1100系列中的BVC-1000,是一套類比式多卡重播系統(Analog Multi-Cassette Replay System),主機(cart)分為Betacam SP 錄影機 控制架、卡帶控制架及周邊設備;錄影機控制架包括1部聲頻變換器、1部視頻變換器、5部Betacam S錄影機與1部主機控制器,卡帶控制架包括1006個隱藏式貯藏倉S-Size(即30分鐘卡帶)、56個直接存取式貯藏倉S/L-Size(L-Size即90分鐘卡帶)、14個卡帶輸入口、14個卡帶輸出口與1部升降手臂(elevator),周邊設備包括1部NEWS(the network engineering workstation system)電腦、3部中文電腦控制終端機 、2部條碼 打印機 (barcode printer)、1部條碼閱讀機(barcode reader)、1套卡帶系統軟件(multi-cassette system software)、1套主機控制器軟件(cart controller system software)、1部時碼產生器(time code generator)、2部智慧後備控制器(intelligent device controller)與1部聲頻監視器(audio moniter)。[ 32]
11月3日,中視首次與公視製播組合作製播的公共電視節目第一個綜藝節目 《第一現場 》開播。[ 33]
1990年
6月29日,中視召開七十九年度股東會,通過高育仁 為新任董事長、朱宗軻 為新任總經理。
8月,緯來企業公司(緯來電視網 前身)與日本 衛星電視業者One World Television (OWT)簽約,OWT授權緯來企業公司於日本時間 每天22時整至23時30分以衛星播放90分鐘的台灣電視節目;緯來企業公司取得授權後,與中視合作,中視負責提供節目並將這個90分鐘的節目命名為《收衛星看中視》,是台灣第一個主動合法播出的衛星電視節目。[ 34]
9月25日,中視總經理朱宗軻與和信企業團 和信傳播總經理葉文立 代表中視與緯來企業簽約,中視董事長高育仁、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主任祝基瀅 、亞東關係協會 會長馬樹禮 、OWT社長酒井達夫蒞臨簽約典禮,OWT提供其專門播放亞洲 各地電視節目的第七頻道給中視播出《收衛星看中視》。[ 35]
10月31日(中視21週年台慶),《收衛星看中視》開播,播出號稱「足以反應中華民國文化背景、介紹台灣風貌,以及報導社會經濟進步實況」的中視各類節目,節目訊號涵蓋日本、韓國 、中國大陸 及香港 。[ 36] 《收衛星看中視》全部節目均以中日雙語 播出,其中的知性節目《台灣風貌》是專為《收衛星看中視》製作的節目。[ 35]
1991年
1月14日,中視啟用其於1990年引進的第二套Sony BVC-1000電視節目自動播映系統,一次可裝入1062卷Betacam SP卡帶,以3台中文電腦終端機透過Sony NWS-841應用電腦(Application Controller)控制5台內建Sony BVW-75 Betacam SP錄影機及3台外接1吋或½吋錄影機。[ 37]
10月21日,中視洽得衛星電視有限公司 (Star TV)播出中視節目,每週一至週五播出帶狀30分鐘兒童 節目、60分鐘連續劇 ,每週六播出綜藝節目 與文化 節目,開老三台風氣之先。[ 38]
1993年
1994年
5月6日,國民黨黨營文化事業人事異動,中央日報社長石永貴 接任中視總經理。
1996年
6月10日,中視召開臨時董事會,推選前文建會主委鄭淑敏 和前中央電影公司 總經理江奉琪 分別出任董事長和總經理,前董事長吳俊才與總經理石永貴卸任;隔日,鄭淑敏與江奉琪正式上任,鄭淑敏成為台灣電視史 上第一位女性董事長。
10月,中視開始試播電視資訊 。
10月25日起至1997年6月中旬,中視試辦「週五到週日全天候播出」,配合當時世界潮流,也為隔年即將開播的中視衛星做準備。
12月20日,中視總經理江奉琪召開專案會議,通過自1997年1月1日起率先自訂電視節目分級制度,標榜「與美國 電視業者同步實施電視節目分級制度」,分級方式類似行政院新聞局 《電影片分級處理辦法》的電影分級制度 [ 39] :每天21時30分以後至隔天凌晨6時整播出的節目依內容分為「普通級」、「輔導級」與「限制級」,並在每段廣告結束後60秒內於畫面右下角以各分級標誌標示各節目之級別:普通級標誌是圓形綠底加「普」字,輔導級標誌是方形黃底加「輔」字,限制級標誌是三角形紅底加「限」字;另外,限制級節目播出時間多半安排在每天0時整至6時整。當時華視節目部企劃組組長葛士林 稱,之前老三台的代表們已在中華民國電視學會 開會時討論電視節目分級的議題,中視此刻推動的自訂分級「根本就是在出風頭」,「以後電視學會再開會,中視代表一定會被糗」;台視節目部則稱:「台視不會跟着中視起舞。」[ 40] 1997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中視實施該分級制度。1999年1月1日起,中視廢止該分級制度,並實行行政院新聞局訂定的《電視節目分級處理辦法》。
