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變形金剛(英語:Transformers,日語: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是由美國孩之寶公司與日本特佳麗公司自1984年起就開始合作製作的玩具產品系列。在動畫故事中,變形金剛起源於塞伯坦星球,是超級機械生命體。主要分為博派與狂派兩大派系。本系列作品常被粉絲以「TransFormers」稱呼,或簡稱為「TF」。
1970年,TAKARA公司從美國孩之寶公司買下孩之寶當家產品《Combat Joe》人形的使用權。由於當時日本的孩子們不喜歡軍人士兵一類的玩具,TAKARA公司把Combat Joe改頭換面變成《變身生化人》系列。1974年,TAKARA公司原本打算推出一個微縮版的「變身生化人」,但最終其把它的名字定為《微星小超人》。「微星小超人」只是一批透明身體,鍍銀頭部,高約10公分的可動小人形。TAKARA公司也為微星小超人創造了一系列的故事,以漫畫的形式推出。當然,這時候的微星小超人還與變形以及機械人沒有任何關係。
1982年,《微星小超人》系列開始加入機械人的角色,將以前的人形技術以機械人的形態表現出來,推出了「微星機械人」(ミクロロボット)系列。其中一些機械人已經可以簡單的變形為飛行器之類的交通工具。於1983年時,TAKARA推出了一個名為「微星變形」(ミクロチェンジ)的分支系列。在這個系列中,人物更像純機械的生命體,不再是以往單純的改造人形態。而變形種類與變形方式也較以往更為豐富且複雜。這些人物的變形主要以小型家電、設備、工具、武器,或是迷你汽車為主,包括了卡帶式單放機、顯微鏡、手槍等。
TAKARA研究發明新的玩具系列,欲將機械人與變形的概念獨立出來。1980年,TAKARA推出了名為《戴亞克隆》的系列。《戴亞克隆》系列分為非常多的小系列,包括了可以變成汽車的「汽車機械人」(カーロボット),或是變成恐龍的「恐龍機械人」(恐竜ロボ)。
而《戴亞克隆》的設定,主要在Studio Nue(スタジオぬえ)完成,該製作組當時的主要機械設定是宮武一貴和加藤直之,而當時還在筑波大學讀書的河森正治,以打工的身份參與了《戴亞克隆》的設定工作。其他參與設計的人尚有荒牧伸志[參1],伊東岳彥和明貴美陀[來源請求]。
雖然《戴亞克隆》系列僅是在當時的電視雜誌上連載一些故事,而沒有動畫或是漫畫的幫助,但還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當年的東京玩具展上,孩之寶開始與TAKARA洽談合作的事宜。
在歐洲方面,意大利的GiG公司於1983年開始以「Trasformer」的名字開始引進《戴亞克隆》及《微星變形》兩個系列著產品。[註1]
TAKARA為了更加開拓市場,於是與在美國有廣大通路的孩之寶合作:TAKARA負責玩具提供,孩之寶負責銷售策略。在1984年,孩之寶選出《微星小超人》與《戴亞克隆》兩個系列中的部分商品,以《變形金剛》之名稱引進美國,並由漫威漫畫創作相關的漫畫。除了漫畫系列之外,為了更好的推廣該玩具系列,由Sunbow Productions製作了卡通片集《變形金剛》於電視台播出。(作畫為外包,其動畫製作主要由日本的東映動畫完成,在第一季製作16集、第二季製作39集、第三季製作13集,製作1986年電影版和1984年-1990年美版玩具廣告中的動畫,漆原智志、大張正己和羽原信義曾參與作畫[參2],第二季開始韓國的AKOM加入,在第二季、第三季和第四季中分別製作了10集、17集和3集動畫。)同時為了彌補人物設定中的一些不足,孩之寶還從別的日本玩具公司買來一些變形機械人玩具版權放到了變形金剛系列中,如震波、奧米茄和天火等,其中天火就是來自於萬代。
孩之寶的這一計劃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在1984年2月的美國國際玩具展上,孩之寶憑藉還未正式上市的變形金剛,在7天內創下了價值1億美元的批發訂貨紀錄。在玩具正式上市後的8周內便賣出了3百萬個變形金剛,在7個月內賣掉了1千萬個變形金剛,佔掉了當時玩具市場的43%的份額。這一年,孩之寶共推出了26款變形金剛人物。
