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妮·史特布比(英語:JoAnne Stubbe,1946年6月11日)為美國生物化學家、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與生物學系榮譽教授(2017年退休[1]),研究主題為核糖核苷酸還原酶等多種酵素的結構、功能與反應機理,2008年獲頒美國國家科學獎章[2]

快速預覽 喬安妮·史特布比, 出生 ...
喬安妮·史特布比
Thumb
2009年喬安妮·史特布比獲頒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出生 (1946-06-11) 1946年6月11日78歲)
 美國伊利諾州香檳
國籍 美國
教育程度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學士)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有機化學博士)
知名於核糖核苷酸還原酶研究
獎項輝瑞酶化學獎(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2008年)、富蘭克林研究所化學獎(2010年)等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酶化學
機構麻省理工學院
學術指導者喬治·L·肯尼恩、朱利葉斯·里貝克羅伯特·埃伯利斯德語Robert H. Abeles
關閉

生平

喬安妮·史特布比於1946年生於伊利諾州香檳[3],1968年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學士學位(主修化學)[4],大學時期在Edward R. Thornton實驗室參與研究[3],1971年自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有機化學博士學位,指導教授為喬治·L·肯尼恩(George L. Kenyon)[3]。1971年-1972年她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朱利葉斯·里貝克的實驗室進行短期的博士後研究,研究以色氨酸合成麥角酸二乙酰胺(LSD)的反應。1972年-1977年史特布比任教於威廉姆斯學院,但後來發覺自己志不在教學,乃至布蘭戴斯大學羅伯特·埃伯利斯德語Robert H. Abeles實驗室進行第二段博士後研究,主題為酶抑制劑[5][6]

1977年-1980年史特布比於耶魯醫學院藥學系擔任助理教授[7],1980年任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1985年升為正教授[7];1987年史特布比任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英語MIT Chemistry Department教授,為該系第一個得到終身教職的女性教授[8],並於1990年獲同校生物學系英語MIT Department of Biology合聘。2009年史特布比因「對核糖核苷酸還原酶作用機制開創性的貢獻,精巧地利用化學技術解答生物學問題」而獲頒美國國家科學獎章[8][9]。2017年史特布比自麻省理工學院退休[1]

研究

喬安妮·史特布比共發表了超過300篇學術論文[10],其研究結果闡明了許多種酵素的反應機構,她早年的研究結果解開了烯醇化酶丙酮酸激酶(皆為糖酵解所需的酵素)的反應機構[6][7],且為使用光譜儀解析酵素與受質交互作用的先驅[11]。後來史特布比以核糖核苷酸還原酶為主要研究領域,研究此酵素將核苷酸轉為去氧核苷酸的機制[12]。此外史特布比的研究主題還包括抗生素博來黴素的結構與作用機理[5]、細菌合成聚羥基丁酸酯(PHA)的機制[13]、設計DNA修復酵素的自殺性抑制物[7]

個人生活

喬安妮·史特布比的父母均為教師,因此她曾打算也以教師為業[6]。因她做實驗時工時很長,史特布比曾在研究室放置一張床以便休息[6]。史特布比還養有一隻寵物狗,名為"Dr. McEnzyme Stubbe",在其實驗室網站上被列為實驗室的成員之一[14][15]

榮譽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