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杉謙信(日語:上杉 謙信/うえすぎ けんしん Uesugi Kenshin,1530年2月18日—1578年4月19日)是一名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後世譽為越後之虎、越後之龍、戰國軍神。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
上杉謙信 | |
---|---|
第29任關東管領 | |
任期 1561年—1578年 | |
前任 | 上杉憲政 |
繼任 | 職位取消 |
山內上杉家當主 | |
任期 1561年—1578年 | |
前任 | 上杉憲政 |
繼任 | 上杉景勝 |
府中長尾氏當主 | |
任期 1548年—1578年 | |
前任 | 長尾晴景 |
繼任 | 上杉景勝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長尾虎千代 1530年2月18日 (享祿三年一月二十一日) (格里曆1530年2月28日) 越後國春日山城(今新潟縣上越市) |
逝世 | 1578年4月19日 (天正六年三月十三日) 越後國春日山城(今新潟縣上越市) | (48歲)
宗教信仰 | 毘沙門天 |
時代 | 戰國時代 - 安土桃山時代 |
改名 | 長尾虎千代(幼名)→景虎(初名)→上杉政虎→輝虎→不識庵謙信 |
別名 | 平三(字) 宗心(臨濟宗賦名) 越後之龍、越後之虎 戰國軍神 |
戒名 | 不識院殿真光謙信 |
墓所 | 上杉家廟所 春日山林泉寺 岩殿山明靜院 高野山 |
朝廷官位 | 從五位下、彈正少弼?[註 1] 贈從二位 |
幕府職位 | 室町幕府越後守護代→關東管領 |
主君 | 上杉定實→憲政→足利義輝→義昭 |
氏族 | 府中長尾氏→山內上杉家 |
父 | 長尾為景 |
母 | 虎御前(青岩院) |
養父 | 長尾晴景 上杉憲政 |
兄弟 | 長尾晴景、長尾景康、長尾景房?、謙信 義兄弟:上杉憲藤、上杉憲重、上杉憲景 |
姐妹 | 仙桃院(長尾政景之妻) |
養子 | 畠山義春、山浦景國、上杉景虎、景勝 猶子:織田氏[註 2] |
養女 | 山浦國清之妻(朝倉義景之女) |
由於繼承關東管領「上杉」的姓氏,並先後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偏諱,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篤信佛教,法名謙信,號宗心,齋號不識庵。官位為「從五位下彈正少弼」,死後由明治天皇追贈從二位。
1551年終結內亂頻仍的越後國。除了政務與軍事外,也致力於經濟產業的復興。另為救援盟國及恢復關東秩序而屢次出兵,在48年的生涯中,分別與武田信玄、北條氏康、織田信長、越中一向一揆、蘆名盛氏、能登畠山氏、佐野昌綱、神保長職、椎名康胤等大名頻頻作戰,尤其5度與武田信玄在川中島地區作戰最為著名,廣為後世描述。之後應足利將軍家邀請而上洛,從越後國經北陸路西進越中國、能登國及加賀國等擴大勢力,但壯志未酬而去世。作戰的戰兜為飯綱明神前立鐵錆地張兜。
享祿3年(1530年)出生於春日山城,是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的四男,母親為越後棲吉城主長尾房景(古志長尾家)之女虎御前。幼名「虎千代」。天文5年(1536年)父親隱居,家督由兄長晴景繼承,7歲的虎千代於城下林泉寺出家,由住持天室光育教育之。