在1984年推出的《變形金剛》角色,大部分是利用TAKARA公司原積壓的庫存加以重新包裝上市的玩具。從1985年開始,孩之寶在玩具上加上了熱感標誌重新推出,而且在包裝上有了些變化。比如1984年推出的迷你車人物都是以車形態放在包裝中的,而1985年再發行版則是變成人形包裝的。而且在幾款「迷你車」中還加附贈了「迷你間諜」,是一種簡單變形的回力車。
除重新發行的產品外又推出了更多的角色,包括了「恐龍派」(Dinobot)、「建造派」(Constructicons)、「昆蟲派」(Insecticons),與「三變戰士」(Triple Changers)等源自於《戴亞克隆》系列的產品。原本在《戴亞克隆》系列中,「工程車六合體」(《變形金剛》中的破壞者)與「火車六合體」(《變形金剛:頭領戰士》中的雷電)是配對登場的,但由於當時在美國火車玩具並不是很受青少年歡迎,因此火車六合體沒有被選入《變形金剛》系列。另外,《戴亞克隆》系列有兩位「三鐵甲再生人」,一位是入選變形金剛系列的閃電;另一位是變形為直升機與X形翼戰鬥機的角色,後者沒能入選變形金剛系列,取而代之的是在《戴亞克隆》末期已經設計完成的智慧魔星,直接以變形金剛的身份登場。同時,孩之寶也展開了一些集點換玩具的活動:只要收集包裝上的點數寄回公司,就可以換回一些無法通過商店買到的人物。來自《戴亞克隆》的「Power Dashers」「Omnibots」成為了集換對象。
經過兩年的市場培育,《變形金剛》已經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玩具品牌。從1986年開始推出了許多原創人物,這些人物有部分的原型是在《戴亞克隆》後期所設計中。這一年中推出的新產品開始有了新的特點:合體機制。原本《戴亞克隆》中的合體基本都是六個或更多人組合,之後TAKARA設計師把合體部隊規範為五人合體,體型較大的隊長作為合體時的軀幹,四名體型較小的隊員作為四肢。超級戰士與萬能喪士、保衛者與布斯達等角色陸續配對登場。
在卡通方面,孩之寶策劃了電影版《變形金剛:The Movie》。在電影中,很多既有的人物被安排陣亡,並添加了新一代的人物。因此《變形金剛:The Movie》的實際作用是為玩具產品的更新換代做鋪墊。新一代變形金剛的設計風格也產生了很多變化,有別於用既有的交通工具做為變形之後的模式,設計開始朝未來風格。這不只是因為劇情開始從地球轉移到其他星球,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不必為從汽車公司購買車型版權而花費大量資金。當時孩之寶負責劇情與設定案,TAKARA及東映動畫則負責動畫製作和玩具開發以及人物設定。由於當時公司之間只能通過定期打長途電話來討論工作,導致了設計過程中的溝通不足。為了防止大電影的劇情泄密,孩之寶把洛狄文與甲威龍的設定案交給TAKARA及東映動畫時並沒有告訴對方這兩個人物是新一代的首領。TAKARA設計師以為甲威龍只是個要塞參謀,而洛狄文則只是個普通中型變形金剛,於是設計時並沒有像設計首領那麼投入,致使這兩個人物的玩具出來後令很多玩家失望。事後TAKARA的設計師很後悔,說如果當時知道他們的身份,會設計的更好。[來源請求]
格威龍玩具設計師是大野光仁,洛迪文玩具設計師是國弘高史,合體戰士中超級戰士與萬能喪士、霹靂星已於《戴亞克隆》構思好設計。破壞者亦是《戴亞克隆》年代的構思,草圖名為「新機械人基地」(新ロボットベース)。[參3][參4]
獨角獸[參5]也是TAKARA玩具設計師幡池裕行(漫畫家伊東岳彥)《Micro Change》年代的構思,草圖名為「Planet-Robot」。[參6]
1987年導入了在現有的變形金剛上增加了人類角色的新產品「Master戰士」:「頭領戰士」與「靶子戰士」。這些人類角色能夠變成頭領戰士的頭部或是靶子戰士的槍械。頭領戰士的頭部在人型模式時也能進入駕駛艙。不過日本的《變形金剛:頭領戰士》則是將人類設定為體型大小與人類一樣的變形金剛。
美國方面播映了卡通《變形金剛》第四季(標題為《Transformer: The Rebirth》)」,由於預算削減,將五集縮減為三集。