1997年
1月30日,中視與木喬傳播 合資成立中視衛星 ,中視衛星成立老三台 第一個第二頻道「中視二台」。
4月4日,中視二台開播,中視成為老三台中唯一成功開闢第二頻道的電視台。
10月2日,中視、工研院 電腦與通訊工業研究所(電通所,2006年1月1日更名為「資訊與通訊研究所」)、台灣駿升公司 (Gemstar Taiwan Ltd.)[ 41] 簽約合作電視資訊;1998年7月31日,中視電視資訊開播,為全球第一個播出「節目通」、「生活通」、「字幕通」的電視頻道。[ 42]
1998年
1999年
11月10日,中視董事長鄭淑敏與國立中央大學 校長劉兆漢 簽訂兩年「跨世紀合作計劃」,是台灣第一個媒體業與學術界「產(產業界)學(學術界)合作」案例,合作方式為人才培訓、專題研究計劃、專業人員交流、共同經營管理實驗設施、推動技術擴散等;在人才培訓方面,中視選定需要研習的科目,國立中央大學或其他學術機構選定各科講師授課,第一期研習課程有數碼電視 、網絡電視 、電子商務 、遠距教學 、虛擬實境 、資料庫 等。[ 43]
2000年
4月16日至9月2日,中視首播台灣現存第一個高清製作 電視節目《大牌上線》,是一個歌唱綜藝節目,共11集。
2008年
2012年
7月21日,為和其他無線電視台以高清共同轉播2012倫敦奧運,中視HD台開播,正式進入高清電視 時代。
註:有關中視大樂隊 的重大事件,請參閱「中視大樂隊」條目;有關中視新聞的重大事件,請參閱「中視新聞」條目。
1983年10月24日,對於中視被指控封殺拍譜唱片 歌星一事,中視節目部表示,1982年拍譜唱片歌星歐陽菲菲 返回台灣宣傳新歌〈熱情的島嶼〉時,拍譜唱片工作人員曾宣稱中視錄音器材設備不足、中視大樂隊水準不夠、會令歐陽菲菲的歌「成為一場惡夢」,使中視不方便再邀請拍譜唱片歌星上節目,而此後中視有意淡化與拍譜唱片之間的衝突,並非有意封殺拍譜唱片歌星。[ 44]
1988年10月23日晚上,中視古裝國語 連續劇 《華山論劍 》因誤播未配音 的毛片 (未經後期製作 的錄影節目原始片段),致使畫面出現香港 演員陳玉蓮 、潘宏彬 以粵語 和其他臺灣演員以國語 對話的情節,並夾雜幕後工作人員發號施令及髒話 等聲音;中視把此事件視為嚴重失誤,並於隔日決定各級主管及該劇製作單位應負失職責任並接受嚴厲處分。
1993年11月1日晚上,中視接獲一通匿名男子電話宣稱「中視大樓有炸彈 ,請撤離」,中視值日人員趙嘉蘭立即通知中視安全衛生室主任郭長榮聯絡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南港分局,南港分局警員至中視進行安全搜索,並於21:45撤離正在中視第一攝影棚參觀綜藝節目《歡樂傳真》錄影的現場觀眾,至22:20搜索完畢,未發生爆炸事件,中視公關組組長洪虎調查結果為虛驚一場。[ 45]
1993年6月17日中午,中視綜藝節目《快樂星期天》在第七攝影棚 錄影前排練舞蹈時,負責排舞的R2舞群 領導人馬雷蒙 與該節目執行製作 解王泉 發生肢體衝突,解王泉隨即前往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驗傷,驗傷結果為臉部兩處淤血、嘴脣內部破裂、胸腔一處淤血。同日晚間,解王泉表示,由於馬雷蒙既無悔意也無道歉,他將控告馬雷蒙;馬雷蒙否認動手打人與以腳踢人。中視瞭解此案始末之後,決定禁止馬雷蒙進棚半年。[ 46]
1994年6月16日,中視北部轉播站發射機故障,節目訊號中斷七小時餘,創下中視開播25年來紀錄。[ 47]
1999年11月30日,中視董事長鄭淑敏在台灣各大報紙 刊登文章〈我的呼籲:正視AC尼爾森 對台灣電視亂象的影響〉,引起台灣廣告業與媒體業注意。[ 22]
2005年10月11日,民主進步黨 立法委員 蔡啟芳 舉行記者會 指控,中國國民黨及其當時黨主席馬英九 「已與中國暗盤交易」,預定以新台幣120億元將中視賣給香港長江實業 董事長李嘉誠 ,才會急着完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組織法》立法;同日,中國國民黨秘書長張哲琛 說,《廣播電視法》明文規定「黨政軍退出媒體」,中國國民黨的立場就是依法行政 ,中國國民黨從2004年起就不斷尋找買主接手經營中視,卻遭受陳水扁政府 以各種手段打壓;張哲琛說,中視資本額只有新台幣30多億元,中視的中國國民黨持股比例只有30%左右,蔡啟芳卻說中視將被以新台幣120億元賣出,證明蔡啟芳毫無財務概念,「不要說是120億,我60億就可以賣給他!」[ 48]
