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裔美國人(越南語:Người Mỹ gốc Việt,英語:Vietnamese American)又稱美籍越南人,是指具有越南民族血統的美國人,約佔海外越南人數量的一半,同時也是亞裔美國人第四大族群。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後,大批越南人移民美國。早期移民主要是受政治迫害或貧困的船民,逃離家園者通常被迫成為城市貧民,這些人在短時間內無法組成有力的社會團體。超過一半的越裔美國人居住於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5][6]。
2005年,越南裔美國人的人口已經超過150萬。
人口與分佈
作為一個相對較新的移民群體,大部分越裔美國人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大約有100萬人在家中使用越南語,使越南語成為美國第七大語言。作為難民,越裔美國人有較高的歸化比例。根據美國2012年的統計數據,有1,675,246人有單獨的越南血統,若包括越南與其他族群的混血者,則為1,860,069人,其中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佔比例最高,分別為40%和12%,其它包括華盛頓州(4%),佛羅里達州(4%)和弗吉尼亞州(3%)。加州橙縣有越裔美國人184,153人,占該縣人口的6.1%。其它包括洛杉磯縣、聖塔克拉拉縣。26%的越裔美國人分佈於這三縣。
與越南本土人相比,越裔美國人基督徒比例更大。越南人口中6%為基督徒,而越裔美國人中的比例則為26%。
歷史
越裔美國人的歷史相當晚。1975年之前,大部分定居於美國的越南人是美國軍人或學術界人士的妻子和子女。記錄[7][8]顯示,有一批越南人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在美國從事各種身份較為低微的工作,這其中就包括後來越南的政治家胡志明。但是,這批人的數量很少。根據美國移民和歸化部門統計,1950年至1974年間,只有650人移民美國(不包括學生、外交和軍事人員)。1975年4月30日西貢陷落後越南戰爭結束,由於擔心共產黨政府的報復,那些與美國或者南越政府有密切關係的人紛紛逃向美國,引發越南第一波大規模移民。這群人大部分教育程度較高且較為富有,有良好的英語掌握程度。[9]根據美國有關部門1975年的統計,超過30%的第一波移民為醫學或技術領域的精英人士。16.9%的人工作於運輸領域,11.7%的人為商界人士,僅有4.9%的人為漁民或農民。[10]這些高層次的移民主要通過三種方式撤離越南。西貢陷落前一個星期,1萬5千名按照既定航班離開,8萬人通過其他飛機撤離,最後一批通過美國海軍船隻撤離。[11] 在1975年的春天,有12萬5千人撤離南越,1976年至1977年,有近5,000餘人撤離。[10] 從越南離開後,他們首先到達位於菲律賓和關島的接受營,然後被送往位於美國本土軍事基地的臨時住宅。在做好定居準備之後,志願組織將幫助他們在全國範圍內尋找經濟和生活援助。[9][11]
這些難民到達美國首先要面對的是美國人對越南戰爭所帶來混亂和劇變的不滿。1975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只有36%的美國人對越南移民抱有好感。不過,美國政府則表達了其對越南移民的支持。1975年傑拉爾德·福特總統和國會通過了《印度支那移民和難民援助法》,使得越南難民可以特殊身份進入美國,並撥款4億零500萬美元用於幫助難民定居。為防止難民形成少數族群聚居區並減少對當地社會的影響,他們被分散於全國各地。[9]不過幾年之內,許多人定居於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
第二波難民潮開始於1978年並持續到80年代中期。由於共產黨政府在政治和經濟上的不穩定性導致了空前悲劇。南越人,特別是前軍官和前政府僱員,被送往共產主義再教育營進行殘酷的政治教育,私人經濟被沒收並國有化,大規模的饑荒蔓延。此外,由於中越戰爭導致華裔越南人遭受迫害。[9]為了逃離這些殘酷的環境,許多南越人登上擁擠而不安全的小漁船逃往海上逃離越南。與第一波移民潮中的70%來自於城市的高階層移民不同,這次移民潮中的船民大部分處於社會底層。他們中的大部分是農民或漁民,小城鎮的商人和前軍事人員。他們中的幸運者在躲過沉船以及海盜的殺戮、強姦後,遇到外國船隻或軍隊船隻會將他們送往位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香港或者菲律賓的避難所。在那裏,他們被允許前往同意接受他們的國家。[9][10][11]
這些船民的困境促使美國政府採取行動。1980年的難民法案減少了對越南難民進入美國的限制。在1978年至1982年間,有280,500名越南難民獲得美國認可。[9] 為回應國際社會的抗議,在聯合國難民署的督促下,越南政府通過了有序撤離法案,允許因為家庭團聚或人權原因合法的離開越南。同時,美國法律允許美國軍官的後代(即亞裔美國人)和前政權的政治犯以及他們的家屬進入美國。1992年越南移民達到了最高峰,許多被再教育營關押的人被釋放並得到了家屬的援助到達美國。在1981至2000年間,美國接受了531,310名越南政治難民。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早期,越南難民在美國國內進行了二次移民。最初越南難民被安排於全國範圍內他們能尋得幫助的地方。大部分(29,199)定居於加利福尼亞州,然後是德克薩斯州(9,130)和賓夕法尼亞州、華盛頓州、伊利諾伊、紐約和路易斯安那州。 幾年後,由於嚴苛的氣候和其他經濟和社會因素,這些移民這開始遷往更溫暖的州,例如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在這裏他們能更接近越南人社區,有較好的工作和社會福利。[9][10][11]
宗教
43%的越南裔美國人是佛教徒(漢傳佛教)[13][9][10] ,同時也信奉道教、儒教和泛靈信仰(包括祖先崇拜)。[14]
29%至40%的越南裔美國人是基督徒(主要為羅馬天主教,少數是新教)。[14]
美國有150至165個越南佛教寺廟,大多數在美的越南佛寺宗派屬於北傳佛教的淨土宗(Tịnh Độ Tông)和禪宗(Thiền)[15][16] ;在美國越南佛教著名法師為釋一行(Thích Nhất Hạnh)和釋天恩(Thích Thiên-Ân)。[16]
分佈地區
語文
在美國的越南少數民族
越南裔美國人社群中有相當數量是越南華裔(越南語:Người Hoa)。2013年,越南華裔佔越南裔美國人口的11.5%。[17]一些越南華裔美國人使用粵語,以便和來自越南本土的華裔親屬交談。除了廣州話外,也有越南華裔美國人使用潮州話,泉漳話和客家話,少數越南華裔美國人也可以在商務和其他活動中使用漢語官話作為第三(或第四)語言。
一些越南裔美國人是歐亞人:歐洲和亞洲人後裔。他們是法國殖民時期(1883-1945)或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46-1954)期間的越南人(包括華裔)和法國殖民者和士兵的後裔。美亞人是越南裔(包括越南華裔)父母和美國父母(白人或黑人)的後代。 移居美國的越南僑民與其他族裔的混血有NBA運動員傑倫·威廉斯等。
超過一百萬的美國高棉族和占族來自越南,一些越南裔美國人難民是下高棉人(越南語:Khơ Me Crộm/ Khmer Krom)或占族(越南語:người Chăm)。
參見
- 小西貢
- 越南僑民音樂
- 《印度支那移民和難民援助法》
- 常風行動
- 越戰狂想曲
- 陳長事件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