日本方面當時在頭領戰士與靶子戰士等產品加上原創商品,另行展開了新的系列《變形金剛:頭領戰士》,並播映了由東映公司所製作的第一部日本變形金剛電視動畫《變形金剛:頭領戰士》,作為《變形金剛2010》之延續。《變形金剛:頭領戰士》與《變形金剛》第四季是互為平行世界的關係,因此內容與設定各有不同。
TAKARA玩具設計師大野光仁表示頭領戰士靈感來自鋼鐵吉克(港譯《金鋼飛天鑽》)[參9],大野光仁曾笑說如果當年沒有想到三變戰士、合體戰士、頭領戰士、巨大基地、隱者戰士、超神戰士、微型戰士等點子當年可麻煩了。[參10]
大野光仁當時設計了《變形金剛》系列中最大的玩具巨無霸福特。[參11]
在1990年與1991年期間推出了「Action Master」系列。這個系列的特點在於使用了許多《變形金剛》卡通中的經典角色,而且造型與卡通中的人物模組較為接近,可動度也較高。但除了武器、載具與Action Master Elite之外,這個系列的變形金剛產品卻無法變形,因此引起了兩極化的評價。該系列的玩具大部份是由齋藤正勝(斎藤まさかつ)所設計。[參11]
TAKARA則分別於1991年與1992年推出了《變形金剛:柯柏文的復活》與《變形金剛:合體大作戰》兩系列。
1992年後期,推出了《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產品線。該產品線初期的玩具大多都是將既有的玩具搭配上新的零件或是改配色來發售,只有少部分的新玩具,直到中後期才開始製作玩具新模,但部分商品卻隨着系列銷售不佳而取消。
美國也於1992年推出了卡通《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不過這部卡通其實只是將卡通《變形金剛》取出了52集,利用電腦動畫製作了全新的片頭與片尾,外加場景轉換鏡頭的畫面加工後重播的作品,在當時引起了話題。
由於TAKARA負責玩具設計,所以「Action Master」與《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玩具銘文印有TAKARA字眼。TAKARA設計師江島多規男在G2系列發明了玩具關節的球狀連接法,當時打開了一個加強了關節連接的新機械人玩具的時代。[參12]
1995年結束了《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產品線,並開始了由子公司Kenner與TAKARA合作所製作的新產品線《特種變形勇士》(Beast Wars)。TAKARA則是在這年將《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中的新玩具以《變形金剛 G-2》之名發行日本版玩具。
美國於《變形金剛:塞博坦傳奇》系列結束之後,於2006年底開始推出了數個為了填補產品線缺口的新產品線。其中一個產品線《變形金剛》是將早期《變形金剛》的經典角色重新製作出新的玩具,因此又被稱為「經典系列」(Classics)。
由於這個系列原本就是為了填補缺口的關係,所以剛開始沒有計劃搭配任何的卡通或漫畫作品作為宣傳,不過這系列相當受到玩家歡迎,甚至於年會會員限定會刊漫畫中有獨立推出全新漫畫。該系列之後被納入2008年發行的《Transformers: Universe》系列之下的產品線之一。
「經典系列」玩具由TAKARATOMY負責設計。[參12]
另一方面,在美國播映《變形金剛》的卡通頻道於2006年後半宣佈將製作新的卡通《Transformers: Heroes》,該作品在次年正式更名為《變形金剛進化版》(Transformers Animated)。
除此之外,也推出了《變形金剛:鈦合金系列》(Transformers: Titanium)。該系列在2007年8月下旬日本販售。
日本則推出了《Transformers: Kiss Players》(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キスぷれ)。
由米高比爾導演的真人電影《變形金剛》於2007年夏季在全球上映。由於角色的造型設定和傳統的角色造型相差很大,因此遭到部分變形金剛迷的反彈。該片上映之後獲得了3.6億美金的票房,並宣佈了開拍續集的計劃,本片玩具由TAKARATOMY設計,電影上映前一年TAKARATOMY開始設計電影玩具,但電影公司一年前還沒有完成設計,只有概念圖,日本設計師要猜測電影造形設計電影玩具,日本與美國在電影版上映的同時推出了玩具。
