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旗,印度當地稱之為三色旗[1](印地語:तिरंगा,轉寫:Tirangā),由橙、白、綠三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旗面中心有一個含24根軸條的紫藍色法輪(阿育王輪)。它於1947年7月22日被採納為印度聯邦的國旗,印度共和國成立後將其沿用。
橙色象徵了勇氣、獻身與無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顏色,白色代表了真理與和平,而綠色則代表繁榮、信心與人類的生產力。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鼎盛的阿育王時代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神聖的法輪象徵着真理與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法輪的24根軸條則可代表一天的24小時,象徵國家時時都向前進。
1931年,全印國大黨委員會任命7人委員會負責國旗的起草,1947年7月22日印度制憲會議批准這面旗幟為印度共和國的國旗。
設計
-
旗幟設計的墨線圖
-
「阿育王脈輪」的詳細構造表
歷史國旗
-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1600年-1707年) -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1707年-1757年) -
東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
(1757年-1801年) -
東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
(1801年-1858年) -
英屬印度
(1858年-1947年) -
英屬印度
(1858年-1947年) -
英屬印度
(1858年-1947年) -
英屬印度
(1858年-1947年)
其他歷史旗幟
-
早期的印度國家主義旗幟
-
國大黨旗幟
-
1921年甘地建議的印度國旗
軍事旗幟
參考資料及註釋
類似旗幟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