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墨子的著作,共五十三篇傳世於今。《漢書·藝文志》云「墨子七十一篇」,現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及其幾代門徒逐漸增補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說的基本材料。其中的《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作《墨經》或《墨辯》,着重闡述認識論和邏輯學[1]。墨子早在先秦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力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墨子》是闡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現存53篇,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纂而成。墨家的創始人墨子約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名翟,魯國人,原是手工工匠,善於製造守城器械等,反對儒學,著作里寫非儒,後創墨家學派,共同的領袖稱為「鉅子」;墨子死後,墨家分為三派,「有相里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之墨」。[2]
《墨子》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記載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作墨辯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反映了後期墨家的思想。
《墨子校注》存目 | 今本目錄 | 備注 | ||
---|---|---|---|---|
卷之一 | 親士第一 | 卷一 | 親士 | |
脩身第二 | 脩身 | |||
所染第三 | 所染 | |||
法儀第四 | 法儀 | |||
七患第五 | 七患 | |||
辭過第六 | 辭過 | |||
三辯第七 | 三辯 | |||
卷之二 | 尚賢上第八 | 卷二 | 尚賢上 | |
尚賢中第九 | 尚賢中 | |||
尚賢下第十 | 尚賢下 | |||
卷之三 | 尚同上第十一 | 卷三 | 尚同上 | |
尚同中第十二 | 尚同中 | |||
尚同下第十三 | 尚同下 | |||
卷之四 | 兼愛上第十四 | 卷四 | 兼愛上 | |
兼愛中第十五 | 兼愛中 | |||
兼愛下第十六 | 兼愛下 | |||
卷之五 | 非攻上第十七 | 卷五 | 非攻上 | |
非攻中第十八 | 非攻中 | |||
非攻下第十九 | 非攻下 | |||
卷之六 | 節用上第二十 | 卷六 | 節用上 | |
節用中第二十一 | 節用中 | |||
節用下第二十二 | 已佚 | |||
節葬上第二十三 | 已佚 | |||
節葬中第二十四 | 已佚 | |||
節葬下第二十五 | 節葬下 | |||
卷之七 | 天志上第二十六 | 卷七 | 天志上 | |
天志中第二十七 | 天志中 | |||
天志下第二十八 | 天志下 | |||
卷之八 | 明鬼上第二十九 | 卷八 | 已佚 | |
明鬼中第三十 | 已佚 | |||
明鬼下第三十一 | 明鬼下 | 墨子明鬼的目的,主要是想藉助超人間的權威以限制當時統治集團 的殘暴統治。 | ||
非樂上第三十二 | 非樂上 | |||
卷之九 | 非樂中第三十三 | 卷九 | 已佚 | |
非樂下第三十四 | 已佚 | |||
非命上第三十五 | 非命上 | 本篇的主題為反對命定思想。墨子認為命定論使人不能努力治理國家,從事生產;反而容易放縱自己,走向壞的一面。命定論是那些暴君、壞人為自己辯護的根據。關於檢驗言論,墨子提出了「三表」法,即通過考察歷史、社會實情,並在實踐中檢驗言論,堅決反對誤國誤民的命定論。 | ||
