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板塊是一個假定的構造板塊,西側的內爾斯海峽可能是轉換斷層;西南邊是戴維斯海峽下的昂加瓦轉換斷層;東南是大西洋洋中脊[1]東北是加科爾山脊,仍在張裂中。[2]格陵蘭克拉通的岩石有一部分由地球上最老的岩石組成。格陵蘭西南部的伊蘇阿綠岩帶包含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有37–38億年歷史。[3]:27–49

Thumb

格陵蘭的前寒武紀 基底形成了勞亞地盾的基礎部分,是北美洲板塊的核心。格陵蘭板塊從北美洲板塊分兩個張裂階段形成。第一個發生於白堊紀,形成了巴芬灣。巴芬灣是加拿大北極裂谷系統的西北端,在140 Ma的早白堊世開始擴張。[4]:169–209拉布拉多海則在69 Ma的馬斯特里赫特期開始擴張[5],但海底擴張在30–35 Ma的漸新世已經停止了。[6]:223–254人們期待能在加拿大和格陵蘭間找到構造對應,[7]但格陵蘭和加拿大的張裂前對應仍不能精確了解。[8]

北大西洋–拉布拉多海張裂閉合後,格陵蘭板塊就大致和北美洲板塊一起運動了。因此格陵蘭板塊究竟是否獨立存在爭議。[9]:179–196[10]:125格陵蘭和巴芬島之間的地區卻仍有活躍的地震,以1933年巴芬灣7.3級地震為首的諸多地震震中都在這片地區。截至2009年,科學家們仍不能將地震與特定的地質結構或地球物理異常聯繫起來。有種說法認為地震可能與冰後回彈有關。[11]:538–540[12]:724–736

另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