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刀,或稱易刀、明字刀,中國先秦時期鑄行於燕國和齊國的一類刀幣,刀幣正面有「」或「」之類的字符,錢文的釋讀有多種說法,有「明」、「易」、「匽」等。明刀是最為常見的刀幣種類。[1]
面文釋讀
明刀面文「」的釋讀在清代以來未成定論,是刀幣研究中的熱門、難點問題之一。清代釋讀主要有「明」、「莒」、「泉」等,民國之後,又有「易」、「盟」、「召」、「匽」、「邑」、「眼」等釋讀,其中以釋「明」和釋「匽」影響最大。[2]:4
康熙年間,朱楓《古金待問錄》中考釋為「莒」字,認為這個面文是指莒縣。乾隆末年,畢沅、阮元《山左金石志》中收錄了燕齊兩國明刀27枚,也將錢文釋為「莒」。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初尚齡《吉金所見錄》,將刀幣的年代考定為春秋戰國時期,且詳細記載了燕明刀的出土地域。同治三年(1864年),李佐賢《古泉匯》收錄了明刀、齊大刀等705枚刀幣,將面文釋為「明」,並認為明刀為趙國貨幣。同治年間,王錫棨《泉貨匯考》中收錄明字刀150品,將其定為燕國貨幣,認為是燕國平明邑所鑄。[2]:1-4
1940年5月,中國泉幣學社成立,並創辦了《泉幣》雜誌,至1945年9月停刊,發表了多篇關於明刀的論文。1959年,《文物》雜誌刊載的鄭家相論文中提出根據《說文》「日月為易,像陰陽也」,明刀的錢文「」應該釋讀為「易」[3],但同期刊載的陳鐵卿論文中則否定了這一釋讀[4]。文革期間,中國大陸的錢幣學研究基本處於停頓狀態。文革結束後,錢幣研究復甦,石永士、王素芳、李學勤等人的多篇關於明刀的研究論文相繼發表。[2]:4-5
釋讀 | 學者 | 相關著作或論文 | 年代 | 說明 |
---|---|---|---|---|
「明」字 | 李佐賢 | 《古泉匯》 | 咸豐年間 | 《古泉匯》稱明刀為趙國貨幣 |
初尚齡 | 《吉金所見錄》 | 嘉慶二十五年 (1820年) |
||
王錫棨 | 《泉貨匯考》 | 同治年間 | 《泉貨匯考》稱明刀為燕國貨幣,為燕國平明邑所鑄 | |
王獻唐 | 《中國古代貨幣通考》 | 王獻唐1960年去世,《通考》為遺稿,書中釋「」為「明」,並認為齊明刀為樂毅伐齊時,燕人在齊地鑄造 | ||
「莒」字 | 朱楓 | 《古金待問錄》 | 康熙年間[a] | 《古金待問錄》認為面文「莒」指山東莒縣 |
畢沅、阮元 | 《山左金石志》 | 乾隆末年 | ||
「泉」字 | 陳介祺 | 《續泉說》 | 清 | |
回文 | 蔡雲 | 《癖談》 | 清 | |
「盟」字 | 關百益 | 《義州盟刀譜》 | 民國 | |
「召」字 | 丁福保 | 《古泉學綱要》 | 民國 | |
「易」字 | 鄭家相 | 《中國古代貨幣發展史》 | 1958年 | |
張馳 | 《中國刀幣匯考》 | 1997年 | ||
「匽」字 | 陳夢家 | 論文《西周銅器斷代》 | 1955年 | |
楊寬 | 論文《戰國史》 | 1984年 | ||
朱活 | 論文《古錢新探·匽幣管窺》 | 1984年 |
鑄行年代
對於燕明刀的鑄行年代,多認為是在戰國時期,但也有石永士、王素芳等學者認為其鑄行上限在春秋晚期。雖然對於燕明刀的鑄行年代仍有分歧,但錢幣學界對於弧折明刀的鑄行早於磬折明刀,而磬折明刀鑄行於戰國晚期則基本取得了共識。[2]:14
對於齊明刀的鑄行年代,多認為是在戰國晚期,燕國大將樂毅攻伐齊國,佔領了齊國大量城邑後鑄造的,在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79年間。但石永士、王素芳等學者認為齊明刀始鑄年代與燕明刀相近,上限在春秋晚期,下限在戰國早期;張馳則認為齊明刀最早出現於戰國中期初年。[2]:14
圖集
註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