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語義學(英語:general semantics)是主要研究語言對思維與行為影響的一個哲學流派,由美籍波蘭裔哲學家阿爾弗雷德·柯日布斯基創立。查爾斯·凱·奧格登與I·A·瑞恰慈於1923年合著的《意義的意義》一書是普通語義學思想的先行者。而柯日布斯基於1933年出版的《科學與健全精神:非亞里士多德體系與普通語義學入門》(Science and Sanity: An Introduction to Non-Aristotelian Systems and General Semantics)則闡述了普通語義學的基本思想,並標誌着這一流派的正式成立。[1][2]
普通語義學理論認為,由於世界萬物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固定的語言無法精確地描述客觀世界,語詞與其所指事物並非是一致的。而語言的缺陷正是由於其抽象性,抽象的概念有內涵而無外延,而無外延的虛假概念造成的誤解與爭論是人類之間各種衝突的根源。柯日布斯基由此提出了外延法,以此判斷語詞所指的對象,使人能正確地使用語言、保持「精神衛生」(mental hygiene)。他認為,只有如此才能使人增進相互了解、化解紛爭。[2]
除柯日布斯基外,語言學家早川一會、數學心理學家阿納托爾·拉波波特、政論家與經濟學家斯圖爾特·切斯等也都是普通語義學派的代表人物。1938年,柯日布斯基等普通語義學支持者在美國創立了普通語義學研究所。[3]。雖然科日布斯基認為他的計劃是基於經驗的,並嚴格遵循科學方法,但普通語義學通常被描述為進入了偽科學的領域[4]。
這一流派於1940年代至1950年代在美國曾盛極一時,但於1960年代起逐漸式微。不過,普通語義學思想還是深刻影響了其他一些運動,如神經語言程序學[5][6]、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等。[7]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