TAKARATOMY與耐吉合作推出了《Transformers Sports Label》(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スポーツレーベル),為耐吉當時的新產品「Free 7.0」作宣傳。柯柏文及麥加登變成了一隻左腳的 Free 7.0。除了頭部及整體配色外,兩款產品的模子是一樣的。
TAKARATOMY並推出了音樂設備的產品《Transformers Music Label》(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ミュージックレーベル),產品有貨櫃可以做為蘋果公司iPod音響的柯柏文、MP3音波、瘋狂及雷響耳機。
日本在2007年時重播《特種變形勇士》第一季,同時發售《特種變形勇士電視玩具》(ビーストウォーズ テレもちゃ)系列產品。該系列的產品是選出幾款《特種變形勇士》的舊玩具,並將之重新上色後發行,各產品隨盒附屬一片日語版《特種變形勇士》的DVD。
孩之寶則與卡通頻道合作推出《變形金剛進化版》(Transformers Animated)。產品由孩之寶與卡通頻道的製作群負責設計造型,由TAKARATOMY負責設計玩具。
孩之寶推出新的《Transformers: Universe》系列,該系列之下包括了「經典系列」、「Generation One」,以及「無敵艦隊」等產品線。商品由TAKARATOMY設計。
部分「經典系列」的商品在日本於2008年3月以《變形吧!變形金剛》之名稱販售。塗裝與美版有極大明顯差異,日本版的塗裝較接近《變形金剛》卡通中的配色,並於部分零件上施加了電鍍處理。TAKARATOMY推出了原創漫畫作品。
在1980年代動畫播映時,因為同時在美國與日本放送而產生一些名詞上不相對的狀況,以下列出幾個代表性的差異:
美版名 | 日版名 |
Autobot | Cybertron サイバトロン |
Decepticon | Destron デストロン |
Optimus Prime | Hot Convoy/Grand Convoy/Galaxy Convoy ホットコンボイ/グランドコンボイ/ギャラクシーコンボイ |
Optimus Primal | Gori Convoy/Beast Convoy ゴリコンボイ/ビーストコンボイ |
Hot Rod | Hot Rodimus ホットロディマス |
Rodimus Prime | Rodimus Convoy ロディマスコンボイ |
Cybertron | Seibertron セイバートロン |
美國與日本對於G1世界觀的並不一樣。美國對G1卡通的定義是由Sunbow Production與Marvel Production所製作的《變形金剛》(共五季)與《The Transformers: The Movie》。
日本的G1世界觀除了包括《變形金剛》的前三季與電影版之外,還有日方製作的《變形金剛:Scramble City發進篇》、《變形金剛:頭領戰士》、《變形金剛:隱者戰士》、《變形金剛之勝利鬥爭》、《變形金剛Z》、《變形金剛:柯柏文的復活》、《變形金剛:合體大作戰》。
因為美方製作《變形金剛》第四季的時候,並沒有預計日本製作了《變形金剛:頭領戰士》,所以後來日本製作並用以銜接《變形金剛》第三季的《變形金剛:頭領戰士》被當作另一套獨立世界觀。日本則沒有播出《變形金剛》第四季。
日本由《變形金剛》至《變形金剛 G-2》都屬於G1的範疇。
《邪神三部曲》(日方稱為《微型三部曲》)方面,日版的《變形金剛:銀河之力》和前兩部無任何關係,美國的《變形金剛:數碼爭霸戰》是接續前作《變形金剛:超能爭霸戰》系列的同一世界,並將動畫第一集和第二集合併為一集。不過因為做法讓部分觀眾看不懂第一集,因此美國後來在最後一集放映完畢之後又重新放映了日版第二集,香港播放美版時也做了同樣的舉動,一樣使得觀眾看不懂。之後在最後一集中加入了《變形金剛:超能連結》中奇克、雷德等人的畫面,以及修改部分台詞來進行與前兩作的連結。
[來源可靠?]
