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赫·賈迪德(阿拉伯語:صلاح جديد,羅馬化:Ṣalāḥ Jadīd;1926年—1993年8月13日)敘利亞將軍、政治家,敘利亞阿拉伯社會復興黨左翼領導人,1966年至1970年期間擔任該國事實上的領導人,1970年被哈菲茲·阿薩德的糾正運動趕下台。[1]
薩拉赫·賈迪德 صلاح جديد | |
---|---|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敘利亞地區 地區副書記 | |
任期 1965年8月1日—1970年11月13日 | |
地區書記 | 阿明·哈菲茲 努爾丁·阿塔西 |
前任 | 馬哈茂德·祖比 |
繼任 | 穆罕默德·賈比爾·巴傑布傑 |
敘利亞陸軍總參謀長 | |
任期 1963年11月11日—1966年 | |
前任 | 齊亞德·哈里里 |
繼任 | 艾哈邁德·蘇伊達尼 |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敘利亞地區 區域指揮部成員 | |
任期 1966年3月—1970年11月13日 | |
任期 1964年2月1日—1965年12月19日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926年 法屬敘利亞阿拉威邦杜韋爾·巴卜達村 |
逝世 | 1993年8月19日 敘利亞大馬士革邁宰赫監獄 | (66—67歲)
政黨 |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敘利亞主導派)、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敘利亞第一共和國(1946–1950) 敘利亞第二共和國(1950–1958; 1961–63)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1958–1961) 敘利亞 (1963–1970) |
服役時間 | 1946年—1970年 |
軍銜 | 少將 |
參戰 | 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戰爭 六日戰爭 |
早年生活與職業生涯
1926年,賈迪德出生在沿海城市傑卜萊附近的杜韋爾·巴卜達村[2]的一個哈達丁部落的阿拉維派家庭中。[3]然而,另一份報告顯示他的出生年份為1924年。[4]他曾就讀於霍姆斯軍事學院,並於1946年加入了敘利亞軍隊。最初,賈迪德是敘利亞民族社會黨黨員,20世紀50年代,他通過阿克拉姆·豪拉尼的聯繫加入了由米歇爾·阿弗拉克和薩拉丁·比塔爾領導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儘管如此,他仍與敘利亞民族社會黨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其兄弟加桑是敘利亞民族社會黨在敘利亞最傑出的黨員之一。之後,他再度改換立場,成為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的成員,該運動追隨納賽爾的意識形態。賈迪德支持敘利亞與埃及組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5]
在阿聯共時期,賈迪德駐紮在埃及開羅。1959年,他與其他復興黨人一起成立了軍事委員會,其主要目的為保護阿聯共的存在。最初,軍事委員會只有四名成員,其他三位分別是哈菲茲·阿薩德、阿卜杜勒-卡里姆·均迪和穆罕默德·烏姆蘭。[5]軍事委員會還試圖挽救敘利亞復興運動免遭滅頂之災。其中有人將復興黨在阿聯共時期的失敗歸因於阿弗拉克。[6]1959年的復興黨三大支持阿弗拉克解散復興黨的決議。但在1960年的全國代表大會上,賈迪德作為當時尚未公開化的軍事委員會的代表,推翻了這一決定,並呼籲重建復興黨。復興黨內一個以豪拉尼為首的派系要求敘利亞退出阿聯共。[7]最終,軍事委員會未能如願,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於1961年9月解散。納齊姆·庫德西是阿聯共解散後第一任敘利亞的政府首腦,他迫害了效忠納賽爾的賈迪德和其他人,所有這些人都被迫從敘利亞軍隊退役。[5]
倒台與去世
1970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與約旦軍隊爆發衝突,即黑色九月事件,賈迪德派遣敘利亞控制的巴勒斯坦部隊(名義上由巴解組織管理的巴勒斯坦解放軍駐紮在敘利亞)進入約旦援助巴解組織。這一決定沒有得到以阿薩德為首的溫和派的支持,故而最終巴勒斯坦解放軍撤軍。
這一行動引發了復興黨內及軍隊內賈迪德派和阿薩德派的劇烈衝突。敘利亞共產黨與賈迪德結盟,為他贏得了蘇聯大使努里金·毛希丁諾夫的支持。阿薩德對此感到憤怒,作為回應,他派遣穆斯塔法·特拉斯前往北京,並揮舞毛澤東的紅寶書以恐嚇蘇聯人。[9]1970年11月,賈迪德試圖解除阿薩德及其支持者特拉斯的職務。作為回應,阿薩德發動了一場被稱為「糾正運動」的政變。1970年11月13日,賈迪德被捕。此後,他一直被關押在大馬士革的邁宰赫監獄,直到1993年8月19日死於心臟病發作。[10]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