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溪(臺灣話:鹹水溪,臺羅:Kiâm-tsúi-khe),舊稱新港溪,是位於臺灣南部的中央管河川,流域全境在臺南市內。主流上游為咬狗溪,發源於龍崎區土崎里深堀尾[1][2],幹流長度41.30公里,流域面積為339.74平方公里[3][4][5]:174。
鹽水溪主流再細分的話,從龍崎區到關廟區的河段又稱「咬狗溪」(舊籍載為「鑒裏溪」,鑒裏即今嗊哩)、從關廟到新市新化交界的河段稱為「許縣溪」,再往下便稱為鹽水溪[5]:175。而在主流之外,有鹽水埤溪、大目幹溪(虎頭溪)、潭頂溪、柴頭港溪四大支流[5]:177。
簡介
舊稱新港溪,源自新港社(今新市區)。現稱鹽水溪,但與臺南市鹽水區無關。
幹流之中、上游稱為許縣溪(又名「許寬溪」),許縣溪亦為永康區與新化區、歸仁區與關廟區之間的行政區天然界河。發源於台南市龍崎區的「大坑尾」山區,地形特徵則上屬於阿里山山脈分佈於台南市南部地區的淺丘(低矮丘陵地地形),地勢不高。中、下游河段流經之台南市市區之平原地形面積極為廣闊,地理位置上則屬於「嘉南平原」地理區的最南端區域。
上幹流流經台南市龍崎區、關廟區、歸仁區、新市區、永康區、北區、安平區、安南區等行政區,主要支流為那拔林溪。出海口處與嘉南大圳、竹筏港溪、運鹽古運河等匯流為四草湖(雖名湖,實為內海〈潟湖〉,即台江內海遺跡)後,注入臺灣海峽。
鹽水溪之水量一向不豐沛,溪谷(河床)亦不寬,屬「緩降型河川」。上游龍崎區、關廟區一帶的溪水水質尚稱良好,水色也較清澈,成為當地農民引用來做為農業灌溉用水的主要天然水源。但是中、下游河段的溪水水質,自民國60年代(西元1970年代)以後便迅速的遭受到長期之「嚴重污染」,溪水烏黑惡臭,水質甚差。污染之大宗來源則以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為主,其中又以工業廢水佔總污染量的最大比例。
在台南縣、舊台南市尚未合併升格為五都之一的台南市之前,舊台南市市民習慣將此溪與二仁溪(舊名二層行溪)並列為舊台南市的北、南兩大「黑龍江」及「臭水溝」水質的河川。近年來中、下游河段的水質已有所改善,部份中、下游河段水色轉為暗青色(暗綠色),溪水臭味已減輕,但是在水質上,仍有很大的改善與進步的空間。
過去因分屬臺南縣、市(舊臺南市)而列為中央管河川,但在2010年12月25日縣市合併改制後成為在單一行政區內,中央遂有意改為縣市管河川,但後以其地位重要理由(包括出海口有台江國家公園等),所以依舊列為中央管理[5]:173。
鹽水溪水系主要河川
道路
- 臺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是「臺南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劃」興建的快速道路,全長19公里,因路線大致沿鹽水溪畔,亦稱鹽水溪環河快速道路、台南環河快速道路。
- 部分路段溪畔有自行車道──山海圳綠道[6],同時屬於環島1號線。
主要橋樑
以下由河口至源頭列出主流上之主要橋樑:
- 豐化橋(台1線)
- 鹽水溪橋(台鐵縱貫線)
- 開運橋(台20線)
- 新灣橋(市道180號)
- 台39線許縣溪橋(台39線)
- 高鐵許縣溪橋(台灣高鐵)
- 大昌橋(南150線)
- 保東橋(保順路二段)
- 七甲橋(中正北路二段418巷)
- 八甲橋(保東一街)
- 台86線許縣溪橋(台86線)
- 許縣溪橋(台19甲線)
- 湯山大道高架橋(關廟砲校聯外道路)
- 新埔高架橋(關廟砲校聯外道路第二層)
- 新埔橋(關廟砲校聯外道路第一層)
- 新仁橋
- 北新大橋
- 國道三號許縣溪橋(國道三號)
- 自治橋(南169線)
- 南北寮橋(西)(南169-2線)
- 新光吊橋
- 南北寮橋(東)(南169-2線)
- 望龍橋(南162線)
- 崎腳橋
- 烏龍水橋
- 芋園橋
- 過嶺橋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