變形金剛其中有許多專有名詞、在不同地區的中文使用者、廠商中具有翻譯上的差異,以下列出一些常見名詞的翻譯。
台灣區域的翻譯因為播映方不同的關係,有複數種版本的差異。
原文 | 翻譯 |
---|---|
Autobot | |
サイバトロン,「Cybertron」的拼音, Autobot的日版舊稱 | |
Optimus Prime Concoy(コンボイ) | |
Decepticon | |
デストロン,「Destron」的拼音, Decepticon日版名稱 | |
Megatron | |
Cybertron | 斯比頓(台灣孩之寶) |
年份 | 漢語標題 | 英語標題 | 日語標題 | 備註 |
---|---|---|---|---|
1984 | 變形金剛 | The Transformers |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 美版共5季,第1季共16集,第2季共49集,第3季共30集,第4季共3集,第5季共20集。 1984年,美國播出第1季第1-16集。 |
1986 | 變形金剛:大力士發動篇 | Transformers: Scramble City Activation |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スクランブルシティ発動編 | 共1集。1986年,日本播出。 |
1986 | 變形金剛大電影 | The Transformers: The Movie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ザ・ムービー | 共1集。
1986年,美國播出。 |
1987 | 變形金剛:頭領戰士 | Transformers: The Headmasters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ザ★ヘッドマースターズ | 共38集。 1987年,日本播出第1-23集。 |
1988 | 變形金剛:超神戰士戰隊 | Transformers: Super God Masterforce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超神マスターフォース | 共47集。 1988年,日本播出第1-34集。 |
1989 | 變形金剛:勝利之鬥爭 | Transformers: Victory |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V | 共44集。1989年,日本播出第1-44集。 |
1990 | 變形金剛:地帶 | Transformers: Zone |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Z | 共1集。1990年,日本播出,共1集。 |
1993 | 變形金剛:第2代 | The 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 | 共2季,第1季共13集。第2季共39集。
1993年,美國播出第1季第1-13集。 | |
1996 | 變形金剛:特種變形勇士 | Transformers: Beast Wars |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超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 共3季,第1季共26集,第2季共26集,第3季共13集。 1996年,美國播出第1季1-17集。 |
1998 | 特種變形金剛 | Transformers: Beast Wars II |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II超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 共39集。1998年,日本播出第1-39集。 |
1999 | 變形金剛:超級特種變形勇士 | Transformers: Beast Wars Neo |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ネオ超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 共35集。1999年,日本播出第1-35集。 |
1999 | 特種變形金剛 | Transformers: Beast Machines | 超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リターンズ | 共2季,第1季共13集,第2季共13集。 1999年美國播出第1季第1-13集。 |
2000 | 變形金剛:Car Robot | Transformers: Robots In Disguise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カーロボット | 共39集。
2000年,日本播出第1-39集。 |
2002 | 變形金剛:微型傳說 | Transformers: Armada | 超ロボット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マイクロン伝説 | 共52集。
2002年,美國播出第1-16集。 |
