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理會第82號決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1950年6月25日通過的一項決議,其中要求北朝鮮[註 1]立即停止侵略大韓民國以避免韓戰的全面爆發。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以9票贊成、無反對票及一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此項決議。

Quick Facts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第82號決議, 日期 ...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第82號決議
朝鮮半島的衛星圖像
日期1950年6月25日
會議473
編號S/RES/82(文件
主題大韓民國遭受侵略之控訴
投票
9票贊成
0票反對
1票棄權
1票缺席
結果通過
安全理事會理事國
常任理事國
非常任理事國
Close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朝鮮半島美國蘇聯佔領軍沿北緯38度線劃分為兩個部分,雙方都試圖在各自佔領的一側建立起一個政府。隨着冷戰的開始,朝韓兩國之間的局勢漸趨緊張。6月25日,北面的北朝鮮入侵南方的大韓民國,韓戰由此爆發。在這段時間裏,新組建的聯合國支持大韓民國,並認為這是朝鮮半島唯一的合法政府。

決議案經各國討論後,得到全體確認北朝鮮須立即停止侵略並將軍隊撤回38線以北,對於這樣的事件定性,看起來這是美國的一次外交上的勝利,不過北朝鮮完全沒有理會安理會這一決議案,令聯合國和美國轉而採取進一步行動,韓戰於是因大規模的國際參與而擴大。

背景

Thumb
北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

朝鮮半島的分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朝鮮半島一度為大日本帝國所佔據,隨着日本全面戰敗,半島也由兩個集團沿北緯38度線分割成兩部分[1]:2。由蘇聯佔領的北方將自己確立為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是金日成[1]:5。由美國佔領的南方則成立了由反共產主義的領導人李承晚統治的大韓民國[1]:4。隨着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局勢漸趨緊張,朝韓兩國政府都聲稱對整個半島擁有主權[1]:5

1947年末,聯合國大會第112號決議建立了一個臨時委員會來監督韓國的自由選舉[2]:251,打算將半島統一到一個政府下[1]:5,但聯合國的臨時委員會無法進入北朝鮮境內。

視察了大韓民國的選舉後,聯合國於1948年12月12日發佈了第195號決議,認為朝鮮半島應儘快建立統一政府,蘇聯和美國的佔領軍都應該撤離[3]:304

隨着時間的推移,北朝鮮政府變得更具侵略性,南北軍隊之間的小衝突也變得很常見。聯合國派出了軍事觀察員前去觀測相關情況並預防事態升級[1]:6。1949年10月2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93號決議,認為大韓民國是朝鮮半島唯一的合法政府[2]:251。北朝鮮對此向聯合國發回了強烈回應,否認聯合國在半島活動的合法性,並聲稱將會把聯合國駐韓臨時委員會趕出國門[1]:5

戰爭爆發

我很肯定,如果允許韓國落入共產黨領導人的手中,那麼他們將更大膽地進犯那些距離我國海岸更近的國家。如果共產黨能夠以武力手段來闖入韓國的大門而沒有來自自由世界的抵抗,那麼將沒有哪個小國家會有勇氣來反抗強大共產鄰居的侵略。如果就這樣讓他們不受挑戰,那將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像一次細微的事件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樣。在我看來這很明顯,除非聯合國可以制止這種無端的對韓攻擊,否則其基礎和原則都將不復存在。
杜魯門表明自己對決議案的想法[4]:245

1950年6月25日清晨,朝鮮人民軍的10個向大韓民國發起全面入侵。89,000人的兵力分為6股向大韓民國國軍發起突襲,令對方全線潰敗。韓國國軍不但規模較人民軍小,而且普遍缺乏武器裝備,對突如其來的戰爭也沒有準備[5]:1。數量上佔優勢的朝鮮軍隊越過邊境後在穩步南下前面對的只是38,000名韓國士兵的零星抵抗[5]:2,大部分韓國軍隊面對侵略選擇了撤退[1]:35。北朝鮮軍隊在數日內就攻下了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迫使該國政府和支離破碎的軍隊進一步向南撤離[1]:35

入侵的消息很快通過外國駐韓大使和記者傳遍了世界。美國的記者在戰爭打響後不到5個小時就發出了報道。美國駐韓大使約翰·J·穆喬英語John J. Muccio北美東部時區6月24日晚上22點26分將一紙電報拍至美國國務院[4]:244。隨着戰況越來越激烈,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將情況告知了聯合國秘書長特呂格韋·賴伊和正在密蘇里州獨立城的家中休息的美國總統哈里·S·杜魯門。杜魯門對這場進攻深感不安,他將之比喻為珍珠港事件;而對賴伊來說,這讓他想到了二戰時期的威瑟演習作戰,擔心這將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杜魯門決心儘快採取行動,以防事態進一步升級[4]:245。穆喬與李承晚會面,對方告知韓國軍隊的彈藥將在十天內耗盡,而且無法獨力對抗這場侵略。他要求聯合國和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對韓國施以援手[4]:246

賴依說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6月25日下午14點在紐約市召開第473次會議[1]:37[6],他在會議上提交了一份聯合國駐韓委員會的詳細報告,向與會代表說明情況,堅持由聯合國採取行動恢復韓國的和平[4]:247。根據這份報告,當時的情況已經屬於全面戰爭[2]:251。然後,美國外交官歐內斯特·A·格羅斯(Ernest A. Gross)也提交了穆喬的報告[4]:248