2007年9月23日,「動漫愛好者的聲音」活動總召集人蕭奕辰 召集將近50多名ACGN 愛好者,在中視大樓旁的重陽公園集合,高喊「尊重!尊重!尊重!」並遞交陳情書給中視副總經理曠湘霞 與中視公關室主任鄭大智 ,以抗議中視綜藝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招牌單元〈人不可貌相〉在同年9月1日播出的主題〈Orz!台灣御宅男〉中,主持人吳宗憲 與代班主持人楊千霈 及部分黑澀會美眉 成員的部分言論(詳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條目)。曠湘霞與鄭大智表示,已聽到他們的聲音,會尊重他們的意見,開會討論解決方式;同年9月22日,該節目的開場中,吳宗憲解釋:「網絡 就是無國界,大家都是好朋友;如果有惡意,我們幹嘛請他們上節目?」[ 49] 同年9月26日,《中視全球資訊網》公佈《中視公司回覆「動漫愛好者的聲音」聲明稿》[ 50] ,從「態度」與「執行」兩方面回覆「動漫愛好者的聲音」。
2007年10月至12月,中視接獲觀眾查證「中視學生文摘雜誌社」是否與中視有關。觀眾指稱,中視學生文摘雜誌社自稱曾經是中視相關企業之一。依據〈中國電視公司觀眾意見反映處理情形公告:96年10月—12月〉,中視澄清:「『中視學生文摘』非中視之相關企業,已立即向本公司法務室呈報。」[ 51]
2008年7月第一週,中視資方 公佈「人事革新方案」預告將於該月下旬取消已沿用40年的「(員工)年資滿15年,可申請退休 」方案,年資達15年以上的230位員工受影響,欲優退者必須於兩週內提交申請,但資方對優退案有准駁權。2008年7月7日,「中國電視公司產業工會」(簡稱「中視工會」)向資方要求全面結清年資,未成。[ 52] [ 53] 2008年7月9日下午,中視工會前往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陳情 ,質疑資方「變相逼退」老員工,也希望中國國民黨能轉達中視工會的意見給中華民國總統 馬英九。中國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 接見了中視工會的幾位代表。中視工會常務理事陳光華 批評,馬總統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期間把中視賣給了無法保障員工工作權 的新東家(即中時媒體集團)。[ 54]
2008年12月18日,中視董事長余建新 及總經理鄭家鐘 請辭。2008年12月23日,中視常務董事會,推選《中國時報》發行人林聖芬 (當時兼任榮麗投資公司代表人)擔任中視董事長,中視執行副總經理饒聖雄 (當時兼任中天電視總經理)擔任中視總經理,旺旺集團 董事長蔡衍明 親自出席,余建新家族退出中視經營權,中視經營權移交旺旺集團。[ 55] [ 56]
2009年1月至3月,中視接獲觀眾檢舉,疑似有詐騙集團 以中視名義到處要求與各個公司行號合作與匯款 ,另有一名自稱「中視導播謝文華」的男子宣稱可以把平民捧成明星。依據〈中國電視公司觀眾意見反映處理情形公告:98年1月—3月〉,中視澄清:①中視員工不會私下電訪民眾或要求其提供帳款等私密資料;②「謝文華」並非中視員工;③中視徵才活動皆依循正常管道,以公開為原則。[ 57]
2009年7月13日,依據〈中國電視公司觀眾意見反映處理情形公告:98年4月—6月〉,針對中華電信MOD 用戶無法收看中視全部節目,中視答覆:「MOD因有營利行為,中視便不能私底下將非中視所有的戲劇播放版權發放給MOD,必須請MOD業者向該劇版權所有者購買『網絡播映權』,如此方可於MOD平台播出。中視不會要求MOD覆蓋節目等等惡質行為,戲劇的播放版權流程一切依據合約 ,目前只能請觀眾向MOD業者申訴。造成中視觀眾收看的困擾,我們致上深深的歉意。建議觀眾,可以利用非經MOD的網絡傳輸方式來收看中視(節目),例如:購買數位機上盒 、或利用傳統方式安裝天線 、或向當地第四台 業者安裝有線電視。」[ 58]
2015年3月26日,由於中視虧損高達新台幣2.6億元,將大量裁員、整併新聞部人力,減少財務虧損,由中天新聞提供中視新聞每日新聞。[ 59]
2015年9月,中視與中天電視 共同取得舉辦第50屆金鐘獎 主辦權。
2017年9月28日,中視原董事長吳根成 向董事會請辭獲准,由中視副董事長邱佳瑜 接任,成為中視第2位女性董事長。[ 60]
2019年10月31日,中視開播成立50周年台慶。
2020年11月6日,中視原董事長邱佳瑜 因中天新聞台不予換照事件 ,遭到中視董事會解職;11月9日,中視召開董事會,新任董事長改由總經理胡雪珠 兼任,成為中視第3位女性董事長。[ 61]
2023年4月19日,邱佳瑜與旺中集團因其被解職事件告上法院,邱女認為旺中集團公司違反《勞基法》,並追討930萬元的薪資與資遣費,但日前官司審理完畢法官裁定判邱佳瑜敗訴,全案上訴二審[ 62] 。
