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五代十國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後梁(907年-923年11月19日)是中國歷史上的首個建都開封的王朝;也是五代中的第一個政權。自907年梁太祖朱溫篡唐稱帝建國至923年梁末帝亡國於後唐,歷時16年。因為皇帝為朱姓,為與南北朝時的南梁區別,故又稱朱梁,後唐和不承認梁的各地藩鎮稱之為偽梁。
朱全忠原為唐僖宗在位時代爆發的黃巢之亂將領,原名朱溫。降唐後賜名全忠,任宣武軍節度使,據汴州(今河南開封),漸漸成為唐末最強大的藩鎮,並受封為梁王。天祐元年(904年)閏四月,自西京長安劫持唐昭宗李曄至東都洛陽,又於八月加害,並另立年僅13歲的李祝為帝,即唐哀帝,並發起白馬驛之禍清洗官僚及殺害皇室成員,準備篡位。
唐天祐四年四月十八日(907年6月1日),朱全忠迫使哀帝禪位,以其封爵「梁王」(「梁」之得名來自其祖居碭山為戰國時梁國故地[1])改國號為梁,建元開平,都汴(號開封府),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根據五行相生的規律,唐朝的「土」德之後為「金」德,因此後梁以「金」為王朝德運。[2]後梁疆土雖是中原五個王朝中最小的一個,轄地僅今河南、山東兩省,陝西、湖北大部,河北、寧夏、山西、江蘇、安徽等省的一部,但也是存在最久的五代朝,並得到契丹及一些藩鎮(見下)的尊奉。
朱溫篡唐後,很多藩鎮均不承認後梁,仍用唐年號。次年(908年)蜀王王建也稱帝,建立了前蜀。當時有些割據勢力表示歸順後梁,朱溫遂晉封湖南馬殷為楚王,兩浙錢鏐為吳越王,廣東劉隱為靜海軍節度使[註 1],福建王審知為閩王。同年,太祖殺唐哀帝。開平三年(909年),幽州劉守光自稱幽州節度使,建立劉燕。而位於江浙一帶的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則早在天復二年(902年)就已受封為吳王,建立吳。連同後梁,十一個割據勢力並存。[註 2]
由於過去朱溫與李克用在公私事上均有有恩怨[4],所以自建國起,後梁與晉王李克用、李存勗持續戰鬥,直至亡國。後梁建立後發兵8萬,打算收復被李克用佔據的潞州,但圍攻半年不下。次年初李克用死,李存勗繼為晉王,親率晉軍為潞州解圍,大獲全勝。
梁太祖疑功臣,迫使鎮州(今河北正定)王鎔和定州(今屬河北)王處直,於開平四年(910年)起兵反梁,並向晉王求援。乾化元年(911年)初,李存勗率晉軍擊梁軍於柏鄉(今屬河北),經過一日激戰後,梁軍大敗。晉軍追擊150餘里,直至邢州(今河北邢臺),又連克澶州(今河南濮陽)、新鄉(今屬河南)等地。梁太祖亦親自率軍前往洛陽設防。柏鄉之戰梁軍主力受損,後梁處於劣勢。
次年,梁太祖趁晉攻燕,帶病親率軍北上,號稱50萬大軍。晝夜兼行,至下博(今河北深州),率軍5萬轉攻蓨縣(今景縣)。其時晉軍主力北攻幽州,南方空虛,僅有符存審的少量兵力鎮守趙州(今河北趙縣),但他用計以小部隊騷擾梁軍,又派數百騎兵偽裝梁軍,趁夜襲了梁太祖營寨,外加被晉軍釋放的梁軍士兵,歸來後傳言晉王李存勗親率大軍來攻,梁太祖驚惶失措,遂燒營夜遁。
乾化二年(912年)五月,梁太祖退至洛陽,病入膏肓[5],同年六月,為次子朱友珪所殺[6]。次年,朱友珪又為禁軍所殺,梁太祖四子東都留守朱友貞遂在東都開封繼位,是為梁末帝。後梁內亂相繼,只有大將楊師厚率軍與晉、趙周旋於河北。
