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克夏豬是豬的品種之一,在中國曾譯為巴克縣豬、中黑豬、六白豬[1]、盤克縣豬等。
特徵 | |
---|---|
毛色 | 全身為黑色,並有6個白色部位(蹄部、面部和尾尖) |
耳朵 | 直立 |
分類 | |
美國品種委員會 | 美國盤克夏豬育種協會 |
豬 Sus scrofa domesticus |
盤克夏豬為稀有品種,在新西蘭估計還不足100頭純種母豬。盤克夏豬以肉質好著稱,但他比美國的其它品種要肥,產仔性能也較差。近年,盤克夏豬在美國用得比世界其他地區多,但它仍應看成是一個數量有限的較不重要的品種。
歷史
盤克夏據說是17世紀時由奧利弗·克倫威爾的部隊所發現[2]。盤克夏據說是英國最古老的豬種,起源於英格蘭中南部,主要集中在伯克郡[3](現在的牛津郡)和威爾特郡地區。英國皇室曾在溫莎城堡內飼養盤克夏豬,並將其中的一頭豬命名為「溫莎城堡」[4][5]。最初的盤克夏豬是紅色或沙褐色,有時有斑點,[6]18世紀,育種者將盤克夏與中國廣東和暹羅豬交叉繁殖進行了改良,始有今日黑色品種[7],如「鹿兒島黑豬」。
1823年,盤克夏豬從英國進口到美國。1875年2月25日,美國盤克夏豬協會(American Berkshire Association)在美國成立,這個協會是全世界第一個種豬登記協會。這個協會第一頭登記的豬是維多利亞女王所飼養的「黑桃A」(Ace of spades)。但登錄協會過份注重盤克夏的碟狀臉型,導致屠體品質低落,而失去市場。
日本人於1898年將日本盤克夏豬種引入台灣,台灣1909年開始生產桃園種(1877年於廣東嘉應州引進)和日本盤克夏種的雜交肉豬,後因二戰爆發,糧食吃緊,民間改回養殖桃園種等耐粗性較高品種,戰後同樣處物質缺乏年代,盤克夏豬種於1959年在台灣滅絕,因日本不同意輸出日本盤克夏豬種,省畜產試驗所於1996年重新自美國進口盤克夏豬種。
中國在光緒年間就有盤克夏豬引入,並對大量中國家豬品種的選育作出了貢獻,包括哈白豬、吉林黑豬、新金豬、東北花豬、金寶屯豬、內蒙黑豬、烏來哈達豬、新疆黑豬、北京黑豬、涿縣豬、昌黎豬、漢沽黑豬、漢中黑豬、山西黑豬、寧夏黑豬、甘肅黑豬、泛農花豬、皖北豬、煙臺黑豬、沂蒙黑豬、五蓮黑豬、福州黑豬及平潭黑豬等[8]。
品種特徵
全身為黑色,並有6個白色部位(蹄部、面部和尾尖)。鼻子較短,有時朝天。面部略中凹,耳朵豎起稍前傾。
文化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