中視開播之後的兩個月,虧損新台幣390萬元。1972年,中視虧損新台幣1,549萬元;同年年底,中視該年度總計虧損新台幣2500餘萬元。1970年代上半期,中視瀕臨破產,因此改組,中國國民黨取得中視經營權。1973年7月23日,中視納入該黨黨營文化事業體系,接受該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 (簡稱「文工會」)督導[ 63] ;中視同時實行「節目外包」政策,財務狀況逐漸好轉;在此之前,中視一直都是民營媒體。1975年,中視全年盈餘新台幣48,338,262元。1976年,中視全年盈餘新台幣98,180,519元。1977年,中視全年盈餘新台幣132,598,239元。1978年,中視的資本額為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1980年,中視的盈餘突破新台幣三億元。1983年,中視的資本額為新台幣四億元。
1998年10月13日,在中視副總經理陳車推動下,中視向台灣證券交易所 申請股票上市 ;1998年12月1日,中視董事長鄭淑敏、中視總經理江奉琪、中視副總經理陳車等人前往台灣證券交易所參加股票上市審議會,審議委員會全票通過中視股票上市案;1999年2月22日,中視申請股票上市案獲主管機關核准備查。[ 21] 1999年8月9日,中視股票公開上市,成為台灣第一家股票公開上市的媒體 [ 22] ,上市價格為新台幣62元。2009年9月21日,中視減資52.4497%,該日為減資基準日。[ 64]
中視成為上市公司 後,中國國民黨仍掌握多數股權 。隨着「黨政軍退出媒體」的進行,2003年2月13日,當時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 要求:包括黨務主管及中央委員以上的黨職人員率先退出廣電媒體,辭去各廣電媒體董、監事職務,以達成該黨完全退出媒體經營的目標。
2005年12月24日,中國國民黨將華夏投資公司 掌控的中視股權,連同中國廣播公司 及中央電影公司 的股權一同售予一個在香港 註冊成立的財團,該財團由「榮麗投資公司」(中國時報 為最大股東 )持有兩成權益。2005年12月26日,中視第十三屆董事會召開第三次臨時常務董事 會議,中時媒體集團 董事長余建新 接任中視董事長,周盛淵 擔任中視常務董事[ 65] 。換言之,黨政軍已經退出中視經營。
2008年11月,旺旺集團 入主中國時報 ,並於2009年與中時媒體集團整合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目前中視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旗下兩家電視台之一,另一家為中天電視 。
More information 任別, 姓名 ...
任別
姓名
就任日期
卸任日期
董事長
第1任
谷鳳翔
1968年9月3日
1978年6月27日
第2任
李煥
1978年6月27日
1980年7月2日
第3任
楚崧秋
1980年7月2日
1986年8月
第4任
馬樹禮
1986年8月
1990年6月30日
第5任
高育仁
1990年7月1日
1993年8月14日
第6任
吳俊才
1993年8月14日
1996年6月11日
第7任
鄭淑敏
1996年6月11日
2004年12月17日
第8任
黃大洲
2004年12月17日
2005年12月24日
第9任
余建新
2005年12月24日
2008年12月19日
第10任
林聖芬
2008年12月19日
2015年2月5日
第11任
吳根成
2015年2月5日
2017年9月28日
第12任
邱佳瑜
2017年9月28日
2020年11月6日
第13任
胡雪珠 (總經理兼任代理)
2020年11月9日
現任
總經理
第1任
黎世芬
1968年9月3日
1972年8月30日
第2任
董彭年
1972年9月1日
1978年6月27日
第3任
梅長齡
1978年6月27日
1983年2月
第4任
鍾湖濱
1983年4月22日
1990年6月30日
第5任
朱宗軻
1990年7月1日
1994年5月5日
第6任
石永貴
1994年5月5日
1996年6月11日
第7任
江奉琪
1996年6月11日
2005年12月27日
第8任
周盛淵
2006年1月10日
2007年3月2日
第9任
鄭家鐘
2007年3月2日
2008年12月19日
第10任
饒聖雄
2008年12月19日
2009年7月25日
第11任
吳戈卿
2009年7月25日
2010年12月25日
第12任
李泰臨
2010年12月30日
2013年9月30日
第13任
郭人傑
2013年9月30日
2015年3月26日
第14任
趙善意
2015年3月26日
2017年2月
第15任
胡雪珠
2017年2月
現任
Close
中視的小轉播車,車身後半段的RGB 三色線條為1990年代至今的彩繪格式
1990年10月15日,中視電腦字幕系統完全更新為IBM PC386,字體更清晰穩定。[ 38]
1992年1月1日,台視、中視、華視同步啟用立體聲 雙語 電視系統。
1997年9月1日,《中視全球資訊網》正式上線,當時網址 為「http://www.chinatv.com.tw」。[ 66]
1997年10月30日14:30,中視在台北凱悅大飯店 舉行開播28周年茶會[ 67] ,沈春華 主持,當時總統李登輝 按鈕啟用中視第四代商標與「中國電視公司」六字的中圓體標準字;中視頻道同時播映茶會實況現場直播節目《迎向二十一世紀:中視開播二十八周年》[ 68] [ 69] 。中視第四代商標與中圓體標準字由蕭文平 設計,以藍橘二色為主要顏色,象徵笑口常開,也代表「中」字[ 68] 。