2004 | 變形金剛:超能連結 | Transformers: Energon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スーパーリンク | 日版共52集,美版共51集。
2004年,日本播出第1-52集,美國播出第1-39集。 |
2004 | 變形金剛:機械大師 | Transformers: Robotmasters | 共2集。
2004年,日本播出第1集。 | |
2005 | 變形金剛:銀河之力 | Transformers: Cybertron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ギャラクシーフォース | 共52集。
2005年,日本播出第1-52集,美國播出第1-26集。 |
2007 | 變形金剛進化版 | Transformers: Animated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アニメイテッド | 共3季,第1季共13集,第2季共13集,第3季共13集。
2007年,美國播出序幕。 |
2008 | 變形金剛:宇宙 | Transformers: Universe | 共2集。2008年,美國播出第1集。2009年,美國播出第2集。 | |
2010 | 變形金剛:網絡任務 | Transformers: Cyber Missions | 共13集。2010年,美國播出第1-13集。 | |
2010 | 變形金剛:領袖之證 | Transformers: Prime | 超ロボット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プライム | 共3季,第1季共26集,第2季共26集,第3季共13集。
2010年,美國播出第1季第1-5集。 |
2011 | 變形金剛:救援機械人 | Transformers: Rescue Bots | 共4季,第1季共26集,第2季共26集,第3季共26集,第4季共26集。
2011年,美國播出第1季第1-2集。 | |
2013 | 變形金剛:參乘合體 | Transformers Go: Triple Combination | 參乗合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Go! | 共2篇,武士篇共6集,忍者篇共4集。 2013年,日本以DVD形式出版武士篇第1-4集、忍者篇第1-3集。 |
2013 | 變形金剛:掠獸金剛再臨 | Transformers: Predacons Rising | 電視電影,2013年,美國播出。 | |
2015 | 變形金剛:柯柏文歸來之謎 | Q Transformers: Mystery Of Convoy Returns | キュー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帰ってきたコンボイの謎 | 共2季,第1季共13集,第2季共13集。2015年,日本播出。 |
2015 | 變形金剛:領袖的挑戰 | Transformers: Robots In Disguise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アドベンチャー | 共3季,第1季共26集,第2季共13集。
2015年,美國播出第1季第1-26集。 |
2016 | 變形金剛:合體戰爭 | Transformers: Combiner Wars | 共8集。2016年,美國播出序幕第1-4集、第1-8集。天元戰爭三部曲的第一部分。 | |
2017 | 變形金剛:泰坦回歸 | Transformers: Titams Return | 共10集,為《合體戰爭》的續篇。 | |
2018 | 變形金剛:先鋒至尊之力 | Transformers: Power of the Primes | 共10集,為《天元戰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曲。 | |
2018 | 變形金剛:Cyberverse | Transformers: Cyberverse | 共三季,第一季18集、第二季共18集、第三季共26集,加上兩部特別篇。
2018年播出第一季。 | |
2020 | 變形金剛:斯比頓大戰三部曲 | Transformers: War For Cybertron Trilogy | 共三季,每季均為6集。 2020年播出第1季《圍城》(Siege)。 | |
2022 | 變形金剛:地球火種 | Transformers: EarthSpark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アーススパーク | 2022播出第一季上半部。
2023年播出第一季下半部 |
年份 | 漢語名字 | 英語名字 | 日語名字 | 備註 |
---|---|---|---|---|
1984 | 變形金剛 | The Transformers | 美版共80集,英版共302集。
1984年,漫威在美國出版第1-4集,在英國出版第1-8集。 1985年,漫威在美國出版第5-15集,在英國出版第9-42集。 1986年,漫威在美國出版第16-27集,在英國出版第43-94集。 1987年,漫威在美國出版第28-39集,在英國出版第95-146集。 1988年,漫威在美國出版第40-51集,在英國出版第147-198集。 1989年,漫威在美國出版第52-63集,在英國出版第199-250集。 1990年,漫威在美國出版第64-75集,在英國出版第251-302集。 1991年,漫威在美國出版第76-80集,在英國出版第303-330集。 1992年,漫威在英國出版第301-302集。 | |
