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豬肉,或稱太公分豬肉、太公分胙,有「祖先賜食」的意思,是中國華南珠三角一帶以及香港的傳統文化風俗,在廣東某些地方以及香港新界鄉村的原居民中依然保留得很好。
過程
分豬肉是一種社會風俗,通常每年的清明節和重陽節,即所謂春秋二祭後,於祠堂或祖墳前進行分豬肉儀式(也有地方在冬至時舉辦,稱為冬祭[1],或者在二月初二「龍抬頭」時祭祀後舉行[2]);有可能是沿於原始和狩獵採集社會分配肉食的習慣,一直延續至農業社會。
傳統的做法是由族長或村內德高望重之人會將豬肉分給年滿60歲的年長男丁和去年出生的男嬰,表示福蔭及庇護已由祖先帶到各家[3]。所得的份量並會詳細記錄下來。具體的分量則各處都有不同。有些地方的習俗是男丁一人一份,60歲以上長者兩份,70歲以上4份等[1];有的地方的習俗則是60歲以上每人一份,70歲2份,80歲3份,90歲以上者,能拿多少就拿多少[3];有的地方60歲雙份,70歲以上,只要能跨過祠堂門檻,能拿多少就可以拿多少。還有地方是「大人一份、小孩半份」,但也只限男丁領取。如果一家之中沒有男丁,則無法領到豬肉。分豬肉的習俗突顯了以男性為主導的宗族關係、中國傳統重男輕女的文化[3]。在經濟學上,這是涉及到傳統經濟體系。[原創研究?]
分豬肉是村中的大事,即使已搬離圍村的男丁,也會盡可能回村參與,可見這些集體的祭祀和宗族活動一方面表達了族人對先輩的孝心,也一方面象徵着族人的團結和家族的維繫,能增強宗族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是非常重要的宗族活動[1]。
隨着男女平等的思想影響,有些地方在分豬肉時也會男女都分上一份,或改成每席一份,不限男女老少[1][5]。有些家族分配時則是一家一份,分配均勻,表示祖宗不管族人貧富,都會平均分配給各家[6]。
衍生文化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