非命中第三十六 | 非命中 | |||
非命下第三十七 | 非命下 | |||
非儒上第三十八 | 已佚 | |||
非儒下第三十九 | 非儒下 | 此篇主要是批駁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的禮義思想。墨子反對儒家婚喪之禮,實則是反對「親有差」。又指責儒家的禮樂與政事、生產皆無益,又通過晏嬰等之口,諷刺孔子與君與民都是口頭上講仁義,實際上鼓勵叛亂,惑亂人民。 | ||
卷之十 | 經上第四十 | 卷十 | 經上 | |
經下第四十一 | 經下 | |||
經說上第四十二 | 經說上 | 記載「光學八條」 | ||
經說下第四十三 | 經說下 | 記載「光學八條」 | ||
卷之十一 | 大取第四十四 | 卷十一 | 大取 | |
小取第四十五 | 小取 | |||
耕柱第四十六 | 耕柱 | |||
卷之十二 | 貴義第四十七 | 卷十二 | 貴義 | |
公孟第四十八 | 公孟 | |||
卷之十三 | 魯問第四十九 | 卷十三 | 魯問 | |
公輸第五十 | 公輸 | |||
□□第五十一 | 已佚。篇名無考 | |||
卷之十四 | 備城門第五十二 | 卷十四 | 備城門 | |
備高臨第五十三 | 備高臨 | |||
□□第五十四 | 已佚。孫詒讓謂〈城門篇〉所列攻具十有二,此篇名當是「備鈎」 | |||
□□第五十五 | 已佚。孫詒讓謂〈城門篇〉所列攻具十有二,《詩經》孔疏引有備衝篇,此篇名當是「備衝」 | |||
備梯第五十六 | 備梯 | |||
□□第五十七 | 已佚。孫詒讓謂〈城門篇〉所列攻具十有二,此篇名當是「備堙」 | |||
備水第五十八 | 備水 | |||
□□第五十九 | 已佚。孫詒讓謂〈城門篇〉所列攻具十有二,此篇名當是「備空」、「備轒轀」其一 | |||
□□第六十 | 已佚。孫詒讓謂〈城門篇〉所列攻具十有二,此篇名當是「備空」、「備轒轀」其一 | |||
備突第六十一 | 備突 | 孫詒讓謂〈城門篇〉所列攻具十有二,此篇當在第五十九 | ||
備穴第六十二 | 備穴 | 孫詒讓謂〈城門篇〉所列攻具十有二,此篇當在第六十 | ||
備蛾傅第六十三 | 備蛾傅 | 孫詒讓謂〈城門篇〉所列攻具十有二,此篇名當在第六十二 | ||
卷之十五 | □□第六十四 | 卷十五 | 孫詒讓謂〈城門篇〉所列攻具十有二,此篇名當是「備軒車」 | |
□□第六十五 | 已佚。篇名無考 | |||
□□第六十六 | 已佚。篇名無考 | |||
□□第六十七 | 已佚。篇名無考 | |||
迎敵祠第六十八 | 迎敵祠 | |||
旗幟第六十九 | 旗幟 | |||
號令第七十 | 號令 | |||
襍守第七十一 | 襍守 |
玆按吳毓江《墨子校註》列其所見《墨子》在校勘上的重要版本如下:
版本 | 時間 | 備註 |
---|---|---|
卷子本 | 日本文應元年 | 存日本宮內省存卷子本《群書治要》中 |
正德俞鈔三卷本 | 明朝正德元年 | 俞弁鈔 |
吳鈔本 | 明朝弘治 | 吳寬鈔 |
道藏本 | 明朝正統十年 | 明道藏,張宇初校 |
顧校道藏本 | 清朝 | 顧千里校 |
嘉靖壬子陸校銅板活字本 | 明朝嘉靖三十一年 | 陸穩校 |
嘉靖癸丑陸敍唐刻本 |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 | 唐堯臣據陸穩壬子活字本刊刻 |
嘉靖丁巳江藩重刻唐本 | 明朝嘉靖 | 江藩重刻唐堯臣本 |
隆慶丁卯沈刻百家類纂本 | 明朝隆慶元年 | 沈津刻 |
萬曆壬子百子類函本 | 明朝萬曆 | 翻刻隆慶丁卯沈刻百家類纂本 |
萬曆丁丑潛菴敍刻本 | 明朝萬曆 | |
萬曆辛巳茅校書坊刻本 | 明朝萬曆 | 茅坤校,童思泉刻 |
日本寳曆七年秋山儀校刻本 | 日本寳曆七年 | 秋山儀校 |
李贄批選本 | 明朝萬曆 | 李贄節本 |
緜眇閣本 | 明朝萬歷 | 馮夢禎緜眇閣刻 |
堂策檻本 | 明朝天啓 | 郎兆玉堂策檻刻 |