1987 | 變形金剛:頭領戰士 | Transformers: The Headmasters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ザ★ヘッドマースターズ | 共8集。
1987年,TV Magazine在日本出版第1-5集。 1988年,TV Magazine在日本出版第6-8集。 |
1988 | 變形金剛:超神戰士戰隊 | Transformers: Super God Masterforce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超神マスターフォース | 共12集。
1988年,TV Magazine在日本出版第1-10集。 1989年,TV Magazine在日本出版第11-12集。 |
1989 | 變形金剛:勝利之鬥爭 | Transformers: Victory | 戦え! 超ロボット生命體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V | 共10集。
1989年,TV Magazine在日本出版1-9集。 1990年,TV Magazine在日本出版第10集。 |
1990 | 變形金剛:地帶 | Transformers: Zone | 戦え! 超ロボット生命體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Z | 共1集。1990年,TV Magazine在日本出版。 |
1993 | 變形金剛:第2代 | The 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 | 共12集。
1993年,漫威出版第0-4集。 1994年,漫威出版第5-12集。 | |
1998 | 變形金剛:特種變形勇士2 | Transformers: Beast Wars II |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II超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 共9集。
1998年,Comic Bom Bom在日本出版第1-6集。 1999年,Comic Bom Bom在日本出版第7-9集。 |
1999 | 變形金剛:新特種變形勇士 | Transformers: Beast Wars Neo | 超生命體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ネオ | 共6集。
1999年,Comic Bom Bom在日本出版第1-2集。 2000年,Comic Bom Bom在日本出版第3-6集。 |
2002 | 變形金剛:第1代 | Transformers: Generation 1 | 共2卷,第1卷共6集,第2卷共10集。
2002年,Dreamwave出版第1卷第1-6集。 2003年,Dreamwave出版第2卷第1-6集。 2004年,Dreamwave出版第3卷第0-10集。 | |
2002 | 變形金剛:雷霆艦隊 | Transformers: Armada | 共18集。
2002年,Dreamwave出版第1-6集。 2003年,Dreamwave出版第7-18集。 | |
2004 | 變形金剛:超能量 | Transformers: Energon | 共30集。2004年,Dreamwave出版第19-30集。 | |
2005 | 變形金剛:銀河之力 | Transformers: Galaxy Force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ギャラクシーフォース | 共19集。2005年,Comic Bom Bom在日本出版第1-9集。 |
2008 | 變形金剛進化版 | Transformers: Animated | 共13集。
2008年,IDW Publishing出版第1-6集。 2009年,IDW Publishing出版第7-12集。 2010年,IDW Publishing出版第13集。 |
年份 | 漢語名字 | 英語名字 | 日語名字 | 備註 |
---|---|---|---|---|
2007 | 變形金剛(2007年電影) | Transformers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 真人電影第1集。 |
2009 | 變形金剛:狂派再起 | 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リベンジ | 真人電影第2集。 |
2011 | 變形金剛:黑月降臨 | Transforemrs: Dark of the Moon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ダークサイド・ムーン | 真人電影第3集。 |
2014 | 變形金剛:殲滅世紀 | 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ロストエイジ | 真人電影第4集。 |
2017 | 變形金剛:終極戰士 | Transformers: The Last Knight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最後の騎士王 | 真人電影第5集。 |