中視第四代商標啟用後,中視不再使用電視螢幕 形狀的舊商標,也甚少使用「中國電視公司」六字的楷書 體標準字,但此六字一直留在中視大樓的外牆上,而中視比較常使用的是其中的「中視」二字。中視第一代商標,是在一個紅色的電視螢幕形狀圖案的正中央加註橫排的「CTV」三個白色大寫英文字母;而「中國電視公司」六字的楷書體標準字,是從中華民國國父 暨中國國民黨總理 孫中山 的楷書字跡之中集字而成,寓意是效法孫先生服務人群的精神。[ 70] 約2002年至2003年,中視新聞 的麥克風以紅底白字的麥克風海綿套取代麥克風牌,紅色麥克風海綿套外貼全白色的中視第四代商標與孫中山楷書體「中視」二字。
2001年6月13日,中視與超級電視台(現東森超視 )簽約組成策略聯盟 ;超視總部將在同年7月1日遷至中視大樓 四樓,擁有485坪的辦公室,且與中視共享工程硬件設備。[ 71]
2001年6月22日,中視、太極影音科技 (Digimax, Inc.)與錸德科技 共同召開記者會宣佈合資成立「騰達國際娛樂 股份有限公司」(Pandasia Entertainment Corp.),太極影音科技董事長黃寶雲兼任騰達國際娛樂第一屆董事長。[ 72] [ 73]
2000年代中期,中視旗下頻道節目播映字卡逐漸減少使用傳統的靜態圖卡,但仍然在部分節目——尤其是動畫節目與重播的節目——開始播出時使用傳統的靜態圖卡:圖卡中央會標明節目名稱,並搭配真人語音告知觀眾「請觀賞:《……》」(《……》是節目名稱);但是圖卡的設計方式已經隨着時代潮流而改用電腦 設計,而不用傳統的人工設計;而有些重播的節目(尤其是連續劇)所用的圖卡,是在第一次重播時用電腦重新設計過的。
2008年11月15日,中視原先使用之分級標誌,由1999年起使用的面積較大(約為整個螢幕的50分之1)的2D分級標誌更換為新設計之分級標識,標示面積較為縮小(約為整個螢幕的60分之1)。
2009年10月7日下午,中視各頻道標誌統一改版為中視3D浮雕 風格商標在左、頻道名稱在右的左起橫排格式,頻道名稱之字體為白底黑邊的粗黑體 。2009年10月17日下午,中視各頻道標誌再統一改版為中視2D 平版白邊商標在左、頻道名稱在右的左起橫排格式,頻道名稱之字體不變。
2009年12月7日起,中視為配合頻道節目變動政策,特此亦更改節目名稱LOGO的標示方式,其原先是使用與節目名稱與字體相同的LOGO,改成各節目類型代表不同顏色外框(資訊節目為深藍色、綜藝節目為土黃色、戲劇節目及卡通節目為淺紫色、特別節目為紅色)且只有單一字型的節目名稱標識(2010年1月起改為外框縮小,節目名稱字型放大之標幟;若為綜藝節目,節目名稱則使用綜藝體字型標示)。
2009年12月中旬起,中視將各大節目對白字幕字型從白底黑邊的楷書體更改為白底黑邊的粗黑體。
2010年1月起,中視更改各節新聞片頭(《中視新聞全球報導 》除外)。
2010年2月24日,中視無線台標誌的頻道名稱字型從粗黑體改為粗圓體 ,中視2D平版白邊商標加繪朝下的白色陰影。
2010年4月15日,中視旗下頻道進行節目播映字卡(即將播出或廣告中間插播)更新,畫面為四個不同顏色(紅、藍、綠、黃)的彩條為主要之要角,節目即將播出時均使用綠色彩條標示,但廣告中插播之動畫會代表不同的顏色(綜藝:黃色、戲劇:紅色、資訊相關節目:藍色),且襯底配樂亦會依照不同節目屬性做以搭配(約為3~4個不同的襯底音樂)。
2011年2月1日起,中視將節目名稱LOGO的標示方式改回與節目名稱字體相同的LOGO標示。
2011年4月16日,中視再次進行節目播映字卡(即將播出或廣告中間插播)更新,畫面呈現較富未來感,且襯底配樂均使用同一音樂播送(之前該襯底音樂僅使用於綜藝節目等氣氛較為歡樂的節目)。
2014年4月9日下午起,中視各頻道(中視HD台除外)標誌進行細幅度改版,中視新聞台與中視綜藝台的LOGO改成橫式一行文字之編排,並於同一時間內進行兩項更新,其一為整點報時字體改為較小的土黃色字體,另一則為各頻道之節目分級燈號標誌改為與中視HD台相同之設計。
2014年5月,中視於部分節目(《月亮上的幸福 》等)的廣告中恢復使用孫中山楷書體「中視」二字。
2015年9月1日中午起,中視主頻 進行改版,右上標誌改為半透明(廣告時間時為「彩色」),時鐘改為顯示在標誌下方,並改為24小時顯示。
2016年2月15日起,「中視 (頻道) 」(CTV)升級為HD畫質播出;原中視綜藝台改名為「中視經典台 」(CTV Classic);原中視HD台改名為「中視菁采台 」(CTV Bravo)。
2017年7月31日起,「中視新聞台 」(CTV News)於無線電視升級為高清播出。
2020年8月3日起,「中視經典台 」(CTV Classic)、「中視菁采台 」(CTV Bravo)於無線電視升級高清播出。
More information 發射台或轉播站(臺灣本島九大發射主站台), 呼號 ...
