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軟件產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軟件產業最近幾年發展的非常迅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軟件產業規模從2000年的593億人民幣增長到2010年的18400億人民幣[1][2]。複合年均增長率為36.65%。


發展史
在20世紀50年代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了第一代計算機的研究,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軟件產業的開始。但是從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末,中華人民共和國軟件產業幾乎沒有進步。1984年9月6日,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正式成立,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工業部部長江澤民出任名譽會長[3],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的成立標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軟件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4位老科學家給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寫信,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中國自己的高技術的建議。半年後,《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即863計劃)形成,信息技術成了該綱要重點發展的8個行業之一[3]。199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正式實施,《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頒佈。1992年4月《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辦法》頒佈與實施[3],這使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軟件產品有了法律保障。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軟件產業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
著名中國軟件公司
在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有984家軟件公司的年收入超過了1億人民幣[4]。
中國的部分著名軟件公司有:
出口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軟件出口地區分佈廣泛,包括日本、韓國、美國、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其中60%的是出口到日本[5]。
Linux
Linux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迅速,但是成本問題是其一個障礙[6]。
企業軟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企業軟件市場,包括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EAM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金融軟件均發展迅速。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