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輪迴》(Cycles of Time: An Extraordinary New View of the Universe)是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的科學書籍,2010年由博德利·海德出版。該書概述了彭羅斯的共形循環宇宙學(CCC)模型,該模型是廣義相對論的擴展,但與被廣泛支持的多維弦理論和大爆炸後的宇宙暴脹理論是相悖的。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其簡體中文版,並歸入其《第一推動叢書》。
此條目翻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
概要
彭羅斯研究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含義以及宇宙向最大熵狀態的必然進程。彭羅斯根據信息狀態相空間(每個自由度具有1個維度)來闡明熵。隨着時間的推移,粒子由於隨機運動,最終從較小的晶粒移動到該相空間越來越大的晶粒。他不同意史蒂芬·霍金關於物質進入黑洞時信息是否被破壞的回溯。當黑洞因霍金輻射而消亡時,這種信息損失將顯著降低宇宙中的總熵,從而導致相空間自由度的損失。
彭羅斯進一步指出,在巨大的時間尺度(超過10100年)上,距離不再有意義,因為所有質量都分解為極度紅移的光子能量,此時時間沒有影響,宇宙繼續膨脹而沒有事件發生→∞。從大爆炸到無限膨脹的這段時間,彭羅斯將其定義為一個永世。前一個永世的平滑「無毛」無窮湮沒,成為下一個永世周期的低熵大爆炸狀態。共形幾何保留了前一個永世的角度但不保留其距離,這使得新的永世宇宙在其相空間重新開始時的初始階段顯得非常小。
彭羅斯引用了WMAP在調查宇宙微波背景時發現的同心環,作為其模型的初步證據,因為他預測,上一個永世的黑洞碰撞,會因為引力波的漣漪而留下這樣的結構。
評價
大多數業餘評論家(非科學家)發現這本書很難完全理解;《柯克斯評論》[1]和《蘇格蘭人報》的道格·約翰斯通(Doug Johnstone)[2]等人很欣賞彭羅斯提出的反對晶粒創新的想法。曼吉特·庫馬爾在為《衛報》評論時,對CCC概念的俄羅斯套娃幾何遊戲表示讚賞,並認為M·C·埃舍爾「會贊同」該想法。[3]《紐約圖書雜誌》(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的格雷厄姆·斯托斯(Graham Storrs)承認,該書並不適合不準備下功夫的外行人。[4]美國小說作家安東尼·多爾在《波士頓環球報》寫道:「彭羅斯從不迴避在他的書中加入數學,並感謝他的出版商幫他實現了這一願望。也就是說,《宇宙的輪迴》在後半部分提供了一些高難度的雪道」;「如果你能原諒滑雪的比喻,《宇宙的輪迴》是一本書的黑色菱形雪道。」[5]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