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又稱塞外ji5[1],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地理區位名詞,隨着近代以來外蒙古的獨立,現已罕用。

Thumb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塞北四省

由來

Thumb
塞北圖,明郭詡

是指邊塞要塞,這裏所謂的「塞」相當於今日的明長城。而以此為界,以北的部分已經出邊塞,故名塞北。偶爾會與塞外一同使用。

逐漸罕用

塞北一詞,在作為劃分地理區域時並不像東北西南之類單純的方位概念。塞有邊界的含意,是指歷史上漢族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部落的分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外蒙古的獨立,而另外四省在行政區重置後全數撤銷(省名僅留下「寧夏」,但省區大量縮小),部分區域劃入河北省遼寧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外,皆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由於只剩一個行政區,加上內蒙古本身也不僅包含「塞北」,還有東北的西部部分,再加上上述原因,在如今塞北一詞在地理區劃上已很少使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塞北的區劃方式與概念仍在地理教科書上繼續使用,直至1990年代教改開始及教科書開放後,為順應現實劃分,現在也已經棄用,但地理位置劃分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內蒙古劃入華北地區,而蒙古國(原外蒙古)則移到世界地理索引作為獨立國家標示。

範圍

清朝時的塞北大約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包括科布多唐努烏梁海)與西套蒙古(今阿拉善盟)等以蒙古人居住為主的地理區域。中華民國政權成立時,相當於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蒙古地方五個省區。中華民國政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今蒙古國)期間,塞北用來做為地理劃分的區域,代指其前四個省份,即塞北四省[2]

熱河省
察哈爾省
Thumb
綏遠省
Thumb
寧夏省
Thumb
蒙古地方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