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雅緬甸語ပုည緬甸語委轉寫Pon Nya),舊譯勃雅[1],尊稱吳邦雅[註 1](1812年—1866年),緬甸貢榜王朝詩人、劇作家。邦雅出生於官僚家庭,早年剃度出家,1852年還俗成為敏東王王儲加囊英語Kanaung Mintha門下的詩人,後被敏東王召入內廷,成為宮廷詩人。1866年因為被指控參與殺害加囊的叛亂而遭處極刑。其作品用詞優美,多針砭時弊,著有《賣水郎緬甸語ရေသည်ပြဇာတ်》、《巴杜瑪緬甸語ပဒုမ ပြဇာတ်》等劇作以及《六彩牙象王》、《珍寶河志》等詩篇。並被譽為「緬甸的莎士比亞[2]

Quick Facts 吳 邦雅ပုည, 出生 ...

邦雅
ပုည
出生1812年
 貢榜王朝實戾英語Sale, Myanmar
逝世1866年
 貢榜王朝曼德勒
職業詩人
國籍緬甸
體裁詩歌
代表作巴杜瑪緬甸語ပဒုမ ပြဇာတ်
賣水郎緬甸語ရေသည်ပြဇာတ်
Close

生平

邦雅於1812年出生在緬甸中部的實戾英語Sale, Myanmar,父親妙特瓦(ဦးမြတ်စံ)是當地的村長,還曾經擔任貢榜王朝君主沙耶瓦底王的導師[3]:105。邦雅在6歲進入奘房就學,8歲時剃度成為沙彌,20歲時受戒成為僧侶,並於1837年成為實戾寺的方丈,後來又前往王都阿瑪拉普拉掛褡,直到1852年還俗[4]

1852年,第二次英緬戰爭結束後,時任貢榜王朝君主蒲甘王被其弟敏東加囊英語Kanaung Mintha廢黜,敏東成為新任緬王,加囊成為王儲[5];邦雅則成為加囊門下的一位詩人,後因受到敏東王喜愛而被召入王宮,擔任侍茶官,敏東王還賜給他「敏拉丁卡耶」(မင်းလှသင်္ခယာ)的稱號,以讚賞他的溫文爾雅[3]:105

敏東任用加囊實行改革的做法遭到國內反英強硬派貴族的反對,加囊英語Kanaung Mintha本人也於1866年8月在一次未遂的宮廷政變中被敏貢、敏空岱王子等人殺害[6]:61,事後敏貢、敏空岱王子遭處極刑,邦雅也被指控與此事件有所牽連而被處決[7][註 2]

邦雅在緬甸國內外受到尊敬,並擁有「緬甸的莎士比亞」之美稱[9]。1963年3月,緬甸民眾還曾舉辦活動,以慶祝其誕生150周年[10]。而世界和平理事會則在1963年將其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以紀念[3]:107

文學

Thumb
邦雅劇作《賣水郎緬甸語ရေသည်ပြဇာတ်》的主人公賣水郎的塑像

邦雅博聞強識,桀驁不馴,曾擔任宮廷詩人,因此其部分詩作為奉王室之命而作,用詞優美而誇張。除了宮廷文學及佛教文學之外,他也創作了紀事詩、講道故事詩、密達薩[註 3]、劇本及雜體詩等形式的作品[11],反映了19世紀貢榜王朝統治下緬甸人的日常生活[3]:105。其中講道故事詩《六彩牙象王》即諷刺影射了王后的嫉妬以及國王的昏庸無能[8]。而紀事詩《珍寶河志》則以誇張的語言批判了對君王的阿諛奉承、過度吹捧的行為[12]。密達薩作品《香艾草油》則諷刺時下富人施捨行為的虛偽[3]:106[13]

在劇本上,邦雅着有《巴杜瑪緬甸語ပဒုမ ပြဇာတ်》、《賣水郎緬甸語ရေသည်ပြဇာတ်》等作品。其中《巴杜瑪緬甸語ပဒုမ ပြဇာတ်》取材自《十大佛本生經故事英語Mahānipāta Jātaka》的《小蓮華王本生》,批判了貢榜王朝妃嬪的淫亂[14]:121[8]。而取材自《岡偈摩拉本生》的《賣水郎緬甸語ရေသည်ပြဇာတ်》則被後世的文學研究者視為他的代表作[14]:121[15],其藉由貧窮賣水人與國王之間發生的故事,反映了邦雅主張從善棄惡、反對敏東王與加囊英語Kanaung Mintha之間的宮廷紛爭[3]:105,希望賢明的君主帶領緬甸走出困境的想法,也體現了緬甸民眾自信樂觀的民族性格[14]:122[16]

引用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