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瓶裝水(英語:Bottled water,又稱包裝水、樽裝水)是一包裝於瓶子內的飲用水,用於個人使用和零售。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2月2日) |
水源灌裝前,通常會經過現代工業技術(反滲透、電滲析、蒸餾等)處理。
瓶裝水的規範在每個國家都不一樣,發達國家通常比發展中國家有更強的規範和執行力。
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有國家標準來規範瓶裝水的品質,主要用來確保水品質是否安全及標籤是否符合內容物。但在其他許多在發展中國家則很少有這些標準,或沒有真正地落實這些標準。
瓶裝水在全球的銷售估計每年大約在五百億至一千億美元之間,而且以每年約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長。到了西元2004年,總銷售量約有一千五百四十億公升。[Gleick 2004]
在發達國家中,其大量的需求動力來自於覺得方便、覺得比自來水安全和覺得適飲度或味道勝過自來水。包裝和廣告促進了此一認知,且品牌瓶裝水變得和品牌軟性飲料相類似。儘管許多的市政單位,尤其是在加拿大和美國,保證其自來水是安全、可飲的,人們仍然會擔心由商業肥料、甲基叔丁基醚或其他污染物導致的地下水污染。自來水飲用標準若被破壞,常會導致高度地宣傳和廣泛地報導,例如,1993年隱孢子蟲病的爆發導致密爾沃基市四十萬人感到不舒服。
在發展中國家中,需求動力來自於許多地區缺乏可飲用的地下水,許多城市區域缺乏可靠安全的自來水,地水下和井水的化學及有機污染,以及相對於煮沸或其他處理被污染水的方法相較下的方便。廣告也在發展中國家貢獻了不少銷售量。儘管瓶裝水或許提供了不安全飲用水的另一選擇,它也只提供了那些能負擔的人,但許多這世上最貧窮的人們是無法負擔買瓶裝水的費用的。(美國世界水發展報告 2006)
至2004年,美國瓶裝水工業的產量已超過了每年六十八億加侖的水量,和前年相比成長了百分之八點六。(Beverage Marketing Corporation, 2005)
瓶裝水多數以一次性的塑膠瓶為容器,飲用完之後的棄置便成為了環保的議題[1]。從外國入口瓶裝水涉及長途的運輸,會不必要地燃燒石化燃料。另外,如果貯存溫度過高,塑膠瓶可能釋放有毒物質於水中,長期飲用可能危害健康[2]。
在美國和歐洲,單份非碳酸瓶裝水最常見的包裝材料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塑膠。[3][4]在許多國家都標有樹脂識別代碼「1」,PET 100% 可回收,[5]儘管回收率因地區而異。 2014年,美國收集了約18億磅消費後PET瓶,歐盟收集了175萬噸(約39億磅),使其成為美國和歐洲回收最多的塑膠。[6][7]在美國,2014年PET包裝的回收率為32%;[8]在歐盟,同期PET包裝的回收率約為52%。[9]
美國和加拿大 PET 塑膠包裝行業的貿易協會美國 PET 容器資源協會 (NAPCOR) 確定了再生 PET 塑膠的五個主要通用最終用途類別:[10]
在歐洲,超過三分之一的回收 PET 塑膠用於生產聚酯纖維,另外四分之一用於生產預成型塑膠容器,例如雞蛋盒、水果盒和其他塑膠飲料瓶。[11]
2009年7月8日,澳洲新南威爾斯省邦達努鎮在鎮民大會中通過全鎮禁售瓶裝水,成為全球第一個禁售瓶裝水的城鎮。禁售決議將從九月開始生效,但並沒有罰則。 該鎮所在的新南威爾斯省也打算跟進這一禁令[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