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管制(英語:quality control,縮寫為 QC)是品質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於滿足品質要求。[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對品質管制的一種定義為:「為使客戶確信某一物品或服務的品質滿足規定之要求而必須進行的有計劃的系統化活動。」[2]。
品質管制是透過專業技術和管理技術對產品製造的過程加以控制,以達到產品的固有特性滿足客戶、法律、法規等方面所提出的品質要求(如適用性、安全性等)。品質管制貫穿在產品製造和整體運行的全過程[3]。
常見品質工具
工具 | 首次提出 | 簡介 |
---|---|---|
統計品質管制 (SQC) | 1930s | 藉由統計方式或分析圖表提供品質改善依據。[4] |
全面品質管制 (TQC) | 1956 | 起源於美國國防部的品質管理手法,用於推動持續改善。以組織全員參與為基礎的品質管理方式。[5] [6] |
統計製程管制 (SPC) | 1960s | 藉由管制圖即時確認產品品質狀態,以達到立即改善及降低損失的工具。 |
Company-wide quality control (CWQC) | 1968 | 日式TQC [6] |
全面品質管理 (TQM) | 1985 | 日本將TQC手法加以衍生,也稱為日式TQC。[7] |
六標準差 (6σ) | 1986 | 起源於Motorola,用於經營策略統計品質管制。[8] |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