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席次分配悖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拉巴馬悖論(Alabama paradox)指增加議席也可能反而導致某些名單喪失議席,是一種以「相對公平」為標準的份額分配法中的悖論。[1]:227–235
此條目不完整。因為缺少必要圖片,以及有未使用的參考資料。 (2022年5月27日) |
最大餘額方法是比例代表制投票制度下,一種議席分配的方法。
透過最大餘額方法,候選人須以名單參選,每份名單的人數最多可達至相關選區內的議席數目。候選人在名單內按優先次序排列。選民投票給一份名單,而不是個別候選人。投票結束後,把有效選票除以數額(英文:Quota,見下)。一份名單每取得數額1倍的票數,便能獲分配一個議席。每份名單的候選人按原先訂立的順序當選。
最常用的最大餘額方法,分別使用3種數額:
假設選舉投票人次100,000,分配10個議席。選舉結果:
黑爾數額為張選票,即每張名單每獲得10,000張選票,便能首先得到1個議席:
因此,名單C、d、e各得1席,名單己得4席。餘下3席,則對比各個餘額。其中名單b、e、w的餘額最大,因此分別獲選其餘3席。
換言之,在最大餘額方法之下,名單乙、丙、丁各得1席,名單戊得2席,名單己得5席。
以最大餘額方法分配議席不算複雜,一般選民應該能夠理解運作方法。使用黑爾數額的最大餘額方法,並不偏重得票率較多或較少的名單,好處在於能給出中立、但同時具廣泛代表性的選舉結果。最大餘額方法能包容少數派,有利發展多黨派的議會。這種制度也令選民不能投票給個別候選人;從正面的角度看,這代表選民會改以各份參選名單的政綱為投票考慮依據,加強選舉的理性基礎。不過,各個政黨可能會有相應的「配票策略」,例如將同黨候選人分拆在不同的名單,好讓候選人能通過餘額數當選。
6張參選名單,各張名單得票比率200:500:500:900:1500:1500,要分配25個議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