天文11年(1542年)12月,為景病逝,越後豪族揚北眾叛變蜂起,病弱的晴景無力平亂,乃於翌年令14歲的虎千代元服並改名為景虎,駐守栃尾城,由本庄實乃輔佐之。1544年,越後豪族揚北眾進攻栃尾城,景虎將城兵一分為二,部分兵力迂迴至敵本陣的背後急襲,造成敵軍混亂,繼由城內的本隊配合出擊,成功擊退三條城主長尾俊景與黑瀧城主黑田秀忠的侵攻,是為初陣栃尾城之戰。
天文14年(1545年)10月,守護上杉家老臣黑瀧城主黑田秀忠再度謀反,並進攻守護代晴景的居城春日山城,景虎之三兄長尾景康遭到殺害,黑田秀忠之後於黑瀧城籠城,景虎自上杉定實處受領討伐令,並代替兄長擔任總大將出兵討伐,成功降伏秀忠(黑瀧城之戰)。但翌年天文15年(1546年)2月,秀忠再度舉兵反叛,這次景虎徹底殲滅了再度興叛的黑田,景虎威望益張,家中因而分裂成擁立晴景及景虎的兩派,最終在天文17年(1548年),越後守護上杉定實介入調停,晴景隱居,景虎成為兄長的養子並繼承家督,時年19。1550年,上杉定實死去,將軍足利義輝准許景虎使用白傘袋與毛氈鞍覆,確定其越後守護之位。同年,同族的坂戶城主長尾政景不滿景虎繼位而謀反,景虎於翌年天文20年(1551年)1月進攻政景方發智長芳的居城板木城並獲得勝利,同年8月包圍坂戶城(坂戶城之戰)成功降伏政景,政景之後成為景虎的重臣,越後自此統一。
天文21年(1552年),北條氏康攻陷關東管領上杉憲政的平井城,憲政逃向越後向景虎求援,景虎將之安置在御館,隨後遣平子孫三郎、本庄繁長等關東諸將反攻上野沼田城,大破之,成功奪回平井城及平井金山城。翌年,敘任從五位下彈正少弼。
1552年,領地遭武田信玄佔奪的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向景虎求援。翌年,信濃葛尾城主村上義清亦來投奔,景虎一度奪還其領,五次的川中島之戰由此發端。1553年,上洛拜謁天皇與將軍,拜受討敵之敕令。1555年,親自出兵鎮壓暗通武田的北條高廣,同年4月,發生第二次川中島之戰,今川義元居中調解,雙方和睦。1557年,因信玄毀約而有第三次川中島之戰。1559年,景虎再度上洛,獲得將軍如管領一般的待遇。1561年3月,以上杉憲政的名義,帶領十萬大軍包圍小田原城(小田原城之戰)。隔月,撤兵行經鎌倉鶴岡八幡宮時,應憲政的請求,於源賴朝的木像下,繼承關東管領一職及山內上杉家家名(本是平姓長尾氏,成為上杉憲政養子而成為藤原姓,繼承家名再改苗字),改名上杉政虎,並繼承上野國的統治權。同年8月,發生第四次川中島之戰,這是兩軍規模最大的戰爭,傳說他曾直闖敵陣砍傷武田信玄。
1561年11月,北條氏康開始反擊,於武藏國生野山大敗在川中島損耗甚鉅的上杉軍(生野山之戰)。12月,將軍足利義輝下賜偏諱,改名上杉輝虎。
南下攻打關東的同時,景虎也在1560年進軍越中國,打着協助椎名康胤的旗號襲擊神保家的領土,攻下富山城,當主神保長職逃往增山城。1562年,上杉軍包圍增山城,神保長職在能登畠山氏的調停下投降。
永祿8年(1565年),北條氏康攻擊關宿城,輝虎聯合佐竹義重欲救之,北條軍不戰而退。1568年12月,北條家為對抗武田家而改與上杉家結盟,翌年3月,「越相同盟」成立,輝虎收北條氏康之子三郎為養子,不久即以法名不識庵謙信自稱。
元龜2年(1571年)10月,氏康逝世,兩家同盟破裂,並於天正2年(1574年),與北條氏政軍在利根川對峙,北條家再度進攻關宿城,謙信救援失利,被北條氏照以寡軍襲營,而佐竹義重不願配合反攻,謙信遂領軍撤退。此戰後,關宿城乃至羽生城皆為北條家所佔據,上杉家在關東的勢力大為衰退。
元龜3年(1572年),謙信佔領由一向一揆眾控制的富山城。1575年與石山本願寺結盟,1577年攻擊能登國的畠山氏。當時畠山氏為家臣長氏和遊佐氏所控制,謙信在親上杉派的重臣遊佐續光內應下攻佔能登七尾城,畠山氏滅亡。爲了救援將近被消滅的親織田派的長續連,織田信長派遣柴田勝家、前田利家和丹羽長秀等人出兵能登國,自己也有意出征。當織田軍抵達加賀之時,因上杉軍已攻佔末森城,收到消息的織田軍只好被迫撤退。上杉軍立即追擊,斬首千餘,獲得大勝,是為手取川之戰。但此戰在參戰各家的軍記中幾乎隻字未提、真實性存疑。
