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科齊·費倫茨二世匈牙利語II. Rákóczi Ferenc,1676年3月27日—1735年4月8日)是一名外西凡尼亞馬扎爾貴族、18世紀馬扎爾民族獨立運動的領導者、金羊毛騎士團騎士、匈牙利民族英雄。[2][3]1704年至1711年,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爆發了由他領導的拉科齊獨立戰爭[4]期間,他自1704年起獲選任獨立的外西凡尼亞大公,並以此名義展開外交活動。1711年起事失敗,拉科齊流亡他國,隨後受奧斯曼帝國蘇丹艾哈邁德三世的政治庇護而定居色雷斯。1735年去世於羅多斯托[2]拉科齊的起事可以被看做是匈牙利自立的最後一次嘗試。接下來的時代中,德意志人逐漸同化了馬扎爾貴族階層。[5] 1998年之後的500福林紙幣上出現。

快速預覽 拉科齊·費倫茨二世 II. Rákóczi Ferenc, 出生 ...
拉科齊·費倫茨二世
II. Rákóczi Ferenc
Thumb
曼由基·亞當繪拉科齊像
出生(1676-03-27)1676年3月27日
奧地利匈牙利王國波爾希
逝世1735年4月8日(1735歲—04—08)(59歲)[1]
奧斯曼帝國色雷斯羅多斯托
墓地聖伊利沙伯主教座堂
效命 匈牙利王國特蘭西瓦尼亞公國
參與戰爭拉科齊獨立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配偶夏洛特-愛美麗亞·黑森-萊茵菲爾斯-萬夫里德
親屬母親葉連娜·日林斯卡
繼父特克伊·伊姆雷
兒子拉科齊·約瑟夫
簽名Thumb
關閉

家庭背景

拉科奇家族古來是上匈牙利的貴族,其根據地位於科希策。費倫茨的家族信奉基督新教加爾文教派[6],與哈布斯堡王朝的關係較為友好,1645年,費倫次所屬的拉科齊氏支系獲封神聖羅馬帝國諸侯。[7] 曾祖父拉科齊·捷爾吉一世大公是外西凡尼亞的一位賢明君主,拜特倫·加博爾的繼承人[8],曾參加三十年戰爭並全身而退。[9]費倫次的母親葉連娜·日林斯卡尼古拉·舒比奇·日林斯基的玄孫女,彼得·日林斯基之女,尼古拉·日林斯基·查科韋茨基之侄女。這也意味着費倫次為尼古拉·舒比奇的六世孫。[10]雖然費倫茨二世的家族信仰為歸正宗,但他本人因受母親影響而成為一名天主教徒。[11]

favicon
6 sources

生平

1676年,拉科齊·費倫次出生於匈牙利波爾希[2]一極為富庶的馬扎爾貴族家庭。其父費倫次一世在他兩歲時便過世,拉科齊所繼承的土地達240萬畝之廣。[12]費倫茨一世在世時於1670年謀反奧地利,這次謀反的主要責任人都被奧地利處決,惟費倫茨一世早逝,才免於斬首。[2]其母葉連娜·日林斯卡負責繼續撫養拉科齊。日林斯卡隨後改嫁至狂熱的馬扎爾民族獨立運動家特克伊·伊姆雷家中。[2][12]幼年的拉科齊被繼父帶至軍中隨行,並了解了戰爭的困苦。托廓伊在失敗後離開了拉科齊母子。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即派遣使者至拉科齊家,要求拉科齊·費倫茨二世正式作為領主接納德意志人的戍衛部隊。但葉連娜·日林斯卡拒絕向意大利人安東尼奧·卡拉法交付穆卡奇的城堡,並獨自在城內堅守了兩年的包圍。最終,日林斯卡敗北,奧地利的皇帝剝奪了她對費倫茨的監護權,費倫茨也因此與母親分離。[9][12]

