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風化是地球對隕石的改造。大多數的隕石都是由太陽系中最古老的材料形成,並掉落在我們的行星上的物質。不論它們的年齡,它們很容易受到地面環境的影響。在它們抵達地球後,很快就會侵蝕它們。

Thumb
兩個小孩正坐在威拉米特隕石的腐蝕槽內。相當多的質量已經因為隕石風化而流失了。
Thumb
一顆老爺嶺隕石和可見的鐵鏽

風化尺度

為了量化隕石經歷的改變程度,從南極到沙漠的隕石樣本都採用了幾種定性的風化指數[1]

最著名的風化尺度是根據拋光薄片所受的影響制定的,它的範圍從W0(未受腐蝕)到W6(嚴重蝕變),是由朱爾A. J. T. 等人提出[2](1991),並經由Wlotzka增修[3][4](1993),還有Al-Kathiri等人補充提出的[5](2005)。

  • W0:沒有可見的金屬氧化隕硫鐵,但可能在光線透射下有明顯的褐鐵礦污染。通常,新鮮的墜落隕石屬於這種等級,但有些會已經是W1了。
  • W1:外緣有少量的金屬氧化和隕硫鐵,少量氧化的裂痕。
  • W2:適度的氧化金屬(大約20-60%被取代)。
  • W3:重度的氧化金屬(60-95%已被取代)。
  • W4:完全氧化的金屬和隕硫鐵(>95%已被取代),但是沒有矽酸鹽的蝕變。
  • W5:鎂鐵質的矽酸鹽開始蝕變,主要是沿着裂縫。
  • W6:矽酸鹽被黏土礦物和氧化物大量的取代。

詹森太空中心的隕石供作小組使用ABCE來區分南極隕石的風化[1]。它們正式的定義是[6]

  • A:輕微的腐蝕;金屬顆粒和沿着裂痕的鏽蝕污染都很小
  • B:適度的鏽蝕;在金屬顆粒上發生大的鏽暈,並且在內部裂痕上的污染是廣泛的
  • C:嚴重的鏽蝕;金屬顆粒整個鏽蝕並被大量的污染
  • E:肉眼可以看見蒸發岩的礦物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