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韓語:서울 Seoul)在百濟王朝名為慰禮城위례성慰禮城 Wiryeseong),新羅王朝名為漢陽한양漢陽 Hanyang),高麗王朝名為南京남경南京 Namgyeong),朝鮮王朝復名漢陽,遷都於此後易名漢城한성漢城 Hanseong)。朝鮮日治時期(1910年—1945年),漢城易名京城(日語:京城けいじょう Keijō韓語:경성京城 Gyeongseong)。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京城更名「서울[1],日文譯名隨之改為音譯的假名ソウル,中文仍稱之為漢城[2];2005年該市市名的漢譯被指定為首爾[3]

Thumb
20世紀初德國交換卡片,其上有Söul(首爾)字樣

首爾

首爾來自韓語固有語서울,意為首都。有假說認為서울來自徐羅伐(서라벌徐羅伐 Seorabeol),原指新羅國都金城(今慶州市[4]。此名稱的使用不遲於1882年,時而與其他名稱並用[1]

漢譯

不同於絕大多數朝鮮半島地名,首爾無朝鮮漢字寫法,因此漢語圈曾長期套用舊名漢城。1751年法國產的地圖上,首爾記作King-Ki-Tao京畿道漢語發音)。這種用法又見於1851年塔利斯/賴普金的韓地圖[5]。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首爾又音譯為蘇烏。

韓語首爾、漢城是不同的詞,而漢語一律作漢城,翻譯時出現了問題。名稱僅有首爾、漢城之別,而沒有關聯的機構,漢譯因而混同,如首爾大學首爾市立大學漢城大學都轉換成漢城大學[6],僅能以「國立漢城大學」、「市立漢城大學」、「漢城大學」區分。類似的情況還有首爾科學高等學校韓語서울과학고등학교漢城科學高等學校韓語한성과학고등학교

1990年代,中國大陸學者高放曾經提出「首甌」的譯名,並提交給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

2005年1月,李明博任市長的首爾市政府指定市名漢譯為首爾,並正式向漢語圈要求協助改名。此漢譯由서울中文名稱改名推進委員會選出,落選漢譯有首午爾、中京(中國大陸北京日本東京之間)、首沃[3][8][9][10]

首爾在現代標準漢語中音義兼顧,首可解作首都、爾又對應「울」字的捲舌收尾音。在漢語名更改後的一段時間,一些漢語新聞媒體書面曾有用「首爾(漢城)」[11]

京城

京城即國都,是韓語漢字語朝鮮王朝偶指漢城[12][13],先前指代高麗新羅國都。朝鮮日治時期,漢城易名京城,京城兼為日韓雙語,廣泛使用,如首爾的中央車站首爾站1900年開站至1905年[14]、1923年至1947年為京城站[15][16]

京作為首爾的簡稱,在交通等領域常有使用,如京釜線京釜高速公路京仁線京釜高速公路京義線京元線京春線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