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雀運動,又稱「消滅麻雀運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由首任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帶頭發起,從1955年開始、在大躍進時期大規模開展的「除四害運動」之一,該運動以在全國範圍內消滅麻雀為目標[1][2]。據不完全的統計,1958年全國共捕殺麻雀2億多隻(一說約21.1億隻[2][3][4]),導致蟲害成災、糧食欠收,成為三年大饑荒的成因之一[1][2][3][5][6]。
歷史
1955年,有農民反映麻雀禍害莊稼,時任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得知後表示麻雀是害鳥,最好要消滅[7][8]。1955年下半年,毛澤東在組織起草農業發展綱要草案(即《農業十七條》)過程中,決定將麻雀與老鼠、蒼蠅、蚊子一起列為必除的「四害」[1][2]。1956年1月,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最高國務會議正式通過擴充版本的《綱要草案》,其中第27條規定:從1956年開始,分別在5年、7年或者12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1][2][4][8]。
1956年,包括朱洗在內的一批生物學家對消滅麻雀提出反對意見,但未起作用[1][2][4]。1957年1月18日,《北京日報》發表了時任教育部副部長周建人的文章《麻雀顯然是害鳥》,斷定「麻雀為害鳥是無須懷疑的」、「害鳥應當撲滅,不必猶豫」,並提出[1][8]:
社會已經改變了,但舊社會的某些思想方法或觀點仍然會殘留着。過去時代不少人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界的順民,不敢有改造自然的想頭,當然也不敢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界的主人。.... 還有叫做均衡論的見解,也妨礙人們改造自然的決心。... 均衡論只強調了靜止的一面,忽略了生物的歷史是一個過程。.... 均衡論叫人害怕自然界如失掉均衡會鬧出亂子。
1957年底,「大躍進」的口號被提出[9][10],大規模的「除四害運動」在全國範圍內興起[4]。1958年3月-5月間,毛澤東在數次中央工作會議以及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都號召要消滅麻雀[1][11]。此後,全國各地陸續成立了由地方主要領導擔任「總指揮」的「圍剿麻雀總指揮部」,發動了滅雀大戰役,各地報紙作了連篇累牘的報道,且幾乎都採用了「軍事性」的標題:「調兵遣將、準備武器、摩拳擦掌:滅雀大軍待命總攻」、「全市金鼓齊鳴殺聲震天迫使麻雀紛紛落地」、「滅雀大軍戰果輝煌」、「準備武器、出動偵騎:三軍誓滅小東西大敵人」、「陣地密如網、崗哨密如林、小麻雀命在旦夕」,等等[1]。當時流傳着一首民謠《擂鼓鳴金除四害》[12][13]:
老鼠奸,麻雀壞,蒼蠅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壞。千家萬戶快動手,擂鼓鳴金除四害。
1958年4月21日,《北京晚報》發表了郭沫若所作的《咒麻雀》詩一首[1][12][14]:
麻雀麻雀氣太官,天垮下來你不管。麻雀麻雀氣太闊,吃起米來如風颳。麻雀麻雀氣太暮,光是偷懶沒事做。麻雀麻雀氣太傲,既怕紅來又怕鬧。麻雀麻雀氣太嬌,雖有翅膀飛不高。你真是個混蛋鳥,五氣俱全到處跳。犯下罪惡幾千年,今天和你總清算。毒打轟掏齊進攻,最後方使烈火烘。連同武器齊燒空,四害俱無天下同。
1961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顧問、蘇聯化學家米哈伊爾·安東諾維奇·克羅契科 (Mikhail Antonovich Klochko)在回憶錄中,記錄了三年前他在北京的見聞[2][8][15]:
整個運動首先是由黨內某些頭面人物發動的,他們認為麻雀糟蹋了太多糧食。不用說,這並沒有與任何專家商討過,整個運動完全是黨鼓搗出來的,並在它的監督下付諸實施……麻雀雖然吃糧食,但它們也消滅了許多害蟲,而這些害蟲要比鳥糟蹋更多的莊稼.......我們俄國人懷着厭惡的心情注視着這場對麻雀的屠殺。
