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彈威脅又稱炸彈恐嚇,是指有人聲稱要引爆爆炸物,而實際上未必真的有爆炸物。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公眾恐慌[1][2]。在美國,當局為了處理針對學校的炸彈威脅,每年至少產生數千美元的執法成本[3]。
3 sources
歷史
- 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期間,有人多次對馬丁·路德·金發出炸彈威脅[4][5][6]。
- 2023年1月21日,俄羅斯藍色航空的一架從俄羅斯彼爾姆飛往印度果阿的波音757航班,註冊號為RA-73071、航班號為AZV2463,在飛越巴基斯坦領空時,因為受到了電子郵件炸彈威脅而轉到烏茲別克斯坦泰爾梅茲機場接受檢查。這起炸彈威脅最終被確定為虛假的。該載有238名乘客的航班被允許繼續前往目的地。這一事件發生在一個從莫斯科飛往果阿的航班受到炸彈威脅,在古吉拉特邦賈姆納加爾機場緊急降落的事件之後。[7][8][9] 據媒體報道,炸彈威脅的實施者是 「佐伊-潛伏間諜學家漢密爾頓」。[10]
- 2023年10月14日,在以色列——巴勒斯坦戰爭期間。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谷中城商場和聖吉爾斯酒店接獲了一起炸彈威脅案。據星洲日報報導,作案者自稱為一個外國男子,其作案動機是為了阻止馬來西亞當地人聲援巴勒斯坦。[11]
- 2023年11月21-22日,在馬來西亞多地的學校接獲了多起匿名炸彈威脅。其中皆來自國外的帳號。[12][13][14]
11 sources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