天正6年(1578年),謙信先是策反蘆名家臣山內重勝、大槻政通,同年3月9日中午欲再次準備南下關東救援結城家之時,於春日山城宴席離開後久不回席,被家臣發現摔倒在廁所,經過治療和祈禱,3日後甦醒但是之後又陷入深睡,3月13日下午2點左右在昏睡中病逝,終年49歲。謙信喜好喝酒和食用高鹽分的辛辣食物,患有高血壓。1570年10月41歲時,出現輕度中風並導致左腳麻痹的後遺症,但是沒有引起重視。1578年3月重度中風伴隨失語症狀,是腦溢血的常見發病症狀,後世認為謙信應是因腦溢血而死。從41歲輕度發病到49歲病逝,余命8年,和宋仁宗類似。但是所謂的西征說近年備受質疑,現在學界的說法是認為上杉謙信是要攻打關東而非上洛。
謙信死後,上杉家內部發生御館之亂,最後由上杉景勝獲勝繼承上杉家。
篤信佛教中毘沙門天,有自詡為毘沙門天的化身的傳聞,此傳聞出自 《名將言行錄》「我がなければ毘沙門天はありはしない。…我を毘沙門天と思い、我が前で神文させよ。」一段,但《名將言行錄》並非正史。[1]
依據《歴代古案》記載,弘治2年(1556年),家臣們因土地之事爭執不休,即使謙信做出裁度也無法平息,因此謙信留下宣佈引退的書信[2]署予天室光育後,獨自前往高野山出家[3]。信中提及「內政只要眾家臣合議即可平安無事,但若信玄來攻則危矣。」此舉果然使得始料未及的天室光育、宇佐美定滿、長尾政景等重臣聯合獻上效忠誓約才把謙信請回春日山城。[1]
同時早期擁立謙信的重臣大熊朝秀,在武田信玄內通下造反,並侵襲越後,謙信回歸後立即在駒歸之戰擊退朝秀。
春日山城早在1607年便被完全拆除,目前流傳的【春日山城壁書】出自於1970年《日本武將100選》[4]第184頁[5]。
原文與中譯如下:
運は天にあり (成事在天)
鎧は胸にあり (謀事在人)
手柄は足にあり (建功在勤)
何時も敵を掌にして合戦すべし。疵つくことなし。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死なんと戦えば生き、 (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生きんと戦えば必ず死するものなり。 (戀於存者則必亡,貪於生者則必死)
家を出ずるより帰らじと思えばまた帰る (戒斷思鄉之念則可歸)
帰ると思えば、ぜひ帰らぬものなり。 (心有牽絆之想則難返)
不定とのみ思うに違わずといえば、 (雖無專必)
武士たる道は不定と思うべからず。必ず一定と思うべし (然貫徹意志實乃武士之本)。[6]
謙信於虎年生,幼名虎千代,元服後得名景虎。之後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的偏諱,改名為上杉政虎、上杉輝虎。不論如何改名,都保留了「虎」字,其因卓越的才能,而被譽為「越後之虎」。
謙信亦被譽為「越後之龍」,據傳[7]是因為謙信會將「懸かり亂れ龍」的旗立於本陣作為下令全軍奇襲或總攻(全軍総懸り)的暗號 而得名。[6]
根據戰國史研究家花ケ前盛明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2008所著《新編上杉謙信のすべて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的研究調查,謙信自14歲上戰場至49歲逝世,畢生出戰70場戰役中,43勝25平手(或和解),僅2敗。(但其中有一些戰役目前仍有存在性的爭議,例如﹕手取川之戰等。)