發射台或轉播站(臺灣本島九大發射主站台)
呼號
頻段
頻道
頻率
臺北市 北投區 竹子山 北部發射台
-
UHF
第24頻道
530-536 MHz
桃園市 龍潭區 店子湖轉播站(附掛於華視店子湖轉播站中)
-
UHF
第24頻道
530-536 MHz
新竹市 東區 青草湖微波中繼站(附掛於中華電信青草湖微波機房中)
-
苗栗縣 三義 火炎山 轉播站(附掛於台視火炎山轉播站中)
-
UHF
第24頻道
530-536 MHz
南投縣 南投市 中部發射台
-
UHF
第24頻道
530-536 MHz
嘉義縣 梅山鄉 大坪微波中繼站(附掛於中華電信大坪微波機房中)
-
臺南市 白河區 枕頭山 轉播站(附掛於台視枕頭山轉播站中)
-
UHF
第24頻道
530-536 MHz
高雄市 旗山區 中寮山 南部發射台
-
UHF
第24頻道
530-536 MHz
宜蘭縣蘇澳鎮 七星嶺 宜蘭發射台
-
UHF
第24頻道
530-536 MHz
花蓮縣壽豐鄉 鯉魚山 花蓮發射台(附掛於台視花蓮轉播站中)
-
UHF
第24頻道
530-536 MHz
臺東縣 太麻里鄉 西川山 臺東發射台
-
UHF
第24頻道
530-536 MHz
Close
粗體為中視派員管理之發射台,其他非粗體為附掛於友台發射訊號。
(僅供參考,請以實際接收時之數據為準。)
中視 (頻道) :中視的主頻道兼綜合台,2016年2月15日於無線電視升級為高清播出。
中視新聞台 :2004年6月21日試播,2004年7月1日開播,2017年7月31日於無線電視升級為高清播出。
中視經典台 :2004年6月1日開播,原名為「中視生活台」及「中視綜藝台」,2016年2月15日改為現名,2020年8月3日於無線電視升級高清播出。
中視菁采台 :前身名稱為「中視HD台」,2012年7月21日起試播2012倫敦奧運 相關前導節目,7月28日奧運開幕式起,正式開播。2016年2月15日改為現名。2020年8月3日於無線電視升級高清播出。
MY LIFE 健康生活頻道 :2002年10月21日,中視文化公司設立了台灣第一個數碼電視頻道「MY LIFE 健康生活頻道」[ 74] ,標榜「全台唯一」醫療 通路專屬媒體,透過虛擬私人網絡 (VPN )傳送節目訊號給全台灣各家簽約醫院 。[ 75] 該頻道專用的電視機 共計354部,架設在各醫院的候診室、領藥區,定頻播出,觀眾無法選台。該頻道的節目內容除了中視主頻 或中視新聞台 各節新聞與重播2000年代至今一些在主頻道播出的中視節目(如《綜藝大哥大 》等)之外,還穿插了橫幅廣告(每整點循環播放,出現在螢幕下半部)、醫療保健資訊、衛生教育 短片、公益廣告等。
中視媒體集團 (China TV Media Group)是以中國電視公司為首,與下列公司及基金會 合組而成的企業集團 。1999年5月28日,中視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修訂中視組織規程,設立中視媒體集團「總管理處」。[ 21]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成立後,中視媒體集團不撤自消。
中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中視慈善愛心基金會
中視衛星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雙中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簡稱「雙中傳播公司」,成立於1999年5月27日,是中視、中國時報 、時報周刊 與木喬傳播 合資成立的公司,第一屆董事長為吳林林 ,第一屆總經理為潘以平 。[ 21] 主要目的在培訓影視方面的人才,設有編劇、攝錄影剪輯、歌唱、電視專業化妝等課程,讓有意進入演藝圈者學習專業技能。該公司已經在2001年完成清算及解散。
大中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全稱「CTV Broadband Interactive Inc.」,1999年12月由中視、《大陸尋奇 》製作單位長樂文化公司 與《非常男女 》製作單位百是傳播 共同成立,中視持股67%[ 76] 。成立宗旨在吸收資深優秀企劃製作團隊,提供中視優質穩定節目來源;另結合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策劃製作新一代媒體互動內容;「中視英語易學通」(e-Learn)語言學習機與「易收訊」無線數碼電視 機上盒 (高昕科技 製造)[ 77] 即為其產品[ 78] 。成立後接手製作《大陸尋奇》,為《大陸尋奇》影音製品發行商之一,曾經設置官方網站「www.china919.com」。2008年解散併回中視,中視節目部接手製作《大陸尋奇》。