火箭專家錢學森、數學家華羅庚、作家巴金等人也積極參與了打麻雀運動[2][4][12][16]。當時的《人民日報》報道說,中國科學院有2000多個科學家和工作人員參加了「戰鬥」[12][16]。據不完全的統計,1958年全國捕殺麻雀2億多隻(一說據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的統計,約21.1億隻[2][3][4]),結果到了1959年的春天,中國許多城市街道兩側的樹葉幾乎都被害蟲吃光了[1][5][6][7]。但是,1959年7月10日下午,毛澤東在廬山會議的一次講話上,再次提到麻雀問題:「有人提除四害不行了,放鬆了。麻雀現在成了大問題,還是要除。」[1][2][4]
1959年廬山會議後,毛澤東發動「反右傾運動」,要求全國「反右傾、鼓幹勁」,實現更大的躍進[1][2][17]。儘管如此,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所所長朱洗(在此前1957年發動的反右運動中,朱洗已經差點被打成右派[18])、中國科學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員馮德培、張香桐等科學家強烈要求為麻雀「平反」[2][6][8]。1959年11月27日,中科院黨組書記張勁夫就麻雀問題寫了一份《關於麻雀益害問題向主席的報告》,並附上了這些科學家和國外科學家的觀點,經胡喬木轉報毛澤東,兩天後獲得毛澤東批示:「張勁夫的報告印發各同志。」[1][2][6] 按照中國科學院黨組的部署,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於1959年12月29日和1960年1月9日召開麻雀問題座談會,醞釀成立「麻雀研究工作協調小組」,開展麻雀益害問題的研究[8]。此後,由有關國家機關和諸多科研單位人員組成,並以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主任童第周任負責人的協調小組於3月4日正式成立[8]。
1960年3月18日,毛澤東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蟲』。」[2][4][6] 4月10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討論了1957年10月產生的《綱要修正草案》,將關於除四害的第二十七條內容改為「從一九五六年起,在十二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臭蟲、蒼蠅和蚊子。」[2][4] 消滅麻雀運動終於得以正式停止[2][4]。
方式
捕殺麻雀的方式包括:手抓、膠粘、網拉、夾子撲、彈弓打、毀巢、毒餌誘殺,或敲盆打桶、持杆亂打,不允許麻雀有片刻休息,促其心力憔悴而死[1][2][4][5][6]。使用的工具包括鐵絲夾、鐵絲籠、竹竿、紅旗、鞭炮、石子、彈弓、鑼鼓、喇叭筒、洗臉盆、氣槍、假人、草人等[2][4][6][11]。
1956年1月8日,中國著名鳥類學家、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鄭作新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題為《麻雀的害處和消滅它的方法》的長文,此後還編寫了《怎樣防除麻雀》、《防除雀害》等小冊子[2][4]。但鄭作新對「消滅麻雀」持保留意見,提出:對麻雀益害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要依不同季節、不同地區和環境區別對待[2][8]。
影響
殲滅麻雀的結果使農田當中的害蟲(例如蝗蟲等)幾乎沒有天敵,而讓次年的糧食嚴重欠收,發生極為嚴重的饑荒問題[2][19][20][21]。雖然1960年起,麻雀被移除出「四害」的名單,可是由於生態平衡已遭受破壞,再加上糧食制度和政策錯誤、浮誇風等問題,最終還是改變不了三年大飢荒的發生[20][22]。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此前反對打麻雀運動的科學家朱洗在1962年就已病逝,但此時仍被扣上把毛主席同腓特烈大帝相提並論、公開反對毛主席的罪狀,因此受到造反派砸碑掘墳、曝其屍骨[1][2][4][8]。而此前對打麻雀運動持一定保留意見的科學家鄭作新,也被扣上「利用麻雀做文章」來反對毛主席、反對「大躍進」、反對「最高指示」等種種「罪名」,受到殘酷迫害和批鬥[1][8]。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