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脣膏,是一種主要使用於嘴脣上並可以增加嘴脣的色澤或改變嘴脣的顏色的化妝品。脣膏是彩妝中最重要的化妝品之一;主要成份包含蠟、油和食用色素。最初的脣膏是膏狀,與現今的脣蜜相似,子彈型的脣膏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才發明的。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4年7月7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3年2月20日) |
許多化妝品廠商會以顏色或流行的名稱來為脣膏命名,第一個不以脣膏顏色為名而以號碼行銷的品牌是伊夫·聖羅蘭。
考古學家發現,世界上的第一支脣膏在蘇美人的城市烏爾被發現,約五千年前。古埃及人會使用黑色、橘色、紫紅色的脣膏,男性也會使用;古羅馬時代一種名為Fucus的脣膏是以紫紅色含水銀的植物染液和紅酒沉澱物所製成。男性也會塗脣膏。中國唐朝貴族婦女和教坊歌妓喜歡以檀色(赭紅)注脣,後世沿用。在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脣膏被視為是妓女的用品,使用脣膏是一種禁忌。根據文獻記載,伊利沙伯一世以脣膏抹粉來對抗死亡。中國古代稱為口脂,有製成筒狀,也有些是粉狀,粉狀脣膏的用法是將色素塗於紙的兩面,用嘴脣抿住後,顏色自然會附於脣上。
大約在1660-1789年,歐洲的法國和英國男士間流行塗脣膏。
十八世紀美國的清教徒移民並不流行塗脣膏,愛美的女人會趁人不注意時以絲帶摩擦嘴脣,以增加紅潤,這樣的情形直到十九世紀,十九世紀流行蒼白,脣膏和化妝品被視為禁忌,而轉為以藥品型式販售。
法國嬌蘭(Guerlain)將管狀脣膏引進美國,販售對象主要為少數貴族,第一支金屬管脣膏是由美國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的毛里斯李維和史柯維爾製造公司(Maurice Levy and the Scovil Manufacturing Company)於1915年製造,屬於大眾化產品。
1912年紐約市婦女參政權論者的示威活動中,著名的女性主義者都抹上脣膏,把脣膏示為婦女解放的象徵。1920年代的美國,由於電影的流行,也帶動了脣膏的流行,其後各類脣膏顏色的流行都會受到影視明星的影響,而帶動風潮。但當時的脣膏是以肥皂為基底,使用起來並不讓人感到舒適。
1940年代的美國女性受到戰爭的影響,會以化妝來保持好臉色,當時最大的脣膏廠商之一Tangee,曾推出一個名為「戰爭、女人和脣膏」的廣告。
1950年戰爭結束,女星們帶動將脣形顯得飽滿、魅惑的流行。1960年代,由於流行白色與銀色等淺色的脣膏妝,魚鱗被用來製造出閃動的效果。1970年的士高流行時,紫色是一種流行的脣膏顏色,而龐克族喜愛的脣膏顏色為黑色。一些新世紀奉行者(New Ager)開始將自然植物的成份帶入脣膏之中。接着搖滾樂手的裝扮帶動了男人使用脣膏的風潮。特別是1980年代的喬治男孩樂團。1990年代的脣膏開始出現咖啡色的脣膏,在某些搖滾樂團中也出現了使用黑、藍色的脣色。1990年代末期,維他命、藥草、香料等材料被大量添加於脣膏之中。2000年後,潮流走向展現自然美感,較常選用珍珠色及淡紅色,顏色不誇張,色彩自然而有光澤。
脣蜜含有較多的油,較少的蠟。
化學家認為脣膏的六種基本成分為蜜蠟、棕櫚蠟、堪地里拉蠟(candelilla wax,一種植物蠟)、蓖麻油、羊毛脂、石蠟。
成分比為:蓖麻油65%,蜜蠟15%,棕櫚蠟8-10%,羊毛脂5%,些許着色劑和香味。
一些具閃爍效果的脣膏也包含了雲母、氧化鐵、二氧化鈦等成份。某些較鮮紅或暗紅效果的脣膏,成份中可能含有寄生在仙人掌上乾胭脂蟲(cochineal),也包含了一些防腐的成份。
脣膏可保存於常溫之下,存放地點應避免高溫。當脣膏破裂時,可以用打火機將斷裂的兩截修復,然後冰於冰箱中,直到變硬。為了保持脣膏的衛生,可以用少量的酒精清洗脣膏。脣膏的保存期限約一至兩年,當脣膏的顏色改變或發出異味時,應停止使用。[來源請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