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东海道及山阳新干线的第四代新干线列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700系電動列車(日語:700系電車)是東海道及山陽新幹線的第四代新幹線列車,現時由西日本旅客鐵道使用,也曾由東海旅客鐵道使用。
新幹線700系電動列車 | |
---|---|
概覽 | |
製造 | 日本車輛製造 日立製作所 川崎重工業 近畿車輛 |
產量 | 91編成1,328輛 |
車輛總數 | JR東海:848(已全部除役) JR西日本:464(B編成全部已除役) |
製造年份 | 1997年-2006年 |
投入服務 | 1999年3月13日 |
退出服務 | 2020年3月1日(C編成) 2020年8月9日(B編成) |
技術數據 | |
列車編組 | 16輛編組:12M4T 8輛編組:6M2T |
編組長度 | 16輛編組:404.7m |
車輛長度 | 先頭列車:27,350mm 其他:25,000mm |
車體闊度 | 3,380mm |
車體高度 | 3,650mm |
編組重量 | 16輛編組:708t |
軌距 | 1,435mm |
編組載客量 | 16輛編組:1,323人(其中3輛綠色車廂:共200人) 8輛編組:571人(全為普通車廂) |
營運速度 | 東海道新幹線:270 km/h 山陽新幹線:285 km/h 博多南線:120km/h |
設計最高速度 | 300km/h |
起動加速度 | 2.0 km/h/s |
常用減速度 | 0.75 km/h/s |
緊急減速度 | 1 km/h/s |
供電制式 | 25,000V交流電(60Hz) |
牽引電動機 | 日立製作所製三相誘導交流摩打TMT-6/TMT-7型(C1編組) TMT-6A/TMT-7A型(C2-60編組) WMT-205型(所有E及B編組) |
摩打功率 | 275kW |
牽引功率 | 16輛編組:13,200kW 8輛編組:6,600kW |
傳動比 | 2.97(C編組) 2.79(E編組、B編組) |
控制裝置 | 富士電機製IGBT水冷VVVF TCI-903型(C編組) 三菱電機製IGBT水冷VVVF(E及B編組) |
驅動裝置 | WN驅動(早期型,採用三菱電機製產品)、TD驅動(C19編組起採用,採用東洋電機製產品) |
制動方式 | 電氣指令式制動(再生制動並用) |
安全防護系統 | ATC-1型、ATC-NS |
其它事項 | |
備註 | 主變壓器為三菱電機製TTM3A型 |
700系電動列車由JR東海及JR西日本共同開發,其目的是以較低成本來進行東海道及山陽新幹線的全面提速,最高速度為每小時285公里(姬路站以東的路線要求達每小時270公里),比500系的每小時300公里稍低15公里;但在生產與操作成本上均比500系便宜,每節車廂的造價為2億3000萬日圓(16節編組列車共計36億4000萬日圓;相對的,同樣是16輛編組的500系列車得耗資50億日圓)。製造方面由日本車輛製造、日立製作所、川崎重工業及近畿車輛負責。
於1997年起開始建造,主要行駛於東海道與山陽新幹線上作為部分希望號(のぞみ)與光號(ひかり)列車使用。
700系列車的車嘴使用鴨嘴型設計,其中C編組和B編組的外型塗裝是在白色車身的車窗下方有一組深藍色線塗裝(上面為粗線、下面為細線),採12M4T的16輛編組,山陽新幹線上隸屬於JR西日本所有的E編組則稱為700系「鐵路之星」(Hikari Rail Star),擁有與C編組和B編組截然不同的黑色車首、黃色車身線條塗裝,以及較短的8卡編組(6M2T)。另外,在700系登場之前有一組6輛編組的高速實驗車輛(新幹線955型電動列車),曾經創下全日本最高速度443km/h的紀錄(1997年),該列車在2002年(平成14年)時除役,和WIN350(新幹線500系900番台實驗車)一起擺放在位於米原的鐵道總合技術研究所(鐵道綜合技術研究所)風洞測試中心。
隨着先進與節能的N700系生產,700系已經於2006年全數交車完畢後停產。
2010年末隨着N700系車輛大量投入希望號列車營運,700系車輛轉投入光號列車和回音號列車班次運用,也在重大節日支援部份班次的希望號,而在2011年3月12日的改點中,由於九州新幹線全面通車,700系7000番台的光號鐵道之星專用車輛轉為回音號運用,部份的光號改為N700系7000番台運行,但不會在車身上加註「鐵道之星」的字樣。
