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報告》(英語:Franck Report)是一份1945年6月的文檔,由當時的若干名著名原子核物理學家聯署,建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不要用核武器要挾日本投降。[1]
撰寫
該報告以詹姆斯·弗蘭克——撰寫該報告的委員會主席——冠名。該委員會由阿瑟·康普頓指派,只在晚間密會。[2]報告的大部分由尤金·拉賓諾維奇所寫[2],指出美國不可能將對核能的重大發現永遠保密。報告還預測了核軍備競賽,指出美國會被迫大量生產核武器以防別國報復(這一預測在冷戰中得到了證實,美蘇兩國因相互保證毀滅而互相制約)。報告還建議美國不要使用核武器,並建議要麼(1)找一個荒漠或無人島將這一「新武器」的威能在全體聯合國代表面前展示一遍;或者(2)將原子彈的存在保密得越久越好。[3]在情況一中,國際社會將了解到核武器的危險,並研討出有效的核武器管控方法。在情況二中,美國能夠利用核武器保密的這幾年時間,搶在其他國家之前進一步發展其核戰備。弗蘭克報告由詹姆斯·弗蘭克(主席)、唐納德·休、詹姆斯·約瑟夫·尼克遜、尤金·拉賓諾維奇、格倫·西奧多·西博格、喬伊斯·貝爾斯登和利奧·西拉德署名。[4]
影響
1945年6月12日,弗蘭克將報告帶到了華盛頓[2],呈交給了時任美國總統哈里·S·杜魯門任命的暫定委員會。委員會在6月21日召開會議,重新審視政府早些時候就動用核武器的問題得出的結論,但最後還是認為原子彈非用不可——委員會認為,「技術測試」不足以讓日本投降,而報告中提及的原子彈爆炸演示則應該在美國徵求其盟友同意後進行。[5][6]《弗蘭克報告》的失敗促使利奧·西拉德動筆寫就《西拉德請願書》,進一步主張不應對日使用原子彈,「除非美國政府公佈戰後對日本的處置細節,或者給日本機會讓他們投降」,但該請願書並沒能在原子彈轟炸之前遞交給總統和戰爭部長。[1]8月6日、9日,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了原子彈。
《弗蘭克報告》在1946年上半年獲解禁,但曼哈頓計劃的官員依然要求刪掉一些敏感內容。[7]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