顧校李本 | 明朝 | 附於顧校道藏本之下闌 |
陳仁錫本 | 明朝天啓 | 刊於《諸子奇賞》中 |
四庫全書本 | 清朝乾隆 | |
畢沅校刻本 | 清朝乾隆四十八年 | 畢沅校 |
墨子斠注補正 | 清朝光緒十三年 | 王樹枏 |
墨子閒詁 | 清朝光緒二十一年(活字本) 清朝宣統二年(重刊本) |
孫詒讓 |
桐城先生點勘墨子讀本 | 清朝 | 吳汝綸 |
墨子箋 | 清朝 | 曹耀湘 |
墨子注 | 清朝光緒 | 王闓運 |
墨子國字解 | 日本 | 牧野謙次郎 |
墨子新釋 | 中華民國 | 尹桐陽 |
墨子集解 | 中華民國 | 張純一 |
定本墨子閒詁校補 | 中華民國 | 李笠 |
墨子校註 | 中華民國 | 吳毓江 |
以下收錄部分重要的註疏類書籍。刊於學術刊物上的單篇學術文章除重要者外一般從略。
書名 | 作者 | 中國朝代 | 備註 |
---|---|---|---|
墨辯注 | 魯勝 | 西晉 | |
墨子鈔 | 庾仲容 | 南北朝蕭梁 | |
墨子注 | 樂壹 | 唐朝 | |
墨子治要 | 魏徵 | 唐朝 | |
意林·墨子要略 | 馬總 | 唐朝 | |
說郛·墨子節鈔 | 陶宗儀 | 元朝 | |
百家類纂·墨子類纂 | 沈津 | 明朝 | |
墨子批校 | 茅坤 | 明朝 | |
墨子批選 | 李贄 | 明朝 | |
墨子刪定 | 潛庵子 | 明朝 | |
諸子品節·墨子品節 | 陳深 | 明朝 | |
墨子玄言評苑 | 陸可教 李廷機 |
明朝 | |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匯釋評·墨子品匯釋評 | 焦竑 | 明朝 | |
諸子匯函卷之三·墨子 | 歸有光 文震孟 |
明朝 | |
諸子奇賞·卷二十二至二十三·墨子奇賞 | 陳仁錫 | 明朝 | |
墨子評 | 郎兆玉 | 明朝 | |
繹史·墨子與墨者 | 馬驌 | 清朝 | |
霜紅龕集·卷三十五·墨子大取篇釋 | 傅山 | 清朝 |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匯編經籍典之卷四百四十·墨子部匯考 | 陳夢雷 蔣廷錫 |
清朝 | |
墨子注 | 畢沅 | 清朝 | |
墨翟考 | 吳承烜 | 清朝 | |
墨經正文解義 | 鄧雲昭 | 清朝 | |
墨子經說解 | 張惠言 | 清朝 | |
先秦韻讀·墨子韻讀 | 江有誥 | 清朝 | |
群書札記·墨子書札記 | 朱亦棟 | 清朝 | |
讀書叢錄·墨子叢錄 | 洪頤煊 | 清朝 | |
諸子平議·卷九至十一·墨子平議 | 俞樾 | 清朝 | |
讀書雜志七·墨子雜誌 | 王念孫 | 清朝 | |
墨子刊誤 | 蘇時學 | 清朝 | |
墨子校記 | 戴望 | 清朝 | |
讀諸子札記·卷九·墨子 | 陶鴻慶 | 清朝 | |
墨子斠注補正 | 王樹枏 | 清朝 | |
考定墨子經下篇 | 吳汝綸 | 清朝 | |
墨子閒詁 | 孫詒讓 | 清朝 | |
墨子注 | 王闓運 | 清朝 | |
墨子箋 | 曹耀湘 | 清朝 | |
桐城先生點勘諸子讀本·桐城先生點勘墨子讀本 | 吳汝綸 | 清朝 | |
墨商 | 王景羲 | 清朝 | |
香草續校書·墨子校書 | 于鬯 | 清朝 | |
子墨子學說(墨學微) | 梁啓超 | 清朝 | |
墨子學案 | 梁啓超 | 清朝 | |
讀墨經餘記(墨經校釋) | 梁啓超 | 清朝 | |
墨子拾補 | 劉師培 | 清朝 | |
墨經通解 | 張其鍠 | 清朝 | |
大取篇校注 | 張其鍠 | 清朝 | |
王觀堂文集·墨子學說 | 王國維 | 清朝 | |
墨子考 | 萩原萬世 | 日本 | |
楊墨哲學 | 高瀨武次郎 | 日本 | |
墨子國字解 | 牧野謙次郎 | 日本 | |
校定眉批墨子閒詁 | 服部宇之吉 | 日本 | |
國譯墨子 | 川臨光國 | 日本 | |
墨子 | 小柳司氣太 | 日本 | |
現代語譯墨子 | 野村岳陽 | 日本 | |
原墨 | 張采田 | 中華民國 | |
教科適用墨子精華 | 佚名 | 中華民國 | |
