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崙語(Kulon)為台灣西北部平埔族群之一的龜崙族所用的台灣南島語言,屬於西北台灣南島語族。於2011年2月21日世界母語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世界各地母語現況報告,在台灣部分中的龜崙語等語言,已被認定為滅絕。[3][4][5][6]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3/Formosan_languages.png/640px-Formosan_languages.png)
西北台灣南島語族
該語言曾和巴宰語共用同一個ISO 639-3語言代碼 (uun)[7],但因巴宰語與龜崙語並不屬於同一語種,2021年SIL國際接受該語言代碼拆分申請,最終於2022年1月20日批准代碼拆分案,巴宰語改用pzh,而龜崙語則改用新代碼uon[8]。
語言系屬
土田滋(Tsuchida 1985)首次提出龜崙社的語言與凱達格蘭族雷朗語不同,反而更接近賽夏語。而與其臨近的「南崁語」(Nankan) 及「埔頂語」(Puting) 較接近雷朗語,但仍有許多臨近族群借詞,如泰雅語等,故前述二語的歸屬尚未完全釐清。[9]
李壬癸院士(Li 1985)則依此將賽夏語、龜崙語及巴宰語合為西北語群,並認為此語族與西部平原語群有較近的親緣關係,而此一語族的發源地很可能在大肚溪與大甲溪之間。[10] 巴宰族大約在現今的豐原地區,距今約兩千年前,賽夏族、龜崙族從巴宰所在地區向北分支,再過了約一千年後,龜崙族才又與賽夏族分離,並北上至桃園一帶,而賽夏族則向西北山區移住。[11]
詞彙
參見
註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