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腹鐵爪鵐(學名:Calcarius pictus),是雀形目鐵爪鵐科的一種鳥,分佈於北美洲。[2]黃腹鐵爪鵐是交配方式最與眾不同的雀形目鳥類之一,雌雄均與1-3隻異性交配,在繁殖季節的一個星期內,每隻鳥可以交配350次,雄鳥並不佔據和守衛領地,而是在交配期間跟隨正在與自己交配的雌鳥並趕走入侵的雄鳥。[3]
黃腹鐵爪鵐由英國鳥類學家威廉·斯文森描述於1832年,[4]:250模式標本採集於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Fort Carlton國家公園。[3]
黃腹鐵爪鵐是單型物種,沒有亞種分化,[5]美國鳥類學家Emerson Kemsies曾提出該物種有三個亞種,主要以背部和胸部的顏色相區別,[6]但後來發現這種差異完全是羽毛的磨損和褪色導致的。[3]
繁殖季節的雄鳥喉部、胸部、腹部和頸部呈鮮艷的黃褐色,頭部有粗大的黑白條紋,背部有黑色和淺黃色交錯的條紋;雌鳥和非繁殖季節的雄鳥較為黯淡,為淺黃色,頭部、胸部和脅部具有細條紋,幼鳥的形態與雌鳥非常相似。[3]同屬的鐵爪鵐腹部為白色,而栗領鐵爪鵐腹部為黑色,頭部斑紋也明顯不同。[7]
其體長15-17厘米,體重約20-32克,翼長約90.9毫米,嘴峰長約13.2毫米,喙寬度約4.6毫米,喙厚度約5.7毫米,跗蹠長約20.2毫米,尾長約62.8毫米。[8]
黃腹鐵爪鵐是候鳥,它們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繁殖,主要棲息在森林-苔原過渡地區,海拔最高可到915米。在美國中南部越冬,棲息於湖泊周圍的草地、牧場以及機場附近的草地。[5][3]
黃腹鐵爪鵐的雄鳥較少受到攻擊,主要的天敵是灰背隼、灰伯勞及北鷂,卵及幼鳥可能受到赤狐、北極狐、白鼬、銀鷗、短尾賊鷗及渡鴉等的捕食。[3]
與鐵爪鵐科其它物種的單配偶制不同,黃腹鐵爪鵐是多配偶制的交配系統,一隻雄鳥與1-3隻雌鳥交配,雌鳥亦與1-3隻雄鳥交配,在繁殖季節的一個星期內,每隻鳥可以交配350次,是鳥類中交配率最高的物種之一。[7]這些雄鳥分別被稱為「主要雄鳥」(primary male)、「次要雄鳥」(secondary male)和「第三雄鳥」(tertiary male),它們的交配依照順序進行,並且在一天內不會更換配偶,雌鳥與主要雄鳥交配3-7天,與次要雄鳥交配1-6天,少數情況下會在產卵完成前的最後一天與第三雄鳥交配。平均而言,雌鳥59.1%的後代來自主要雄鳥,36.4%來自次要雄鳥,而僅有4.5%來自第三雄鳥。[3]
黃腹鐵爪鵐在到達繁殖地1-5天後開始交配,99%的交配由雌鳥發起,雌鳥背對雄鳥,傾斜身體,將尾翹起到幾乎垂直,並將頭部伸向雄性,扑打翅膀,嘴微微張開,雄性從後方與雌性交配,交配持續約1-3秒。[3]
黃腹鐵爪鵐的雄鳥並不如同許多鳥類那樣佔據和守衛領地,而是在交配期間守衛雌鳥,雄鳥會跟隨正在與自己交配的雌鳥並趕走入侵的雄鳥。主要雄鳥對雌鳥的保護在第一個卵產下之前最為強烈,次要雄鳥的保護在第三個卵產下的當天最為激烈。[3]
黃腹鐵爪鵐築巢在苔原地帶的乾燥而平坦的山丘頂部或旁邊的窪地,巢為杯狀,主要由莎草製成,內部襯以羽毛、動物毛髮和地衣,外徑7-11.4厘米,內徑6-7厘米,深3.5-6.4厘米;平均每窩產下4枚卵,近橢圓形,平均長21釐毫米,直徑15毫米,為淺褐色或淺綠色,帶有深色的條紋或斑點。[3]
孵卵由雌鳥獨自進行,但雄鳥也會參與育雛,一隻雄鳥可能同時餵養多個巢的幼鳥,一個巢的幼鳥也可能同時有多隻雄鳥餵養。雄鳥會更多地餵養自己的後代較多的巢,但它們判斷哪個巢中自己的後代更多的機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取決於交配期間與雌鳥的接觸。幼鳥在孵化後7-9天離巢,在12日時能夠短距離飛行,親鳥還將繼續餵食約3周。[3]
目前尚未在黃腹鐵爪鵐中發現合作繁殖或巢寄生的現象。[3]
黃腹鐵爪鵐的分佈範圍非常大,棲息地未受到明顯破壞,種群規模很大且數量穩定,在過去40年間都沒有顯著減少,且該物種並非狩獵目標,因此被評估為無危物種。[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