中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31日成立,中文簡稱「中視資訊科技」或「中視科技」(CTV Info. & Tech.),第一屆董事長為莫迺滇 ,第一屆總經理為彭年 。[ 21] 2000年6月時,中視持股99.9%,當時接受慈濟大愛電視台 委託代為管理節目製作、維護工程設備等。[ 79] 業務概況如下:
電視節目製作與播出(含攝影棚出租 )。
訓練電視技術人才。
輔導建立電視台及後製租賃業務。
利用電視台的獨有特性,開發多媒體功能。
與其他電腦及衛星公司合作,引進並發展最新的媒體科技。
2006年起,該公司為中華電信MOD 的「優新聞」(U NEWS)頻道與「優娛樂」(U&YOU)頻道的節目承包商;上述兩個頻道於2006年12月22日停播之後,該公司同時推出「IN TV」頻道與「IN NEWS」頻道以取代上述兩個頻道。「IN TV」與「IN NEWS」已經在2008年1月1日停播。
該公司於2020年6月完成清算解散。
中視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6月9日成立,中文簡稱「中視公關顧問」,英文簡稱「CTVPR」(CTV Public Relations Consulting Co.),第一屆總經理為張佑民 。[ 21] 業務簡介:
規劃與執行各種商業或公益事務的造勢活動。
製作廣播電視節目、宣導短片 及各類簡報。
企劃與製作各種平面及電子文宣,作有效的商品促銷或形象包裝。
製播各種大、中、小型晚會或頒獎活動,配合所有前置及後續活動。
動員在演藝圈長久累積的影響力,主持或參與各類宣傳造勢。
運用強大媒體人脈,安排上電視、廣播及平面媒體專訪。
中視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中視於1999年9月設立的投資 公司,主要業務為國內外之長短期投資,短期投資以獲利為主,長期投資以發展策略為目標。2000年6月時,中視持股99.9%。[ 79] 2008年6月時,中視持股99.99%。[ 80]
中視叢書:原名「中國電視周刊叢書」(簡稱「中視周刊叢書」)。內容最初是以與中視節目相關者為主,後來逐漸多元化。現已停止發行。
原本是透過中視文化公司門市部 (前身為中國電視公司文化服務中心 )對外銷售,中視文化公司裁撤門市部之後則改為電話 、網站 、郵政劃撥 、唱片行 等四種銷售管道。
中視大樂隊 是1970年4月至1999年間的中視專屬樂隊,也是台灣第三個電視樂隊[ 註 8] ,一直都是由林家慶 先生擔任指揮兼團長。林家慶在中視待了32年,已在1999年退休。由於支出過多的人事成本,以及節目型態改變,中視大樂隊隨之解散。
中視播出的許多日本動畫 ,直接延用日本原版主題曲[ 註 9] ,而由林家慶填上中文歌詞,例如《科學小飛俠 》[ 81] 、《海王子 》、《小英雄 》、《海底兩萬哩 》等。台灣最後一部套用此模式的卡通作品亦為中視所播出的《魔神英雄傳 》。
夏綠,〈中視工程設備 寫下東南亞地區新紀錄〉,《掃描線周刊》第199期(中視文化公司 1989年10月27日出版)第15頁。
中視與中廣 籌辦歌唱賽. 聯合報. 1969-04-14.
〈大批紅歌星 與中視簽約〉,《經濟日報 》1969年8月11日第9版。
本報訊,〈中視積極籌備開播 昨日公佈節目內容〉,《中央日報》1969年9月8日6版。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暨電視叢書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一輯:民國五十年至六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76年5月30日出版,第228頁。
中國電視公司 今晚開播節目. 聯合報. 1969-10-10.
中視每晚試播 簡介各項節目. 聯合報. 1969-10-11.
〈中視明天正式開播 獻映祝壽特別節目〉,《經濟日報 》1969年10月30日8版。
吳麗婉,〈中視的今天與明天——訪中視總經理黎世芬〉,《中國電視週刊》第1期(1969年10月24日出版)第8至10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暨電視叢書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一輯:民國五十年至六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76年5月30日出版,第229頁。
黨營文化事業專輯編纂委員會 編纂,《黨營文化事業專輯之五:中國廣播公司》,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1972年10月初版,第313至314頁。
黨營文化事業專輯編纂委員會 編纂,《黨營文化事業專輯之五:中國廣播公司》,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1972年10月初版,第314頁。
李緘三(中央通訊社 記者). 國際視聽傳播公司 在舊金山正式成立. 民生報 . 1980-09-27: 9.
