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B線
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的路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B線(西班牙語:Línea B)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第二條開通的線路(1930年10月17日),從萊昂德羅·N·阿萊姆站到烏爾基薩鎮的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站,全長11.75公里。[3][4]
近年來,成為最常用的線路,特別是在查斯公園區印加站和烏爾基薩鎮之間開通後更是如此。這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第一條擁有驗票閘門和電動扶梯的路線。
B線是唯一使用第三軌供電的線路,而其餘線路則通過架空電纜供電。其軌距與其他路線同為1,435毫米(4英尺8 1⁄2英寸)的標準軌。
現今B線使用的機車輛為舊東京地鐵丸之內線的300/500/900型車輛以及CAF的5000型車輛。日本機車是在1990年初收購,目前正逐步淘汰,由來自馬德里地鐵的CAF5000型和6000型替代
歷史
1912年,阿根廷國會頒佈了第8,870號法,將中央郵局和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央鐵路通過一條8.7公里的隧道相連。該法案規定,這些工程「將部分疏通城市中心地區的交通」。[5]
然而要等到1927年12月17日,特奧菲洛·拉克羅塞(Teófilo Lacroze)、阿根廷國家銀行行長托馬斯·德埃斯特拉達(Tomás de Estrada)、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央鐵路董事會主席路易斯·J·羅卡(Luis J. Rocca)和哈里斯和福布斯銀行在美國紐約簽署財務協議。決定將授予拉克羅塞兄弟公司的客運、包裹和貨運線路特許權。


這條路線由阿根廷建築商Dwight P. Robinson & Cía,並被命名為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央車站鐵路(Ferrocarril Terminal Central de Buenos Aires)。費德里科·拉克羅茲站至卡亞俄站的路段於1930年10月17日開通,全長7.021公里。而路線的首次通車由當時事實總統何塞·費利克斯·烏里武魯進行。
1931年6月22日,路線延長至卡洛斯·佩列格里尼站。最終在1931年12月1日線路延伸到萊昂德·N·阿萊姆站。這三條路段都建於科連特斯大道之下,包括19個彎道和13個站點。
根據路線的深度,修建使用了多種不同的工法,如明挖回填法、盾構法等。通過明挖回填法修建了費德里科·拉克羅茲站、多雷戈站、坎寧站(現馬拉維亞站)、里約熱內盧站(現安赫爾·蓋利亞爾多站)和梅德拉諾站。全線最深處在邁普街,深度達17米。在查卡里塔區的蘭卡瓜公園(今安第斯公園)的下方建造蘭卡瓜車間和一個10軌車庫(可容納110輛車廂)。
這條線路帶有自動扶梯和用於驗票的閘機,這些機器最初在美國製造。B線比A線還要深,而且每個車站都裝飾着具有特色色彩的飾帶。
1933年7月12日,在中央供應市場(Mercado Central de Abasto,後為阿瓦斯托購物中心)底下建立一條地下通道,從而將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央鐵路的貨物通過電力機車運送,但在1952年11月27日發生的一場火災後被停用。從此以後,列車安裝起自動發光信號,並在1980年被其他磁感應裝置所取代,而到1998年正式由ATP系統所取代。

B線在21世紀中向西延伸約2公里(即印加站-查斯公園站到埃切維利亞站路段)。在2013年7月26日開通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站(前稱烏爾基薩鎮站),此車站還提供了巴托洛梅·米特雷將軍鐵路的換乘服務。[6]
機車車輛


B線開通時,啟用了56輛英國都城嘉慕列車(編號從101到156)。每輛都有兩台105馬力的馬達。內部有47個木製座椅。一年後,美國奧斯古德布拉德利車輛公司生產的20輛類似列車也加入至車隊。[7]
從1996年開始在B線運行的日本製造的營團300/400/500/900型車輛,此前這些車輛在1954年至1995年末於東京丸之內線運行。2009年,宣佈馬德里地鐵已售出其最古老的寬式列車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2011年5000系列投入使用,以取代自1996年使用的營團300/400/500/900型。截止2020年,剩餘的營團300/400/500/900型車輛是世界上仍在運營的最古老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
在2013年7月,馬德里地鐵以3260萬歐元的價格將73輛6000型(於1998年投入使用)出售給布宜諾斯艾利斯地鐵,以更換退役的日本產列車。[8][9][10][11][12][13][14]購買CAF 6000型遭到了大量批評,因為需要進行大規模且昂貴的改造以適應不適用於B線的新機車車輛。由於6000型列車採用架空電纜供電,與B線現有的第三軌供電相比,必須安裝新的架空接觸網系統。而事實證明,新安裝的架空電纜不足以為6000型提供足夠的能量,導致列車運行性能降低,進而導致速度降低。[15]這些列車比B線的原始裝載量規要小多,因此需要對列車進行改造以減少的站台間隙。這些改造使得二手列車並不比簡單地購買新的機車車輛(如A線的200系列)便宜。[16][17][18]
逸聞
- 在為建設萊昂德·N·阿萊姆站進行挖掘時,發現了第四紀猛獁象的遺骸,這些遺骸後被送往拉普拉塔自然科學博物館
- B線通過費德里科·拉克羅茲火車站的一個坡道將非服務狀態的列車連接到烏爾基薩線電氣化軌道,後前往位於胡爾林漢魯文·達里奧站的烏爾基薩將軍鐵路車間進行維護。
- 直到1990年代阿根廷鐵路私有化之前,B線使用綠色標識,而D線使用紅色。
- 佛羅里達站至卡洛斯·佩列格里尼站是B線上最繁忙的兩個車站,因為大多數通勤者在早上從那裏下車前往市中心的金融區工作。此外,晚間可以在此處前往娛樂區(另見佛羅里達街)。
- 卡洛斯·佩列格里尼站可以從位於方尖碑地下的商業街,行人可以利用它來避免穿過七月九日大道。
- 自1940年代以來,B線在查卡里塔公墓附近的費德里科·拉克羅茲站結束,通勤者可以在此搭乘前往郊區的烏爾基薩線。在1990年代起,才將路線擴張到奧爾圖薩爾鎮和烏爾基薩鎮。
畫廊
-
烏拉圭站大廳(1931年)
-
卡洛斯·佩列格里尼站(1931年)
-
印加站
-
曾在丸之內線使用的營團500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