在帝國政府與大主教卡爾·馮·科隆尼奇[9]的監護下,拉科齊就讀於波西米亞的一間耶穌會學校,隨後入讀布拉格大學。畢業後,他迎娶了黑森家族的夏洛特-愛美麗亞。在一次回匈牙利領地的旅行期間,他受到當地民族獨立運動的影響,轉變了立場,開始外通法國求援。這一行為被揭發後他立即被判死刑。然而費倫茨在行刑前越獄了。隨後,他逃往波蘭並在當地結識了貝切尼·拉斯洛[3]1703年,拉科齊回到匈牙利,開始組織庫倫茨軍(匈牙利獨立軍)起事。他的支持者主要包括對神聖羅馬帝國政府不滿的貴族、佃農、部分塞凱伊人以及法外之徒。支持他的貴族中又以新教貴族為眾,其原因則是新教貴族擔憂自己的權益不受保障。[13]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後,拉科齊參戰,並迫使奧地利在自己的後方留下大量兵力以鎮壓匈牙利的叛亂。[3]1704年7月,塞凱伊人於久洛白堡選舉費倫茨二世為外西凡尼亞大公。[9][14]然而戰局的天平並沒有向拉科齊傾斜,8月,費倫茨二世率兵向維也納施蒂利亞以呼應在帕紹的法國與巴伐利亞聯軍。[13] 不久,奧地利與奧格斯堡同盟大敗法國和巴伐利亞於布倫漢姆戰役,匈牙利遂無法與兩國會師。1705年,塞切尼的一個議會宣佈費倫茨二世為匈牙利邦聯大公。[9][14] 11月11日,歐根親王派遣的一支騎兵隊在日博烏與費倫茨二世的軍隊遭遇,結果費倫茨大敗。之後,奧地利的軍隊進入匈牙利本土並開始佔據上風。[15]儘管拉科齊所部兵力不小,但匈牙利各地的分裂阻礙着他的計劃。在外西凡尼亞,仍然存有許多支持他繼父特克伊的塞凱伊人,而拉科齊有時不得不與他們作戰。[13]

1707年,奧地利佔領了米蘭那不勒斯之後便有更多的兵力調往匈牙利平叛。[15]1708年,拉科齊於特倫欽再次敗北。此役庫倫茨軍的損失要遠大於奧地利軍的傷亡,也導致了匈方的軍心渙散乃至變節。[16]之後,拉科齊轉入了以驃騎兵騷擾帝國軍隊的游擊戰。路易十四則為拉科齊提供了財政支持。[2]同年,匈牙利爆發了瘟疫疫情,加之各地匈牙利貴族禁止其佃農加入叛軍,拉科齊的情勢變得越發艱難。瘟疫本身所導致的人口減少甚至超過了戰爭所引起的死亡人數。最終,庫倫茨軍開始土崩瓦解,拉科齊的士兵們對其所處的惡劣的生活條件怨聲載道,拉科齊也陷入了自責,在他的一篇懺悔中,他指責自己沒能保護好信任他的人們。[13][14][16]禍不單行的是,匈牙利的貨幣於此時發生了劇烈的通脹並影響了費倫茨二世的軍事行動。[14]1709年,約瑟夫一世大赦,赦免了所有在4周內投降的叛亂者,但命令明確排除了拉科齊和貝切尼。1711年,拉科齊與貝切尼趕赴波蘭向俄羅斯沙皇彼得求援。同年4月30日,奧地利與匈牙利叛軍在薩圖馬雷停戰,奧軍元帥、克羅地亞總督、匈牙利貴族帕爾菲伯爵與叛軍將領卡羅伊·山多爾簽訂了協議,卡羅伊宣誓效忠皇帝,馬扎爾貴族恢復傳統特權,拉科齊獨立戰爭也隨之結束。[13][14][15][16][17]拉科齊本人因此於1711年流亡波蘭,並於1716年移居鄂圖曼帝國。[15][16]

favicon
7 sources

影響

拉科齊作為法國聯合土耳其制衡奧地利的工具,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牽制了奧地利的兵力。1707年,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在奧地利的支撐下就任後,俄皇彼得曾短暫地支持過拉科齊為波蘭王位的覬覦者。[13]然而,其影響在查理六世皇帝在位間日漸消退。馬扎爾人的統治階層開始接納奧地利的君主,而匈牙利不再是奧地利東方的心頭大患,轉而變成了其統治的中堅力量。拉科齊的晚年曾試圖在土耳其的支持下繼續推行其理念,但在匈牙利國內,民眾卻更期望和平態勢繼續保持下去。其國內的厭戰情緒壓過了哈布斯堡忠誠派與獨立派的鬥爭激情。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治下的匈牙利已從一個新教的、親法、聯土的敵人轉為了西化的榜樣,俄羅斯的彼得以匈牙利為參考進行了他對俄羅斯的西化。此外,拉科齊所部的失利導致了匈牙利驃騎兵逃亡至法國,一部分信奉新教的匈牙利人移民至普魯士。[18]

費倫茨二世之子拉科齊·約瑟夫於其父親去世後兩年受邀趕赴鄂圖曼帝國。1737年9月後,鄂圖曼帝國蘇丹頒佈御詔冊封約瑟夫為附庸國外西凡尼亞大公以繼承費倫茨二世的事業。歷史學家帕普·山多爾通過調查費倫茨二世與約瑟夫二人向蘇丹遞交的奏摺分析,兩人都希望在鄂圖曼與奧地利兩個強國的夾縫中為匈牙利獲得更多的自治權。[1]

匈牙利民間在費倫茨二世去世後開始流傳有關於他歸來的傳說,當時,部分人認為他實際上沒有去世。[4]

favicon
1 sources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