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阮劇團(英文:Our Theatre),成立於2003年的嘉義,是嘉義縣首個正式立案的現代劇團[1]。融合傳統文化、當代精神與實驗性創新,創作出具有獨特觀點、態度和特色的台灣文化作品,並以藝術行動走向各領域。以「交陪」的精神,透過戲劇教育關注社會公益發揮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拓展視野,同時致力於建構培育平台,為產業注入活力,創造更加永續的文化風景。
自2009年起,每年固定在3月舉辦草草戲劇節,甄選嘉義縣市高中職與大專院校熱愛戲劇的學生,經過培訓和排練後推出售票演出。[2]近年並結合了展覽、戶外表演、創意市集、影展和講座等活動。2024年《當青春》入圍2024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除了創作發表外,阮劇團也積極參與藝術紮根工作。因感受到藝文活動的城鄉差距,並受紙風車劇團「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啓發,[3][4]開始了「小地方計劃」,訓練專業戲劇教師,於大嘉義地區共68所偏遠學校巡演、教學。
2013年起,阮劇團啟動了劇本農場計劃,由資深劇場創作者王友輝老師擔任主持人,每年邀請三位來自亞洲各地的劇作家,花費三年的時間深入劇本創作,歷經在臺灣各地旅行、作品書寫討論、售票讀劇演出、劇作修整等階段,最終出版為實體劇本書,已累積20餘部劇本。劇本農場不限創作主題、形式,結合「編、導、演、評、觀、製」,是新銳劇作家自由揮灑故事的舞台。[5]歷年劇作家包含:
阮劇團的「行動員」概念來自actor,選擇使用「行動員」而非「演員」來稱呼期待招募的對象,主張未來的本土文化不僅是由演員或劇場構建的景觀,更是由擁有獨特態度、能take action(採取行動)的人所打造的風景。儲備行動員課程一期三年,聚焦地方文化與創意領域、透過劇場介入社會,藉由展演、策展活動,挖掘「在地」的獨特文化資產。強調行動員的「素養」,除了來自表演技藝,更源於自我觀照、研究和對話的能力,並能夠以此拓展表演的深度和廣度。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