從明治維新到二戰戰敗的80年間,是日本軍國主義盛行的時期,武田信玄的武田神社、上杉謙信的上杉神社、西鄉隆盛的南洲神社等等均於明治至昭和年間建造。上杉謙信在此時以其近乎無敗的戰績,被奉為「戰國軍神」。[1]
在謙信時代的史料中,並未有家訓相關文書紀載[8]。現今流傳的【上杉謙信家訓16箇條】出自《名將言行錄》第219頁。該書由幕末的館林藩藩士岡谷繁實於安政元年(1854年)至明治2年(1869年)期間完成,集合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中期192個武將和大名言行的人物傳記小說,收錄當時許多坊間未經考證的傳說故事,並非正史。目前山形縣米澤市上杉神社入口處設有【上杉謙信公家訓16箇條】石碑原文,為該社所公佈的和譯(轉譯為現代日文)版本,別名【寶在心】。[6]
謙信還有一段贈鹽予敵的美談,武田信玄在1567年單方面背棄了與今川氏長達13年的盟約。於是駿河的今川氏真聯合相模的北條氏康,對甲斐的武田信玄實施禁鹽運令。當時日本的鹽田都在沿岸開採並精製,雖然地理上大陸的內陸通常會有岩鹽,但日本內陸幾乎沒有。武田所管轄的甲斐與信濃均為內陸地區,四面無海,無法製鹽,所以都是從駿河或相模進口。
謙信得知後認為,他和武田是敵對關係,雙手曾在北信濃川中島交戰數次,但武田領地內的百姓領民皆是無辜的,因此今川與北條所實施的禁鹽運令是十分卑劣的手段,於是給武田3000包鹽。
1716年的《武將感狀記》以及歷史學家賴山陽於1827年所著的《日本外史》都描述了這段傳說,並使之廣傳。
但是,戰國時代的史料並無贈鹽予敵的相關記載,這段故事初見於1696年的《謙信公御年譜》,由米澤藩4代藩主上杉綱憲於任內完成。原版目前由米澤市上杉博物館收藏,目前流通的版本為《上杉家御年譜.第1巻.謙信公》,由米澤溫故會於1989年再版。近年研究學者發現,《謙信公御年譜》有部分與史實不符,疑有上杉家或許為了呈現謙信「義の心」而改造、添附的部份。
目前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塩どめの太刀」,相傳是武田信玄感謝上杉謙信贈鹽的還禮,但是上杉家相關的台帳史料卻紀錄這把刀是武田信虎送的。此外,目前上越市也有「義之鹽」等相關商品與其傳說,但商家均未能提出有力的史料證明。[6]
依據《上杉米沢家譜》記載,謙信留下的辭世詩歌為﹕
第一句是短歌(和歌的一種形式 ),格式以平假名字數五.七.五.七.七做切分,譯為「不論前往天堂或地獄,吾心皆如皎月般光明,無雲掩其輝」,第二句是漢詩體,譯為﹕「四十九載瞬如夢,此世榮華勝猶酒」。[1]
日本史學界的權威坂本太郎在其著作《日本史概說》中評價謙信說:「在殺伐無常,狂爭亂鬥的戰國武將當中,上杉謙信以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好學問的高節之士見稱,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亂中的一股清新氣息。」
同時代的關東武將太田資正也對上杉謙信有如下評語:「謙信公之人品,八分乃賢者,二分為惡人。恣肆怒氣,行事怪異,是其'惡';除此而外,勇猛而無欲,清靜而無邪,廉直而無私,明敏好察,慈惠待下,喜聞人諫等,是為其善。雖有微瑕,不足掩其輝,實乃絕世罕有之良將。」
江戶時期的儒者岩垣松苗在其著作《國史略》中,評論謙信:「然觀其平生所為,則祝髮披緇,不畜妻妾,不茹葷腥,儼然持律僧也。而至行軍略地,則殺人盈野,血流為河。未嘗有勤王濟世之志矣。加之棄祖先之胤,養螟蛉之子,其屍未寒,生禍鬩牆,與國破嗣絕者,僅一間也已。智計雖多乎?膽勇雖壯乎?徒足以行強暴於一世已。」
|
寬文9年(1669年)時、德川幕府在『上杉將士書上』所提出的二十五名將。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