2012年起,本車型陸續退役(根據日本國鐵以往定下的新幹線使用年期標準,新幹線列車使用13年後退役。),因此本車型每批車輛由製造當時起計13年,到了使用13年或13年過後便逐步退役,2011年7月C4編成回送至博多綜合車輛所率先退役。同年7月至翌年3月把C11-C18編成移藉至JR西日本。2012年C1-C3、C5編成退役起,順次退役,2013年C6-C10、C19、C20、2014年C21-C28、2015年C29-C32編成總共24列700系列車退役。在2016年JR西日本的中期經營計劃中,引入9列N700系4000番台的新車取代B、C編成(0番台移藉車及700系3000番台),N700系4000番台增備以來,0番台移藉車率先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退役,直至C11編成在2017年2月10日退役後,0番台移籍車終告全數退役。至於B編成(700系3000番台)亦於2017年9月起逐步退役,並由N700系4000番台取代。
2015年10月,JR東海宣佈700系將於2019-2020年全數引退,2017年1月,JR東海的700系C編成最後全檢完畢。及後,JR東海更在2019年10月濱松工場開放日,宣佈700系C編成將於2020年3月改點時全數退役,並同時展出紀念版漆裝700系列車。同年12月11日,JR東海宣佈700系將於次年3月8日早上9時47分開出最後班次(希望號315次,由東京站開往新大阪站)。惟2020年3月2日,JR東海宣佈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該最後班次會取消,並取消相關告別儀式[1]。
當東海道新幹線運用完全終結後,由JR西日本所屬的B編成(700系3000番台)及E編成(700系7000番台,光號鐵路之星用車)將會繼續使用,及後,B編成亦於同月13日正式脫離定期運用,今後將改作臨時列車使用。
年 | C編組 | E編組 | B編組 | 備註 | |
---|---|---|---|---|---|
JR東海 | JR西日本 | ||||
1998 | 1 | 1997年9月28日新製C0(試製車9000番台) | |||
1999 | 5 | 新製C2-C5 | |||
2000 | 11 | 10 | 新製C6-C11、E1-E5、E7-E11,C0改為C1 | ||
2001 | 24 | 14 | 新製C12-C24、E6、E12-E14 | ||
2002 | 37 | 15 | 3 | 新製C25-C37、E15、B1-B3 | |
2003 | 48 | 15 | 7 | 新製C38-C48、B4-B7 | |
2004 | 54 | 15 | 12 | 新製C49-C54、B8-B12 | |
2005 | 60 | 15 | 13 | 新製C55-C60、B13,C編組增備完畢 | |
2006 | 60 | 16 | 15 | 新製E16、B14、B15,E與B編組增備完畢 | |
2007 | 60 | 16 | 15 | ||
2008 | 60 | 16 | 15 | ||
2009 | 60 | 16 | 15 | ||
2010 | 60 | 16 | 15 | ||
2011 | 60 | 16 | 15 | ||
2012 | 51 | 8 | 16 | 15 | C4編組廢車,C11-C18編組移籍至JR西日本 |
2013 | 43 | 8 | 16 | 15 | C1(9000番台)、C2、C3、C5-C8、C19編組廢車 |
2014 | 36 | 8 | 16 | 15 | C9、C10、C20-C24編組廢車 |
2015 | 30 | 7 | 16 | 15 | C13、C25-C30編組廢車 |
2016 | 24 | 2 | 16 | 15 | C12、C15-C18、C31-C34、C36、C39編組廢車 |
2017 | 14 | 16 | 13 | C11、C14、C35、C37-C38、C40-C43、C45~C47、B1、B7編組廢車 | |
2018 | 9 | 16 | 10 | C44、C55-58、B2、B8、B13編組廢車 | |
2019 | 2 | 16 | 3 | C48-52、C59-60、B3、B9-12、B14-15編組廢車 | |
2020 | 16 | 1 | C53-54、B5-6編組廢車 | ||
2021 | 16 | B4編組廢車 | |||
2022 | 16 | ||||
2023 | 16 |
截至2023年4月,E編成全數仍在服役,C及B編成已經全數退役。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