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道格拉斯辯論(也被稱為1858年的大辯論)是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候選人、來自共和黨的亞伯拉罕·林肯和現任參議員、民主黨候選人斯蒂芬·道格拉斯之間進行的七場辯論。在1913年第十七條憲法修正案生效以前,參議員都是由各州自己的立法機構選舉產生的,所以林肯和道格拉斯都試圖為各自的政黨贏得伊利諾伊州議會的控制權。
這些辯論旨在公共曝光和宣傳。對於林肯來說,這是一個提升他的全國形象和新興共和黨的機會,而道格拉斯則試圖捍衛他的成就——尤其是他在人民主權學說中的領導作用,及該學說在1854年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里的體現。兩位候選人在伊利諾伊州的九個國會選區中的每一個都發表了講話。相隔兩天之內,兩人在斯普林菲爾德和芝加哥分別進行了演講,因此他們決定在其餘七個選區聯合露面。每次辯論持續大約三個小時;第一位候選人先講60分鐘,然後是第二位候選人90分鐘的答辯,最後是第一位候選人30分鐘的返辯。兩位候選人輪流第一個發言。作為現任參議員,道格拉斯在四場辯論中首先發言。如果天氣允許,辯論在戶外舉行,大約下午2點到5點。場上擠滿了聽眾。
辯論集中在奴隸制上,特別是在路易斯安那購地和墨西哥割讓地上新建立起的州內是否允許奴隸制。道格拉斯作為民主黨的一員,認為應該由新州的居民自己做出決定,而不是由聯邦政府做出(人民主權論)。林肯則反對擴大奴隸制,但強調他並不主張廢除奴隸制。 [1]
最終,道格拉斯在伊利諾伊州大會以54比46戰勝林肯,獲得連任。[2]公共曝光使林肯成為全國性人物,並為他1860年的總統競選奠定了基礎。
作為總統競選的一部分,林肯編輯了所有辯論的文本,並出版成書。[3] 它賣得很好,並幫助他在1860年芝加哥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獲得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