廣播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廣播電視年鑑:中華民國六十八年至七十八年》,中華民國廣播電視事業協會 發行,《廣播與電視》雜誌社1990年5月20日出版,第78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一輯:民國八十七年至八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0年6月30日出版,第170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一輯:民國八十七年至八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0年6月30日出版,第171頁。
筱竹,〈中視劇團 擁有一流的幕前、幕後人才〉,《掃描線周刊》第202期(中視文化公司1989年11月17日出版)第14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四輯: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6年6月30日出版,第132頁。
廣播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廣播電視年鑑:中華民國六十八年至七十八年》,中華民國廣播電視事業協會發行,《廣播與電視》雜誌社1990年5月20日出版,第78至79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六輯:民國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177頁。
林西,〈演藝人員有福了! 中視跨出歷史性的一步 為旗下藝人投保職業意外險〉,《掃描線周刊》第81期(中視文化公司1987年7月10日出版)第6頁。
貝比,〈閩南語配音反應不一 「金粉世家」褒多於貶〉,《掃描線周刊》第112期(中視文化公司1988年2月26日出版)第26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六輯:民國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13頁。
周綠娟,〈「一代名臣-范仲淹」陣容龐大〉,《掃描線周刊》第190期(中視文化公司1989年8月25日出版)第28至29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六輯:民國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16頁。
彭年,〈簡介電視節目自動播映系統〉,《新聞信》第18期(廣電基金1989年10月出版)第4頁。
玉蘭,〈「收衛星看中視」提供海外華僑更多樣化的節目選擇〉,《掃描線周刊 》第248期(中視文化公司1990年10月5日出版)第8頁。
玉蘭,〈「收衛星看中視」提供海外華僑更多樣化的節目選擇〉,《掃描線周刊》第248期(中視文化公司1990年10月5日出版)第9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14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149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211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輯:民國八十五年至八十六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8年6月30日出版,第15頁。
綜合報導,〈電視節目分級 中視設關卡〉,《中央日報》1996年12月21日24版。
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一輯:民國八十七年至八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0年6月30日出版,第119與170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一輯:民國八十七年至八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0年6月30日出版,第140與171頁。
本報訊,〈封殺「拍譜」歌星 中視有所解釋〉,《民生報》1983年10月25日第11版。
本報訊,〈有「詐」彈? 中視虛驚一場〉,《民生報》1993年11月2日第10版。
王祖壽 報導,〈「快樂星期天」 馬雷蒙推人致傷〉,《民生報》1993年6月18日第12版。
廣播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廣播電視年鑑:79~84》,中華民國廣播電視事業協會發行,《廣播與電視》雜誌社1996年5月20日出版,第217頁。
范凌嘉 台北報導,〈中視120億賣給李嘉誠?〉,《聯合報》2005年10月12日A4版。
郭鴻慧 台北報導,《中視董事會推選林聖芬為新任董事長、饒聖雄為總經理》,時報資訊 即時新聞,2008年12月23日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暨電視叢書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一輯:民國五十年至六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76年5月30日出版,第232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六輯: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10年6月30日出版,第13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四輯:民國九十三年至九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6年6月30日出版,第156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輯:民國八十五年至八十六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8年6月30日出版,第269頁。
林育名. 〈中視28歲 生日快樂〉. 《大成影劇報 》. 1997-10-31: 3.
謝鈺鈺. 〈李總統:國民黨尊重媒體專業性〉. 《中央日報》. 1997-10-31: 24.
中視十週年台慶年鑑《中視十年:中華民國五十八年至六十八年》就是使用孫中山楷書字跡集成「中視十年」四字,其發刊詞標舉了這項寓意。
江聰明 台北報導,〈中視衛視 決更名為勁道數位電視〉,《聯合報》2001年6月14日第28版。
〈騰達娛樂成立 集資十二億拍片〉,聯合報,2001年6月23日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三輯:民國九十一年至九十二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4年7月30日出版,第148頁。
陳珮雯. 中視跨足網路經營,與和信超媒體合資成立飆網科技 . iThome . 2000-01-26 [2023-02-17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3-02-17) (中文(臺灣)) . 中視董事長鄭淑敏指出,中視一直關心新媒體的發展:在節目數碼化的部份,於99年12月即斥資1億元,與《大陸尋奇》、《非常男女》兩個節目的製作公司成立大中國際多媒體公司,中視持股67%。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三輯:民國九十一年至九十二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4年7月30日出版,第140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一輯:民國八十七年至八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0年6月30日出版,第158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五輯:民國九十五年至九十六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8年6月30日出版,第153頁。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四輯: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6年6月30日出版,第161頁。
書籍
《中視十年》特刊編委會 編:《中視十年:中華民國五十八年至六十八年》,中國電視公司出版部,1979年10月31日出版。
中視十五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編:《中視十五年:中華民國五十八年至七十三年》,中視文化公司,1984年10月31日出版。
楚崧秋 著:《一個電視新生的告白》,中國電視公司,1984年7月1日出版。
許聖梅 著:《挑戰不可能:再造中視》 ,遠流出版公司 ,1999年,ISBN 9573237482 。
陳飛寶 著:《當代臺灣傳媒》,九州出版社 ,2007年1月出版。
論文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