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胸鷸(中國大陸作飾胸鷸,台灣作黃胸鷸)(學名:Calidris subruficollis),是鴴形目丘鷸科的一種鳥類。[2]
其物種名稱 subruficollis 來自拉丁語 subrufus,意為「微紅色」(由 sub,「稍微」和 rufus,「紅棕色」組成),以及 collis,「-頸/-喉」(源自 collum,「頸」)。[3]
這種鳥的上半部呈棕色,所有羽色的臉部和下半部均為淡黃色。它有一個短喙和黃色的腿。雄鳥比雌鳥大。幼鳥與成鳥相似,但後腹部可能較淺。
C. subruficollis 在北美洲的開放性北極苔原上繁殖,是一種遷徙距離非常長的候鳥,主要在南美洲過冬,尤其是阿根廷。
它主要通過北美中部遷徙,在海岸地區並不常見。作為經常在西歐出現的迷鳥,它在大不列顛和愛爾蘭不被認為是稀有的,這裏曾出現過小群體。只有美洲尖尾濱鷸是更常見的美洲涉禽訪客。
這種鳥類在北至加拿大(包括阿拉斯加)等地築巢,牠們在地面上築巢,每窩產四顆鳥蛋。雄鳥會展示翅膀下方的白色羽毛,這種展示有時會出現在遷徙途中,即使沒有其他黃胸鷸存在。在繁殖季節外,這種鳥通常出現在短草的棲地,如機場或高爾夫球場,而不是靠近水源的地方。
這些鳥通過視覺拾取食物,主要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已知黃胸鷸會捕食Bombus polaris,這是一種可以在北極圈內發現的熊蜂。[6] 它們可能會吃掉這些熊蜂,或者將它們餵給幼鳥。[6] 它們通常非常溫馴。
這種鳥在南亞至少有三次被觀察到。據信,這隻鳥可能是從北美大平原遷徙到阿根廷時被風吹到了南亞。2011年11月,這種鳥類曾在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附近的卡努爾被觀察到。[7] 此外,黃胸鷸在澳大利亞至少被記錄了八次。[8] 2023年,它再次在卡努爾的馬達伊帕拉被發現。[9]
1978年,Phillips 在斯里蘭卡記錄了這個物種,此後記錄很少。2001年,也有一隻鳥在南非的Marievale被記錄。[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