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士域-呂訥堡公國(德語:Herzogtum Braunschweig-Lüneburg),是一個神聖羅馬帝國內的公國。該公國建立於中世紀晚期,國祚持續直近世晚期。該公國統治區域位於現今德國北部。
賓士域-呂訥堡公國最早出現於1235年,起初是薩克森公爵韋爾夫家族的領地賓士域伯國,並在隨後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作為帝國封地重新授予獅子亨利的孫子孩童奧托。公國的名字來自於其兩個最大的城鎮:賓士域和呂訥堡。在中世紀中期,公國被韋爾夫家族的不同血系劃分,但是這些劃分後小公國的統治者除了領有其本身的頭銜,同時也繼續被稱作「賓士域-呂訥堡公爵」。[1][2] 這些獨立的小公國使得「賓士域-呂訥堡公國」的名號一直存在至1806年,直到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根據 1814至1815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該公國的領土被併入漢諾威王國和賓士域公國。
賓士域-呂訥堡公爵
以下的是公國被劃分前完整統治過公國的公爵:
名字 | 統治時間 | 註釋 |
---|---|---|
孩童奧托 (1204-1252) |
1235-1252 | 賓士域-呂訥堡公爵 |
呂訥堡的約翰 (1242-1277) |
1252-1269 | 賓士域-呂訥堡公爵,與阿爾伯特共同統治 |
高個兒阿爾伯特 (1236-1279) |
1252-1269 | 賓士域-呂訥堡公爵,與約翰共同統治。 |
從1269年公國創立開始,所有韋爾夫家族的支系都一直保有「賓士域-呂訥堡公爵」的頭銜,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滅亡。這個頭銜是附加在他們實際的封建采邑頭銜上的,例如「呂訥堡大公」。
賓士域-呂訥堡年表
薩克森公國 7世紀–1180 / 賓士域伯國 9世紀-1235 | ||||
---|---|---|---|---|
賓士域-呂訥堡公國 1235-1269 | ||||
賓士域-沃爾芬比特爾公國 1269-1291 | 呂訥堡公國 1269-1705 | |||
賓士域-沃爾芬比特爾公國 1291-1813 |
哥廷根公國 1291-1495 |
格魯本哈根公國 1291-1617 |
~ ~ | |
~ ~ |
卡倫貝格公國 1432-1495 |
~ ~ |
~ ~ |
~ ~ |
~ ~ |
卡倫貝格-哥廷根公國 1495-1692 | 在1617年併入呂訥堡, 然後在1665年併入卡倫貝格公國 |
在1705年加入並成為賓士域-呂訥堡選侯國 | |
~ | 漢諾威選侯國 1692-1814 | |||
賓士域公國 1814-1918 | 漢諾威王國 1814-1866 | |||
賓士域自由邦 1918-1945 |
漢諾威省 1918-1946(普魯士邦的一部分) 漢諾威邦 1946年 | |||
下薩克森州 1946–現在 |
參見
- 賓士域-呂訥堡選侯國(漢諾威選侯國)
- 賓士域公國
- 吉夫霍恩公國
- 賓士域-沃爾芬比特爾公國
- 卡倫貝格公國
- 格魯本哈根公國
- 哥廷根公國
- 呂訥堡公國
- 賓士域-貝文
- 漢諾威王朝
- 韋爾夫家族
- 呂訥堡統治者列表
- 賓士域-沃爾芬比特爾統治者列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