貞明元年(915年)春,楊師厚死,梁朝廷密謀把楊師厚的領地一分為二,魏州(今河北大名縣東北)軍士叛降於晉,晉王李存勗乃親征出兵太行黃澤嶺(今山西左權東南),又襲德州(今屬山東)、澶州,梁軍連戰皆敗。次年春,梁末帝命王檀率軍3萬北上,直奔太原,企圖襲取晉軍基地,但為守城軍擊敗。
貞明四年(918年)八月,晉王李存勗舉兵魏州南下,想要滅梁,與梁軍相持於濮州一帶。十二月下旬,晉軍至胡柳陂(今濮陽西南),賀瓌率梁軍跟蹤而至,兩軍激戰,梁軍騎軍王彥章敗,西逃時衝散了晉軍的西線部隊,晉名將周德威戰死。另一名將李存審與李嗣昭、王建及率領騎兵反攻衝擊梁軍步兵,後梁慘敗,傷亡近3萬。但晉軍也因此戰元氣大傷,梁晉戰爭沉寂了一段時期。
龍德元年(921年)春,晉王李存勗正擬稱帝之際,鎮州王鎔為部下張文禮所殺。張文禮勾結後梁與契丹。晉軍進圍鎮州時,梁軍襲擊晉軍,卻反為晉軍所敗,死傷2萬多人。同年末,契丹南侵,晉軍在望都之戰,大破契丹。
龍德三年(923年),晉王李存勗稱帝,國號大唐,史稱後唐。
龍德三年閏四月末,後唐乘後梁西攻澤州(今山西晉城),派將李嗣源率騎5000襲鄆州(今山東東平),次日清晨占之。
後梁啟用王彥章為帥,段凝為副帥,調集精兵10萬北討後唐。李存勗親自率軍與梁軍苦戰於楊劉(今東阿)。後王彥章兵敗中都縣(今山東汶上)被俘斬。923年11月19日後唐軍達開封城下,開封隨即降唐,梁末帝自殺,後梁滅亡。
肖像 | 廟號 | 諡號 | 名諱 | 在世時間 | 在位時間 | 年號及使用時間 | 陵寢 | |
---|---|---|---|---|---|---|---|---|
- | 肅祖 (太祖朱晃追尊) |
宣元皇帝 (太祖朱晃追諡) |
朱黯 | ? | - | - | - | 興極陵 |
- | 敬祖 (太祖朱晃追尊) |
光獻皇帝 (太祖朱晃追諡) |
朱茂琳 | ? | - | - | - | 永安陵 |
- | 憲祖 (太祖朱晃追尊) |
昭武皇帝 (太祖朱晃追諡) |
朱信 | ? | - | - | - | 光天陵 |
- | 烈祖 (太祖朱晃追尊) |
文穆皇帝 (太祖朱晃追諡) |
朱誠 | ? | - | - | - | 咸寧陵 |
太祖 | 神武元聖孝皇帝 | 朱晃 (原名溫,唐僖宗李儇賜名全忠,稱帝後改名晃) |
852年-912年 | 907年-912年 | 開平 | 907年-911年 | 宣陵 | |
乾化 | 911年-912年 | |||||||
- | - | - | 朱友珪 (原為郢王,追廢庶人) |
875年-913年 | 912年-913年 | 鳳曆 | 912年-913年 | — |
— | — | — | 朱友貞 (史稱末帝) |
888年-923年 | 913年-923年 | 乾化 (復用太祖年號) |
913年-915年 | — |
貞明 | 915年-921年 | |||||||
龍德 | 921年-923年 |
梁烈祖 朱誠 | |||||||||||||||||||||||||
梁太祖 朱晃(朱溫、朱全忠) 852-907-912 | |||||||||||||||||||||||||
郢王 朱友珪 ?-912-913 | 梁末帝 朱友貞 888-913-923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