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980 E1是美國天文學家愛德華·鮑威爾於1980年2月11日發現的一顆非週期彗星,該彗星於1982年3月最接近太陽(近日點)之後離開太陽系

Quick Facts 發現, 發現者 ...
C/1980 E1 (Bowell)
Thumb
Hyperbolic path with annual motion
發現
發現者愛德華·鮑威爾
發現日1980年2月11日
臨時編號C/1980 E1
軌道特性
曆元JD 2444972.5
(3 January 1982)
觀測次數187
遠日點~75000 AU (inbound)[1]
近日點3.3639 AU[2]
離心率1.057[2]
1.053 (epoch 1984+)[1]
週期~710萬年 (epoch 1950)[1]
拋物線 (epoch 1977+)[1]
軌道傾角1.6617°
升交點黃經114.558°
近心點角135.083°
彗核尺寸> 1 km
歷次近日點
日期
1982年3月12日[2]
Close

自發現C/1980 E1以來,天文學家僅識別出兩個具有更高偏心率的天體:斥候星2I/鮑里索夫彗星[3][4]

軌道

C/1980 E1在進入內太陽系,1982年近日點通過之前,具有質心軌道,遠日點為 75,000天文單位(1.2光年),公轉週期約為710萬年。

當彗星在1980年12月9日在距離木星0.228天文單位的距離經過[2],使得彗星短暫加速,偏心率為1.066(紀元1981-01-09)[1]。這顆彗星在1982年3月12日到達近日點,當時它相對於太陽的速度為23.3公里/秒(52,000英里/小時)。

自1977年3月4日以來,C/1980 E1的偏心率大於1[1],保持在雙曲線軌道上,將從太陽系中噴射出來。離開太陽系後,C/1980 E1將達到星際速度。

海王星軌道上的太陽逃逸速度為7.7公里/秒。1995年6月,這顆彗星距離太陽30.1天文單位經過海王星軌道,繼續以8.6公里/秒的速度運動[5]。2008年2月以來,這顆彗星距離太陽已超過50個天文單位[6]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