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村(英語:Kwu Hang)是香港新界荃灣的一條重置原居民村落,位於和宜合道,隸屬於荃灣鄉事委員會

Thumb
古坑村位於和宜合道北段的西邊斜坡

歷史

Thumb
城門谷游泳池,古坑村原址

古坑村居民以曾氏為主,他們的祖先於1669年與其他四個氏族建立荃灣老圍,曾氏後人於1895年到古坑開枝建村,同宗的還有早於18世紀建村的川龍柴灣角村。古坑村載於新界鄉議局編著的《新界原有鄉村名冊》和1905年批出的集體官契中。[1][2][3]

古坑位於現今城門道下的山谷、現今城門谷游泳池,得名於村旁一條由大帽山象鼻山關門口流出荃灣的河溪,亦有土名瓦窰龍。[4]古坑村與石圍角村二坡圳村米西塱村為鄰。村中有8間村屋,村周有耕地和豬欄。

戰後,不少人在古坑村村後、城門道下的斜坡搭建木屋聚居,成為一片木屋區,木屋居民曾經成立古坑村居民委員會以改善居民福利。[5][6]自1960年代,香港政府計劃將城門道與石圍角之間的山谷發展廉租大廈,因此多番與古坑及鄰村村民商討遷村安排。[7][8]政府原計劃將古坑村安置於關門口、楊屋河背三村位於國瑞路的重置村旁邊,但最終選址和宜合道旁。[9]在商討過程中,古坑村曾氏家族就政府作出賠償的土地業權產生分歧,需要訴諸法庭,敗訴的一方留守至清拆前最後一刻方接受賠償分成。

1974年,古坑村部份石屋、木屋、農舍和豬欄開始清拆。[10][11][12] 1977年,古坑村與二坡圳、石圍角原居民一同遷到和宜合道重置村,古坑村獲得12棟標準三層高村屋,再沒有農地耕作。至1983年,古坑村木屋區仍然有木屋約200間,居民約1,100人。[13]古坑村木屋區最後於1989年清拆,原址用作興建城門谷公園[14][15][16][17][18][19]

事件

  • 1963年,原古坑村8號村屋被改裝成棉花工場。有工友為工場設置機器期間在地底發掘出一具完整成人骸骨,附近有一枚金屬衫鈕。專家推斷該具屍骨已死亡十年以上,村民推測是日軍士兵遺骸。[20][21]

參見

  • 古坑道:荃灣的一條街道,因古坑村而得名。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