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是婚姻中對男性的稱謂,在異性婚姻與妻子相對應。古代妻子對自己配偶又稱夫婿夫君相公官人閩南語則稱翁婿閩南語讀「ㄤ」(ang /ɑŋ/),字用「翁」)、頭家夫婿外子則是妻子對他人稱自己丈夫;而一般對他人丈夫則尊稱為先生;現代社會夫婦會暱稱丈夫為「老公」,暱稱妻子為「老婆」,不過「老公(嫪ㄌㄠˋ公)」一詞在清朝是對太監的稱呼,故並非所有人都會使用「老公」來稱呼。

閩南語稱丈夫叫頭仔又稱「ㄤ」婿,夫妻稱「ㄤ」某。書寫成「翁婿」才是正確的[1][2] [3];用「wong1」、「尪某」、「尪婿」是錯誤的用法。「尪」指的是骨骼彎曲的疾病及瘦弱之意;呂氏春秋「季春紀」:「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尪與傴人。」高誘註:「尪,突胸仰向疾也。」;蘇軾宋神宗皇帝書:「世有尪羸而壽考,亦有盛壯而暴亡。」[4]臺語的用法,「尪」指的是人偶靈媒、巫婆[5] [6]

詞源

  • 「丈夫」在古代泛指男性,如《國語·越語》中的「生丈夫,……生女子」。
  • 「老公(嫪ㄌㄠˋ公)」這個詞在古時並不是女人對丈夫的稱呼,而是對太監(公公)的蔑稱[7]
  • 「前夫」是再婚的人稱呼已去世的或離婚了的丈夫,區別於現在的丈夫。[8]
  • 翁婿連用時,則意為老丈人和女婿,或單指後者,即「夫婿」, 此用法與「鳥鼠」一詞相當。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