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妃(?—1667年)石氏清朝灤州城北明碑村人。吏部左侍郎石申之女,明朝湖廣按察副使石維嶽之孫女。順治帝

Quick Facts 恪妃石氏, 位號 ...
恪妃石氏
清朝妃嬪
位號
徽號
逝世康熙六年 (1667年)
墳墓孝東陵
親屬
父親石申
順治帝
Close

生平

清初統一戰爭中,吳三桂等漢族藩王的軍事力量起着愈益重要的作用。以漢女為妃嬪有利於籠絡降清漢官和漢族士紳,並且能夠緩解民族矛盾。

順治十三年六月,孝莊文皇后命鰲拜遏必隆索尼三人啟知順治帝冊立妃嬪之事,禮部奏請冊立兩妃九嬪。順治帝下旨先冊立東西二宮皇妃,又朝鮮使臣麟坪大君李㴭抵達北京時,看到京城張貼的選秀告示,稱畿輔州府正在舉行選秀以充後庭,對象為良家美女。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之養女和碩格格孔四貞原擬立為東宮皇妃,惟她稱其父生前已將她許配給偏將之子孫延齡。因此,「漢官女」出身之后妃人選僅餘石氏一人。同年丙申,已及笄的石氏以「漢官女」的身份被選入宮侍奉清世祖福臨。順治帝允許其穿着漢式冠服,並賜居永壽宮,又曾敕召石申之妻趙淑人乘肩輿進入西華門,在右門下輿入宮行家人禮,賜下隆重的筵席和賞賚[1]

《灤州志》稱石氏受封為貴人[2]。石氏實以福晉身份入宮,在宮廷的位份比妃位低,同時又比小福晉和格格之位高。順治帝的後宮裏除了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和被娘家接回蒙古的靜妃額爾德尼布木巴之外,實則並沒有其他達到妃位的內庭主位。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位在順治朝並未正式實行,所以石氏所處的福晉級實際上是僅次於皇后皇貴妃位的級別。順治帝的後宮中,在順治朝位居福晉級的僅有四位。除了石氏之外的三位博爾濟吉特氏福晉都是蒙古貴族出身的,但是漢官女出身的石氏在檔案中顯示實為四福晉之首。

順治十七年春旬,永壽宮內有一位後宮主位患病,皇貴妃董鄂氏親自服侍她,好像在服侍現任皇后般,並且殷切地幫助她消除心中的憂慮,足足有三晝夜沒有休息[3],此人應為石氏。

康熙元年,石氏為「乾清宮五福晉」之其中一員。康熙元年正月二十八日,包衣諳班費揚古、尼雅罕所奏,詢問靜妃應領的緞匹數量,奉旨靜妃的緞匹數量與乾清宮五位福晉(即孝康章皇后、恪妃、恭靖妃端順妃淑惠妃)相等,並得到昭聖皇太后的認可[4]

康熙六年(1667年),裕親王福全分府時,清廷要撥給福全四個內務府管領,其中一個管領要從當時順治帝的四位福晉級遺孀所領管領中撥出,讓其帶入自己的封旗鑲白旗。福全獲得的管領屬於福晉石氏。同年十一月三十日,福晉石氏去世,並且在十二月被康熙帝追封為皇考恪妃。恪妃初葬在薊縣黃花山下的悼妃園寢。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初七日,移葬位於清東陵孝惠章皇后陵 (即孝東陵,今河北省遵化縣昌瑞山)。

家族

  • 五世祖:石傑,鳳陽大使[5]
  • 高祖父:石礦,寧夏審理[5]
  • 曾祖父:石璞,亦作石樸,順德大使[5]、太史,因其子石維嶽而被追贈中憲大夫、河南懷慶府知府,因其孫石申而被晉贈通議大夫、吏部左侍郎兼侍讀學士,石璞和其長子增廣生石維岱的事跡被載入《灤州志》[6]
  • 祖父:石維嶽,母王氏。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進士,曾任兵部觀政、河南開封府中牟知縣、河東監運司知事、四川龍安府推官、懷慶守、長沙憲副、湖廣按察副使等職。順治十八年追贈通議大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妻謝氏和妾張氏亦追贈淑人[7]
  • 父:石申,生母張氏。順治三年丙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弘文院檢討,曾任弘文院編修、國史院侍講、國史院弘文院翰林院侍讀學士、吏部侍郎、刑部侍郎、倉場侍郎等職,追贈吏部尚書,妻淑人趙氏。康熙九年,康熙帝東巡時曾入問石申的住宅。
  • 兄弟:石幾,以父官吏部尚書蔭主事;石章,官職暫不詳,以父官吏部左侍郎蔭[6]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