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我(拉丁語:Alter ego)是另一個自我,通常被認為與一個人正常或原有的性格有鮮明區別。擁有一個另我的人需要過雙重生活。這個詞首次出現於19世紀初心理學家描繪解離性人格疾患時[1]。西塞羅在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創造了這個詞彙,並作為其哲學建構的一部分。但他將其(這一詞)形容為「一個第二個自我,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2]。
另我的顯着意義可以在文學分析中發現,其中它描述了一個角色有着不同的工作,然而心理學角度類似;或一個虛構人物的行為,言語或思想等表現實際來自文學作者。它也用來設計一個作品中的密友,或是另一個角色。同樣,這一詞彙的可以指一個演員或其他類型的表演者所飾演的角色或人物[3]。
「另一個自我」的存在,最早公認出現於1730年代。德國精神學家弗朗茨·安東·麥斯麥用催眠來分隔出了另我。這些實驗表明一個人,與他在清醒狀態時相比,他在催眠狀態下的行為模式個性鮮明。在同一個軀體內,另一個性格在他改變了的意識中開始出現[4]。
另我也指人在某些情況下顯示出來的不同的行為模式。相關概念包括化身、分身、替身(Impersonator)和解離性人格疾患。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