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戰爭(英語:Spanish-American War;西班牙語:Guerra hispano-estadounidense),發生於1898年4-8月,是一場美國與各獨立勢力共同對抗西班牙帝國的戰爭,戰爭於美國戰艦緬因號在古巴哈瓦那港沈沒後爆發。這場戰爭使美國成為加勒比海地區的主要勢力,並獲得西班牙在太平洋的領地。

Quick Facts 美西戰爭[a], 日期 ...
美西戰爭[a]
菲律賓革命美洲非殖民化古巴獨立戰爭的一部分

馬尼拉灣海戰
日期1898年4月21日-8月13日
(3個月3周又2天)
地點
結果

美國勝利

領土變更 西班牙放棄對古巴的主權
波多黎各菲律賓關島割讓給美國
美國付給西班牙2,000萬美元
參戰方
美國 美國
古巴革命黨人
菲律賓革命黨人
指揮官與領導者

兵力

300,000人 (總共)[5]

  • 72,339人 (部署)[6]
53,000人[7]
40,000人[8]

總共:339,783人[9]
288,452人 (加勒比)

  • 278,447人 (古巴)
  • 10,005人 (波多黎各)
51,331人 (菲律賓)
傷亡與損失

美國:

古巴和菲律賓:未知

西班牙:

  • 200名士兵死亡[13]
  • 500–600名水手死亡[13]
  • 700–800人受傷[13]
  • 40,000人被俘[10]
  • 15,000人病死[14]
Close

簡介

1895年,古巴菲律賓的獨立派發動革命,開始反抗西班牙統治,但官方進行殘酷的軍事鎮壓,又株連不少民眾,波及美國僑民。消息傳來,美國人相當憤慨,又加上美國政府覬覦加勒比海已久,情勢緊張。

美國政府派軍艦緬因號至古巴保護僑民,卻在1898年2月15日於哈瓦那近海爆炸沉沒。爆炸的威力巨大,幾乎炸掉前側三分之一的船體,其餘的殘骸迅速沉入海面。此事件造成266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為士兵,爆炸時全艦軍官幾乎都在岸上,只有兩名軍官在艦上。對此次爆炸事件的起因及經過至今沒有明確的調查結果。

1898年3月27日,美國通過駐西班牙公使,提出要求西班牙在古巴停火和取消集中營等條件。西班牙為了避免對美作戰,於4月9日宣佈休戰。但美國國會發佈決議:「承認古巴獨立,要求西班牙軍隊撤出古巴。同時授予總統使用武力的權力,並宣告美國無意兼併古巴。」4月22日,美國海軍封鎖古巴港口。諾希維爾號軍艦捕獲到一艘西班牙商船。4月24日,西班牙向美國宣戰,美國於次日宣戰。

戰爭在古巴、波多黎各菲律賓同時進行。開戰後,美海軍部副部長狄奧多·羅斯福辭去職位,組建志願軍第一志願騎兵團前往參戰。

在古巴,美軍打着「幫助古巴獨立」的旗號計劃從聖地牙哥港登陸。但西班牙軍在此地部署了嚴密的防線,使美軍無法登陸,只好封鎖港口。6月10日,美軍陸戰隊從關塔那摩灣強行登陸,但遭到西班牙軍隊的頑強阻擊。6月底,防線被突破,美軍成功登陸。狄奧多·羅斯福率美國第一志願騎兵團(即;「莽騎兵」)節節獲勝,擊敗了西班牙在古巴的陸軍一部。7月1日,美軍攻佔聖地牙哥東北部和東部的據點埃爾卡納和聖胡安,對聖地牙哥港形成包圍之勢,從而讓戰爭的陸上形勢對美國有利。7月3日,西班牙海軍上將帕斯夸爾·塞韋拉指揮的加勒比海艦隊試圖衝破美軍的封鎖,但在古巴聖地牙哥海戰中被美軍徹底摧毀。7月17日,聖地牙哥市向謝夫特英語William Rufus Shafter將軍投降。

在菲律賓,美國海軍準將佐治·杜威的艦隊在馬尼拉灣海戰中勝利,馬尼拉港被封鎖,西班牙失去在太平洋的制海權。8月13日,美軍在菲律賓革命黨人的配合下佔領菲律賓馬尼拉。同時,從香港出發的美國艦隊殲滅了駐守在菲律賓馬尼拉港的西班牙艦隊。

結果

Thumb
法國駐美大使儒勒·康朋英語Jules Cambon代表西班牙簽署備忘錄

出於在古巴和菲律賓的失利,和其於兩地艦隊的毀滅,西班牙求和並開始展開談判。在英國領事愛德華·羅森·沃克因病去世後,美國海軍上將佐治·杜威請求比利時領事愛德華·安德烈代表美國與西班牙談判。[15]

在美國與西班牙於1898年8月12日簽訂停火協議後,雙方停止交戰。[16] 經過長達兩個月的僵局談判,正式的和約於1898年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簽訂,[17] 並於1899年2月6日得到美國參議院的核准。

美國在條約中獲得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賓和波多黎各,古巴則成為了美國保護國。[17] 該條約於1899年4月11日開始對古巴具有強制力,而古巴當時僅能作為觀察員參加和平會議。古巴自1898年6月17日開始被美國控制,並置於美國軍事政府的管轄下。古巴在軍事政府宣佈停止管轄後於1902年5月20日獨立。但美國對新政權提出諸多限制,包括禁止與其他國家結盟和保留合法介入的權力。美國簽訂事實永久管轄對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的租約。[18][19][20]

引注

註腳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