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茉娜拉丁語Simona Orinska,1978年8月18日),出生於拉脫維亞厄格里英語Ērgļi,是拉脫維亞舞踏藝術家編舞家指揮者。此外, 她專長於舞蹈療法或舞蹈運動療法.

Quick Facts 希茉娜, 出生 ...
希茉娜
出生 (1978-08-18) 1978年8月18日46歲)
民族拉脫維亞
語言拉脫維亞語俄羅斯語英語
教育程度拉脫維亞里加Stradina大學保健服務及藝術療法專業資格碩士拉脫維亞文化專科院校藝術學士碩士
職業舞蹈家編舞家
Close

生平

希茉娜在Ērgļi長大直到她6–7歲,而後她的家人搬遷到Misa (拉脫維亞)。當她17歲時她搬遷到里加,開始在里加應用學院(Riga Applied College)考查環境設計科系, 她的本科專業是物體設計。而後她在拉脫維亞文化專科院校(Latvian Academy of Culture)完成她的藝術學士碩士學位,接着在里加Stradina大學(Riga Stradina University)完成她的第二碩士學位 - 保健服務及藝術療法專業資格。[1]

舞踏生涯

希茉娜第一次見識到舞踏是在2002年當她參與來自德國Schloss Brölin Art Center的Sophie Cournede的工作坊,但她只在2005年才開始積極參與舞踏:[1]

2008年, 她參與在里加主辦的國際藝術協同效應節 (International Arts Synergy Festival)[2] 和呈現一個多元媒體舞踏表演稱為"眼睛在我的膝蓋飄揚" ("Eyes Fluttering in My Knees").[3]

2010年, 她將在里加的快樂藝術博物館(Happy Art Museum)呈現一個新的舞踏表演稱為"神聖夜舞"("The Sacred Dances of the Night"). 她的合夥人是Modris Tenisons(藝術家、指揮者), Artis Gulbis(表演及音響家), Gita Straustina(錄影家), Skaidra Jančaite(來自立陶宛歌唱家), Ken Mai(來自日本的表演顧問), Ērika Māldere(藝術燈光設計師) and Aigars Lenkēvičs(圖像設計師) [4][5][6]

其他舞蹈表演

除了舞踏表演之外, 她也參與列隊藝術(processional art)的演出 - "有人領導"("Somebody who leads")[7] 與在一個圖片展 - "俳句" ("On Haiku")演出.[8] 她也參與國際舞蹈錄影項目 (拉脫維亞, 英格蘭,波蘭, 西班牙, 智利, 匈牙利), 首映是在2007年8月17日在國際錄影藝術節"水件"(International Video Art Festival 「Waterpieces 07」)框架下演出.[9]

舞蹈運動療法

希茉娜在"ARS"醫學會(Medicīnas sabiedrība "ARS") 管制下於舞蹈療法或舞蹈運動療法為生. 她提供個體和集體舞蹈運動療法. 她的客戶包括兒童和成人. 她用舞蹈運動改善客戶的身體,情緒,認知和社交能力. 她用這種療法以幫助她減輕客戶的情緒和身體的壓力,解決身心(psychosomatics)方面的問題,[10]

自2009年4月20日,她在一家兒童醫院"Gailezers」被受聘為藝術治療專家(舞蹈運動療法),治療有精神問題的兒童。[1]

她在布里斯托爾英國曾參與兩個舞蹈運動療法的實習: 在2008年在一個舞蹈運動治療中心稱為「舞蹈之聲」(客戶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成癮康復,學習困難,自閉症兒童和個人客戶)和特殊學校自閉症兒童被稱為「St.Christopher的學校」(客戶群體:替個人客戶提供自閉症譜系障礙.[1]

她是拉脫維亞舞蹈運動療法協會的創始成員之一。她現在也是協會的董事會成員之一。[11]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