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是台灣日治時期的一座火力發電廠,原址位於今天的臺北市公館,於1913年興建、1915年竣工、1934年廢止,是臺北市區內第一座具規模的發電廠[2]。
歷史
1911年8月31日,有強烈颱風侵襲台灣北部地區帶來天然災害,台北市街被洪水淹沒,房屋倒坍損害達28,000棟,死傷人數達五百多人,發電設施亦遭到嚴重破壞,其中龜山發電所和小粗坑發電所泡在洪水中一星期多,台北、基隆市街停電,靠電力之工業全部停止。台灣總督府緊急從金瓜石的牡丹坑金山供給電力應急[3]。同年9月間,颱風再度侵襲破壞,龜山發電所水路遭土石流淹埋,小粗坑發電所堰堤流失,輸變電線路遭受破壞,停電一個多月。這一連串頻繁的天災,有鑑於水力發電的不可靠性,導致台灣總督府有預備火力發電所的構想,以供緊急之需[2]。1913年在大加蚋堡林口庄興建950kW的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1915年竣工,直到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完成後廢止[3]。
現址
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位於今臺北市基隆路與羅斯福路交叉口,現為台灣電力公司綜合研究所,地址為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198號。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