墨子新釋 | 尹桐陽 | 中華民國 | |
原名 | 章炳麟 | 中華民國 | |
胡適文存第一集·卷二·墨子小取篇新詁 | 胡適 | 中華民國 | |
墨子小取篇解 | 胡國鈺 | 中華民國 | |
墨子經說新解 | 張煊 | 中華民國 | |
墨經注 | 張子高 | 中華民國 | |
新考證墨經注 | 張子晉 | 中華民國 | |
墨子大取篇釋 | 張子晉 | 中華民國 | |
諸子菁華錄·墨子菁華錄 | 張之純 | 中華民國 | |
墨子大取篇釋義 | 張之銳 | 中華民國 | |
墨辯論文集 | 伍非百 | 中華民國 | |
墨儒之異同 | 王桐齡 | 中華民國 | |
墨子閒詁箋 | 張純一 | 中華民國 | |
墨學分科 | 張純一 | 中華民國 | |
墨子集解 | 張純一 | 中華民國 | |
定本墨子閒詁校補 | 李笠 | 中華民國 | |
墨子學說 | 胡韞玉 | 中華民國 | |
墨子經說淺釋 | 胡韞玉 | 中華民國 | |
墨辯疏證 | 范耕研 | 中華民國 | |
續墨子閒詁 | 劉昶 | 中華民國 | |
墨經新釋 | 鄧高鏡 | 中華民國 | |
名墨論集 | 章行嚴 | 中華民國 | |
墨子選注 | 唐敬杲 | 中華民國 | |
標點校注墨子綜釋 | 支偉成 | 中華民國 | |
墨子刊誤刊誤 | 陳柱 | 中華民國 | |
墨學十論 | 陳柱 | 中華民國 | |
墨子研究論文集 | 欒調甫 | 中華民國 | |
墨子哲學 | 蔣維喬 | 中華民國 | |
墨學通論 | 孫思仿 | 中華民國 | |
墨經易解(據校讀本) | 譚戒甫 | 中華民國 | |
墨辯發微 | 譚戒甫 | 中華民國 | |
墨子考索:由墨子引經推測儒墨兩家與經書之關係 | 羅根澤 | 中華民國 | |
墨辯新注 | 魯大東 | 中華民國 | |
墨子辨經講疏 | 顧惕生 | 中華民國 | |
墨經懸解 | 陳無咎 | 中華民國 | |
墨學源流 | 方授楚 | 中華民國 | |
白話譯解墨子 | 葉玉麟 | 中華民國 | |
墨子新箋 | 高亨 | 中華民國 | |
墨經校詮 | 高亨 | 中華民國 | |
墨子哲學 | 郎擎霄 | 中華民國 | |
墨經哲學 | 楊寬 | 中華民國 | |
雙劍誃諸子新證·雙劍誃墨子新證 | 於省吾 | 中華民國 | |
墨子文選 | 張默生 | 中華民國 | |
墨家 | 張心澄 | 中華民國 | |
墨子校注 | 吳毓江 | 中華民國 | |
墨子 | 陸世鴻 | 中華民國 | |
墨子城守各篇簡注 | 岑仲勉 | 中華民國 | |
墨子讀本 | 譚正璧 | 中華民國 | |
墨子的形式邏輯 | 詹劍峰 | 中華民國 | |
墨辯的邏輯科學思想分析 | 汪奠基 | 中華民國 | |
墨子的科學(力學與光學) | 陳奇猷 | 中華民國 | |
墨子非樂篇譯註 | 吉聯抗 | 中華民國 | |
墨子(據孫詒讓墨子閒詁) | 吳則虞 | 中華民國 | |
墨子思想體系與各篇內容分析 | 嚴靈峰 | 中華民國 | |
墨經分類譯註 | 譚戒甫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墨辯邏輯學 | 陳孟麟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墨子校釋 | 王煥鑣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墨子校釋商兌 | 王煥鑣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墨經訓釋 | 姜寶昌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墨經校勘、註釋、今譯及研究——墨經邏輯學 | 周雲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相關論著
下列部分《墨子》相關論著:[3]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