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筍(越南語:Lê Duẩn,1907年4月7日—1986年7月10日),越南共產黨、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印度支那共產黨的早期創始人之一。先後擔任越南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和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統治越南(包括北越時期)長達17年(胡志明在世時任黨主席是最高領導人,第一書記排第二位)。
生平
黎筍,原名黎文潤(Lê Văn Nhuận),[1]1907年4月7日生於越南廣治省肇豐縣的一個農民家庭。
1928年參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在20世紀20年代便以一名鐵路工人的身份投身共產主義。
1930年印度支那共產黨成立時成為首批黨員。1931年黎筍被委任為北圻區委宣傳處委員(Ủy Viên Ban Tuyên Huấn Xứ Bắc Kỳ)。1931年底被法國殖民當局逮捕並判刑20年;1936年法國人民戰線掌權組閣後﹐實行對印度支那政治犯特赦政策時黎筍獲釋。1940年黎筍再次被捕,被判處10年監禁並放逐到最南部的崑崙島(Côn Đảo)坐牢。1946年12月,黎筍被委任為南部區書記(Bí Thư Xứ ủy Nam Bộ,即後來的越南勞動黨南方局)直至1954年。1957年越南勞動黨中央調黎筍回河內擔任政治局常委。1958年下半年又赴南方視察。在1959年1月的第15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做了「南方同胞反美吳鬥爭運動」的報告,中央全會決議強調南方革命「有可能採取和平發展的方法」,另一方面準備發動「反美吳集團的起義」的武裝鬥爭。1959年5月19日,一支物資運輸團人員成立,為「南方戰場的運輸開路」。到1959年8月份,第一支北方軍隊人員上路,沿着長山山脈新開闢的運輸線——胡志明小道,進入南方戰鬥。 1960年9月越南勞動黨舉行第三屆黨代表大會,黎筍成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相當於中央委員會主席胡志明之下的越共二號領導人。
1969年胡志明逝世後,越南勞動黨不再設主席職務,作為第一書記的黎筍成為北越的最高領導人,領導並隨後統一了越南。當南越併入北越之時,1976年底越南勞動黨第十次代表大會決定改名越南共產黨,黎筍成為越共中央總書記,成為越共的最高領導人。黎筍在蘇聯的支持之下於1978年下令入侵柬埔寨,1979年黎筍獲授列寧和平獎。
黎筍在位期間,由於其親近蘇聯的立場,導致其在位期間與中國的關係十分緊張,他否認中國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領土主張,認為越南擁有對整個南海的主權。黎筍在越南國內還發動了排華運動,導致大量越南的華人被迫離開越南。 1986年7月10日黎筍在河內去世,葬於河內的梅驛公墓,去世時仍然保留着越共總書記的職務;他的繼任者是長征。
著作
- 《為了獨立自由,為了社會主義,在黨的旗幟下奮勇前進,奪取新勝利》(1970年)
- 《世界形勢及我黨的國際任務》(1975年)
- 《越南社會主義革命》(1976年)
- 《越南工人階級與工農聯盟》(1976年)
- 《寄給南方的信》(1986年)
榮譽
- 列寧和平獎(1979年)[2]
- 列寧勳章(1982年1月22日)
- 克萊門特·哥特瓦爾德勳章(1982年3月22日)[3]
家庭
紀念
前南越首都西貢改名胡志明市後,原美國大使館、法國大使館和英國大使館所在的統一大道(Thong Nhat Blvd)也改稱黎筍大道(Le Duan Blvd)。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