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拉畫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雷拉畫廊(意大利語:Pinacoteca di Brera)是一個坐落在意大利米蘭布雷拉宮的畫廊,主要收藏了中世紀至20世紀初的畫作,是收藏意大利繪畫最重要的地點之一。
布雷拉畫廊 | |
---|---|
Pinacoteca di Brera | |
成立 | 1776年 |
地址 | 意大利米蘭布雷拉大道28號 |
坐標 | 45°28′19″N 9°11′17″E |
類型 | 藝術博物館 |
參觀人數 | 364,541(2017年)[1] |
建立者 | 瑪麗亞·特蕾西亞 |
館長 | 詹姆士·布萊德博恩(James Bradburne) |
網站 | www |
地圖 | |
布雷拉美術館所在地最早是一片荒蕪的草地,Brera一詞來自法語Braida,意為一片蔥鬱的草地[2],早在13世紀初就有修士在此建立修道院,並與世隔絕長達三個世紀,於16世紀時,教宗庇護五世輾轉將修道院連同周圍土地給予耶穌會,耶穌會在此建立了一座學校,提供相當於大學等級的教育課程,為今日布雷拉學院的前身,1573年,耶穌會聘請建築師擴建該校,並購買了一些周邊土地,整個建築過程歷經波折,多次中斷,最後於18世紀後期在瑪麗亞·特蕾莎的治下才完成,1776年,在朱塞佩·皮耶爾馬里尼的主導下美術館正式成立,美術館於拿破崙統治時代奠定了現今的模樣,於1882年,美術館從學院中獨立出來,成為了意大利最重要的國家博物館之一,1898年,美術館的展品開始按照區域及畫派劃分並且依照年代進行排序,新的排列方式讓展覽面積擴大。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於安全考量,館藏轉往羅馬避難,二戰時期館藏也提早被遷出倖免於難,但布雷拉宮被炮彈擊中,損毀嚴重,戰爭結束後的1946年開始進行重建,由建築師皮埃羅·波爾塔盧皮負責,1950年美術館重建工作完成並重新開館,由於館藏空間不足、設備老舊等因素,美術館於1973年再次閉館整修,於1977年重新對外開放,並將部分館藏挪往美術館於1972年購得,位於美術館旁的齊特里奧宮(Palazzo Citterio),如今美術館依然問題重重,館藏空間還是不足,但美術館已着手規劃修繕部分老舊、長期被忽略的區域並加以利用,期望未來能以現代機構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3]
美術館最早的館藏主要來自貴族的收藏,在拿破崙統治時期開始藉由掠奪、徵收來自各教堂、修道院中的藝術品,而在隨後的意大利王國時期又從國家各個地區匯集宗教藝術作品,起初作品主要收集自倫巴底,後來遍及整個教宗國的領土,至1813年,美術館已收藏了近900幅作品,之後至19世紀末期館藏並無多大變化,於20世紀初期,在各方的慷慨捐贈下,館藏又開始大量增加,如卡拉瓦喬的《以馬忤斯的晚餐》便是在此時期收入,而這時期也開始重視19世紀的繪畫,也陸續收購了不少畫作。[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