2018 | 大黃蜂 | Bumblebee | バンブルビー | 真人電影前傳。 |
2023 | 變形金剛:狂獸崛起 | Transformers:Rise Of The Beast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ビースト覚醒 | 真人電影第7集。 |
2024 | 變形金剛:起源 | Transformers: One |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ONE | 動畫電影前傳。 |
在各個不同變形金剛作品中,每個不同作品的主要角色、設定都經常不同,以下列出在不同作品中的一些較為主要的角色。
G1動畫第三季後出場角色
女博派(Female Autobot)
調節金剛(Throttlebot)
科技金剛(Technobot)
拍子達和他的磁帶戰士
其他人物
大力士及其近身侍衛
垃圾星人(Junkion)
常駐角色
追跡者(Seekers)
音波(Soundwave)和他的磁帶戰士
照相機(Reflector)小隊
機器昆蟲(Insecticon)
建造派(Constructicon)
野獸派(Predacon)
魔神(Terrocon)
毀滅大王與其護衛
飛車人(Railbot):
怪獸人(Monsterbot)
目標戰士(Targetmaster)
頭領戰士(Headmaster)
克隆
其他
神力戰士(Godmaster)
頭領戰士(Headmaster)
隱者戰士(Pretender)
微型戰士(Micromaster)
智者戰士(Brainmaster)
博派(Autobot)
超能戰士(Powered Master)
微型戰士(Micromaster)
博派(Autobot)
守衛之城(Guard City)
飛車人(Railbot)
挖地人(Constructobot)
保衛派(Protectobot)
公路軍團(Road Corps)
本作為1992年在玩具目錄上刊登的短篇漫畫。 渦輪戰士(Turbomaster)
捕食者(Predator)
頭領戰士(Headmaster)
飛車隊(Team Bullet Train)
建築隊(Build Team)
微星(Spy Changer)
Go Bot Protector
博派(Autobot)
柯柏文小隊
洛迪文小隊
斯比頓精英衛兵(Cybertron Elite Guard)
斯比頓科技部(Cybertron Science)
斯比頓情報局
斯比頓公民
博派
博派
狂派
先鋒至尊衛隊(Team Prime)
報應號(The Nemesis)
救援博派(Rescue Bot)
博派(Autobot)
博派(Autobot)
博派
狂派
在變形金剛的漫長歷史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據點、基地、要塞等等,通常是該作品中團隊的基地而城為常駐背景,在此以表格整理列出。
所屬勢力 | 名稱 | 原文 | 出現作品 | 特徵 | 備註 |
---|---|---|---|---|---|
博派(Autobot) | 方舟號 | The Ark | G1動畫 | 通常是博派的大型太空船。 | 多次出現在不同作品中 |
博派城市 | Autobot City | 《變形金剛:大電影》(Transformers: The Movie) | 博派位於地球的要塞,由馬格斯指揮。 | ||
博派基地 | Autobot Base | 待補充 | 待補充 | ||
宇宙防衛軍本部 | Galactic Defense Force Headquarters | 待補充 | 待補充 | ||
地帶基地 | Zone Base | 待補充 | 待補充 | ||
斯比頓基地 | Cybertron Base | 待補充 | 待補充 | ||
斯比頓城市 | Cybertron City | 待補充 | 待補充 | ||
博派地球基地 | Autobot Earth Base | 待補充 | 待補充 | ||
非生物外星物種條約司令部,巢穴部隊 | Non-biological Extraterrestrial Species Treaty Command,N.E.S.T | 《變形金剛:狂派再起》(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 由美軍主導建設的大型現代化軍事基地。 | ||
獅鷲島消防局指揮中心 | Griffin Rock Firehouse Headquarters | 《變形金剛:救援機械人》(Transformers: Rescue Bots) | 一座由主角一家人指揮運作的多功能救災中心,包含有變形金剛成員出入的特殊通道。 | ||
龐龍一號 | Omega One | 《變形金剛進化版》(Transformers: Animated) | 大力金剛變形成的巨型飛船。 | ||
金屬回收廠 | Scrapyard | 《變形金剛:領袖的挑戰》(Transformers: Robot In Disguise) | 由克雷父子經營的廢金屬回收場,位於皇冠城郊外,在被摧毀前設有空間橋。 | ||
狂派(Decepticon) | 鐵甲龍 | Trypticon | 《變形金剛:領袖之證》(Transformers: Prime) | 由鐵甲龍變形而來、並鎖死在載具型態的巨型空中戰艦,在地球軌道飄行,具有隱匿系統。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