美國提起的一項決議指出,北朝鮮的入侵是對和平的破壞,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第七條[1]:37。北朝鮮和韓國當時都不是聯合國成員,格羅斯提議請韓國駐美大使兼駐聯合國觀察員張勉[7]出席會議,這一要求獲得了批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代表要求讓北朝鮮外交官也予出席,但沒有獲得批准。張勉在會上閱讀了一份事先準備好的聲明,稱這場侵略是一次滅絕人性的罪行,並表示聯合國在韓國的建國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有責任來協助他的國家對抗侵略[4]:248。經過辯論、修訂和修改措辭後,安理會通過了決議案[1]:37

決議案

安全理事會,
覆按大會於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一日決議案二九三(四)所獲結論,認大韓民國政府為合法成立之政府,在聯合國韓國問題臨時委員會所能視察及資詢及大多數韓國人民居住之韓國部分行使有效管制與管轄;該政府系經該部分韓國選民依法自由表達意願且在臨時委員會監視下選出;又該政府為韓國境內唯一具有此種資格之政府,

深悉大會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決議案一九五(三)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一日決議案二九三(四)對可能後果所表關切,認為除非會員國對聯合國促成韓國完全獨立與統一所求成果勿作損害行為,則後果或將隨至;又悉該兩決議案對聯合國韓國問題委員會報告書內所陳情勢威脅大韓民國及其人民只安全與福利甚或導致公開之軍事衝突一節亦表關切,

鑒悉北朝鮮部隊對大韓民國施行武裝攻擊至深關切,

斷定此種行為構成對和平之破壞;並且


要求立即停止敵對行動;

促請北朝鮮當局立即將其軍隊撤至北緯三十八度;


請聯合國韓國問題委員會:

(a) 儘速將該委員會對此項情勢周詳考慮後之建議具報,勿事積延;

(b)監視北朝鮮軍隊撤至北緯三十八度;

(c) 將本決議案執行情形隨時向安全理事會具報;


促請全體會員國盡力協助聯合國執行本決議案,勿予北朝鮮當局任何援助。[8]

投票

More information 贊成 (9), 棄權 (1) ...
贊成 (9) 棄權 (1) 反對 (0) 缺席 (1)
  1.  英國
  2.  美國
  3.  法國
  4.  中國
  5.  古巴
  6.  埃及
  7.  挪威
  8.  印度
  9.  厄瓜多爾
  1.  南斯拉夫
  1.  蘇聯
Close

* 標註粗體者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決議案以9票贊成,無反對票的結果通過。支持的國家分別是美利堅合眾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華民國法蘭西共和國古巴共和國厄瓜多爾共和國埃及王國挪威王國印度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阿勒斯·巴布勒(Ales Babbler)選擇棄權[4]:249,本來能否決侵略定性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的代表則因為這年中一次對程序上存在分歧而抵制所有的聯合國會議(安理會部分,其餘仍參加)至同年八月才重新出席。[9]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雅科夫·馬利克也被蘇共中央總書記約瑟夫·史太林親自下令不得參加任何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秘書長賴依是這個決議案堅定的支持者,他將這場軍事侵略視為對聯合國權威的挑戰[3]:306

影響

決議案表明北朝鮮為侵略者,這看來是美國的一次政治勝利[3]:306。這天早些時候,杜魯門總統命令參謀長聯席會議聯繫遠東地區美國駐軍的司令官——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他命令麥克阿瑟準備船隻撤離身在韓國的美國公民,並授權他將彈藥和給養送至釜山來支援漢城至金浦一線的韓國國軍。他指示麥克阿瑟派一個調查小組進入韓國對事態進行評估,以確定應該如何對之提供幫助。杜魯門還命令動員美國海軍準備進入這一地區[1]:38[4]:250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之後聯繫了蘇聯代表,請求克里姆林宮運用其影響力迫使北朝鮮遵守決議,但蘇聯方面拒絕了這一請求[4]:249。由於決議案在不斷升級的衝突中沒有發揮效果,安理會又於6月27日召開會議討論進一步的行動方案,催生了聯合國安理會83號決議案,其中建議由其他成員國加以軍事干預來恢復韓國的和平[3]:306。在幾天時間內,多個國家派出的船隻和飛機,以及佔領導地位的美軍開始朝韓國進發,揭開了一場全面衝突的序幕[1]:38

2010年,《外交政策》雜誌的科倫·林奇(Colum Lynch)批評第82號決議案是歷史上最糟糕的十個聯合國決議案之一。蘇聯不再抵制安理會後,就開始一再使用其否決權阻止任何對北朝鮮不利的決議案通過。作為回應,艾奇遜向聯合國大會提議了一個新的程序可以讓成員國繞過安理會尋求聯合國大會的批准,包括建議運用武力,這就是之後獲得通過的聯合國大會377號決議。這個決議允許成員國在安理會無法通過一項決議時召開開放式的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以解決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威脅。林奇在文章中寫道,這一規則的建立對美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消極後果。1997年,多個阿拉伯國家發起第十屆聯合國大會緊急會議來解決以巴衝突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地區加沙地帶的佔領。這場會議的召集就是一種繞過美國否決權的方式,在之後十年中先後召開了30次會議,並且從未正式閉幕[10]

註釋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