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瀑佈防空火箭(德語:Wasserfall Ferngelenkte FlaRakete[1]:77) 是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明及生產的一種超音速地對空導彈。以當時的技術而言為一項劃時代的嘗試,但由於技術所限及戰爭後期德國資源愈趨貧乏,開發項目最終未能完成。

快速預覽 Wasserfall瀑佈防空火箭, 類型 ...
Wasserfall
瀑佈防空火箭
類型地對空導彈
原產地 納粹德國
服役記錄
使用方納粹德國空軍(Luftwaffe)
生產歷史
生產商Flak-Versuchskommando Nord、EMW 佩內明德
單位成本7,000–10,000 帝國馬克
生產日期1943年3月
基本規格
重量3,700公斤(8,200英磅)
長度7.85米(25.8英尺)
直徑.864米(2英尺10.0英寸)
彈頭235公斤(518英磅)
引爆機制Proximity

發動機液態火箭發動機
作戰範圍25公里(16英里)
速度770米每秒(1,700英里每小時)
制導系統MCLOS(Manual Command to Line Of Sight); operator used a radio command link to steer the missile along the optical line of sight from launch point to target.
發射平台Fixed
關閉

1945年納粹德國最終戰敗蘇聯繳獲了瀑佈防空火箭的相關技術,並於後來發展出其第一代防空導彈,即S-25/SA-1地對空導彈。美國亦同樣基於瀑佈防空火箭,應用於其愛瑪士導彈計劃英語Hermes (missile program)中的地對空導彈分型(Hermes A-1)之上。

二次大戰後,美國基於瀑佈防空火箭的技術上,發展的愛瑪士導彈計劃英語Hermes (missile program)中的地對空導彈分型(Hermes A-1),攝於1946年在白沙試驗場
現存於美國空軍國家博物館的瀑佈防空火箭。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