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戴晴

中國記者與民運人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晴
Remove ads

戴晴(1941年1月8日),原名傅小慶傅凝,祖籍江西省臨川縣,生於中國重慶市,自由作家。生父是革命烈士,1945年被日本憲兵殺害,之後戴晴成為中共元老葉劍英的養女[1]。曾任中國航空工業部公安部技術員、總參一局參謀、《光明日報》記者等職,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快速預覽 戴晴, 出生 ...

生平

戴晴之父傅大慶,早於1920年經陳獨秀介紹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後隨周恩來參加南昌武裝起義。1940年,傅大慶與戴晴的母親楊潔同居;次年結婚(由葉劍英任證婚人)後,傅大慶被派往北平敵佔區搞情報工作,直接與第三國際聯繫。1944年傅大慶遭日本憲兵隊逮捕殺害後,戴晴一直由葉劍英收養。[2]

1960年戴晴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更名為國防科技大學,並南遷湖南長沙)學習導彈專業。畢業後她被分到中央軍委總參三所從事情報翻譯工作。戴晴後來因此被指為「國安部的特務」。[1]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戴晴在南京的解放軍外語學院進修英語兩年。期間她於1987年在《光明日報》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盼》,把兩地分居的知識分子境遇中的酸、甜、苦、辣、咸寫得如訴如泣,頗獲好評。

進修後,戴晴轉到中國作協對外聯絡部。1982—1989年她在《光明日報》做記者,主持《學者答問錄》專欄,訪過了很多學者,其中包括方勵之嚴家其金觀濤持不同政見者。1989年公開對三峽水電站的環境影響、移民政策等方面提出異議。

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戴晴因為支持不同政見者,在同年7月14日被捕並在秦城監獄關押。她於次年1月21日被釋放後,又被監視居住了三個月。

1992年,戴晴獲得國際報業聯合會自由金筆獎。戴晴曾出現在紀錄片《天安門》中,講述對共產主義理想的思維變遷。

2017年,戴晴移居泰國清邁[3]。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野夫中國自由派知識分子中間,推銷「清邁抱團買房方舟計劃」。戴晴、李承鵬、唐雲等人參與購房[4]。該社區位於清邁古城十多公里外,由31座別墅組成。有着「作家村」和「知交小聚落」美稱。戴睛與女兒共同生活於此。2024年9月,戴睛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概括現狀,「我現在總結我自己就叫『三沒兩不』。三沒:沒有退休金、沒有社保、沒有醫保;兩不,第一我不生病,第二我不請工人,所有的事我都自己做。」[3]

Remove ads

個人作品

  • 小說集:《不》、《最後一個橢圓》
  • 雜文集:《魂》、《追逐魔鬼,撾住上帝》
  • 紀實文學作品:《梁潄溟、王實味、儲安平》、《儲安平與黨天下》、《走出現代迷信》、《當代女性系列》、《學者答問錄》、《長江長江》、《紅色警報:大興安嶺火災直擊報導》、《在如來佛掌中:張東蓀和他的時代》、《我的入獄》。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